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09-11
版次: 1
ISBN: 9787208089501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16页
字数: 800千字
分类: 政治
6人买过
  •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是“2009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之《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书中具体收录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60年创新发展及其意义》、《执政党党内民主与党际合作民主的关系》、《60年来上海法学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观察》、《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现代性解释框架的验证》等文章。 前言
    优秀论文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现形式的历史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成就的三个方面
    “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
    浅析我国民主政治中协商能力的构建:结构、规范与价值
    中国政党制度的成长——新中国政党制度60年发展脉络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60年创新发展及其意义
    新中国政党与公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政党类型学和功能主义路径的分析
    新中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回顾与展望
    论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演进
    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
    执政党党内民主与党际合作民主的关系
    解读:上海市民对于重大政治会议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认知——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6次舆情调查数据综合分析
    试论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与媒体关系——行政传播学视角
    从实体法治到程序法治:我国依法治国的新进程
    论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若干问题
    新中国60年:罪刑法定原则的演进与内涵精神
    新中国60年健康保险法制建设述评
    60年来上海法学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观察
    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建设——新中国60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
    上海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和认识——200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抽样调查
    30年中国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
    福利和保障制度60年:理想模式、现实抉择和发展趋势
    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现代性解释框架的验证
    基于性别统计数据的上海社会性别公平性研究
    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南为例
    我国残疾人福利绩效评估及经济适应性实证研究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民间手工技艺的建构——对一个乡村60年来手工业变迁的考察
    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可持续消费的社会学视角
    入选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时代创新
    中国式民主的基本理念
    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自1978年以来
    市场、政府、道德: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三个维度
    民主政治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军队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巨大贡献
    民主政治的中国表达形式探索(1949—2009):以人民政协制度成长变迁为例
    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维创新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试论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
    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新趋向与新要求
    路径依赖理论与信访制度变迁
    中国公务员培训模式探新
    领导干部申报家庭财产等信息的制度设计
    试论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警惕国家俘获——对一种新型腐败的分析
    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合理定位及制度创新
    突发公共事件和传媒的应对
    维权过程中工人的自我组织与守法策略——对上海SNS企业的个案研究
    推进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思考
    民族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论当代中国制宪理念的演进
    论我国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历程与经验回顾——以权利与权力良性互动为视角
    中国人权发展60年的轨迹与趋势——以30年为研究单位的整体分析
    同时遇难的死亡时间推定问题研究
    民法典的命运——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侧面
    当代中国法律权利意识的解读——从法文化学入手的思考
    未来十年,要增强法律的有效性
    我国刑事司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与协调
    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发展与思考
    论高风险金融交易的法律规制
    晚清时期世博会法律规章历史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三农”问题——新中国60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略论时代性与社会学——中国社会学60年
    考察当代中国城乡结构转型的一个分析框架
    党在基层有效执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
    心理疏导在社会稳定工作中的运用及思考
    防御机制、社会替代性补偿与压力应对:来自旅游的证据
    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问题探究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
    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
    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
    “网络民声”本体研究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
    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之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过去与未来:政策效应、改革取向与步骤选择
    社会整合视野下上海社会60年的发展与变迁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展望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实况及反思
    社会流动:新上海人中的两性差异与群体分化
    转型时期:上海郊区和谐社会建设
    基层政府和志愿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五里桥街道爱心志愿者协会为个案
    社会转型期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
    上海新闽商的群体构成与社会生活
    中国国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
    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以皖北薛村为个案的考察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社会学解读
  •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是“2009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之《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书中具体收录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60年创新发展及其意义》、《执政党党内民主与党际合作民主的关系》、《60年来上海法学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观察》、《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现代性解释框架的验证》等文章。
  • 目录:
    前言
    优秀论文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现形式的历史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成就的三个方面
    “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
    浅析我国民主政治中协商能力的构建:结构、规范与价值
    中国政党制度的成长——新中国政党制度60年发展脉络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60年创新发展及其意义
    新中国政党与公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政党类型学和功能主义路径的分析
    新中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回顾与展望
    论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演进
    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
    执政党党内民主与党际合作民主的关系
    解读:上海市民对于重大政治会议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认知——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6次舆情调查数据综合分析
    试论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与媒体关系——行政传播学视角
    从实体法治到程序法治:我国依法治国的新进程
    论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若干问题
    新中国60年:罪刑法定原则的演进与内涵精神
    新中国60年健康保险法制建设述评
    60年来上海法学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观察
    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建设——新中国60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
    上海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和认识——200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抽样调查
    30年中国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
    福利和保障制度60年:理想模式、现实抉择和发展趋势
    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现代性解释框架的验证
    基于性别统计数据的上海社会性别公平性研究
    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南为例
    我国残疾人福利绩效评估及经济适应性实证研究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民间手工技艺的建构——对一个乡村60年来手工业变迁的考察
    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可持续消费的社会学视角
    入选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时代创新
    中国式民主的基本理念
    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自1978年以来
    市场、政府、道德: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三个维度
    民主政治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军队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巨大贡献
    民主政治的中国表达形式探索(1949—2009):以人民政协制度成长变迁为例
    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维创新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试论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
    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新趋向与新要求
    路径依赖理论与信访制度变迁
    中国公务员培训模式探新
    领导干部申报家庭财产等信息的制度设计
    试论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警惕国家俘获——对一种新型腐败的分析
    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合理定位及制度创新
    突发公共事件和传媒的应对
    维权过程中工人的自我组织与守法策略——对上海SNS企业的个案研究
    推进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思考
    民族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论当代中国制宪理念的演进
    论我国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历程与经验回顾——以权利与权力良性互动为视角
    中国人权发展60年的轨迹与趋势——以30年为研究单位的整体分析
    同时遇难的死亡时间推定问题研究
    民法典的命运——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侧面
    当代中国法律权利意识的解读——从法文化学入手的思考
    未来十年,要增强法律的有效性
    我国刑事司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与协调
    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发展与思考
    论高风险金融交易的法律规制
    晚清时期世博会法律规章历史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三农”问题——新中国60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略论时代性与社会学——中国社会学60年
    考察当代中国城乡结构转型的一个分析框架
    党在基层有效执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
    心理疏导在社会稳定工作中的运用及思考
    防御机制、社会替代性补偿与压力应对:来自旅游的证据
    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问题探究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
    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
    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
    “网络民声”本体研究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
    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之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过去与未来:政策效应、改革取向与步骤选择
    社会整合视野下上海社会60年的发展与变迁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展望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实况及反思
    社会流动:新上海人中的两性差异与群体分化
    转型时期:上海郊区和谐社会建设
    基层政府和志愿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五里桥街道爱心志愿者协会为个案
    社会转型期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
    上海新闽商的群体构成与社会生活
    中国国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
    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以皖北薛村为个案的考察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社会学解读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11届学术年会文集·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第47卷)(2013年度)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第48卷)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生命、知识与文明(第24卷)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卷
沈国明、王立民 著;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
王铁仙 著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应用经济学卷
谈敏 著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卷
卢汉龙 著;卢汉龙、彭希哲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2009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中国的立场现代化与社会主义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语言学卷
潘悟云、邵敬敏 著;潘悟云、邵敬敏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经济学卷
施岳群、袁恩桢、程恩富 著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卷
尹继佐、高瑞泉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教育学卷
叶澜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化的资本:美国大型工业公司的兴起
(美)威廉·G.罗伊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祝建华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
朱惠国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探究
姒鹭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文集(2020年度)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术论文集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百年变迁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中国道路:政治·法律·社会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专辑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2009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中国的立场现代化与社会主义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中国的未来问题与挑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2008年度)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中国的使命:文明建设与大国治理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政治、法律与社会(第25卷)
国际责任:互利共赢·软力量·对外战略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