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1
版次: 1
ISBN: 9787121152054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1页
字数: 58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5人买过
  •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是一本关于智能光网络运维管理方面的图书,对提高本专业运维管理人员的技能有一定指导性。全书共分10章,在概述智能光网络知识和业务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典型智能光网络主要设备的构成原理,并以目前应用的新一代光网络智能设备为例进一步介绍了其技术特性和指标,重点介绍了智能光网络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在网管基本功能、智能业务规划、创建开通、智能特性管理、日常维护内容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智能光网络运维管理中应该掌握的知识。 第1章智能光网络概述
    1.1概述
    1.1.1智能光网络主要特点
    1.1.2智能光网络发展现状
    1.1.3智能光网络运维管理
    1.2智能光网络基础知识
    1.2.1智能光网络构成
    1.2.2网络基本术语
    1.2.3网络业务特性
    1.2.4网络时钟特性
    1.3OTN关键技术
    1.3.1技术优势
    1.3.2光层调度
    1.3.3电层调度
    1.3.4OTN传输中的关键技术
    1.3.5智能光功率管理功能
    1.4OTN传输特性
    1.4.1假设参考光通道
    1.4.2OTN网络分层
    1.4.3OTN网络分域
    1.4.4误码性能
    1.4.5误码性能可用性目标
    1.4.6抖动和漂移特性

    第2章OTN设备类型和功能
    2.1OTN设备概述
    2.1.1OTN设备类型
    2.1.2客户信号的映射
    2.1.3OTN设备功能
    2.1.4典型的ROADM
    2.2OTN设备接口
    2.3OTN保护类型及功能
    2.3.1通用保护功能
    2.3.2线性保护功能
    2.3.3环网保护功能
    2.3.4保护和恢复协调机制

    第3章典型OTN设备介绍
    3.1华为OPTIXOSN
    3.1.1系统结构原理
    3.1.2网络应用环境
    3.1.3光层技术
    3.1.4电层技术
    3.1.5接入业务类型
    3.1.6保护机制
    3.1.7OTN关键技术
    3.1.8PID光集成技术
    3.1.9时钟特性
    3.1.10ROADM技术
    3.1.11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3.2中兴ZXONE
    3.2.1系统结构原理
    3.2.2设备主要特点
    3.2.3光层调度
    3.2.4电层调度
    3.2.5二层(L2)交换功能
    3.2.6WASON功能
    3.2.7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3.3烽火FONST
    3.3.1系统结构原理
    3.3.2设备主要特点
    3.3.3网络应用环境
    3.3.4交叉调度能力
    3.3.5传输容量与距离
    3.3.6业务接入能力
    3.3.7保护能力
    3.3.8波长可调功能
    3.3.9光功率管理功能
    3.3.10故障定位和分析
    3.3.11性能在线监测
    3.3.12智能风扇
    3.3.13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3.3.14配置应用
    3.3.15传输性能指标

    第4章典型ASON设备介绍
    4.1华为OPTIXOSN
    4.1.1设备应用环境
    4.1.2设备交叉容量
    4.1.3业务接入功能
    4.1.4保护功能
    4.1.5扩展功能
    4.1.6网络管理特性
    4.1.7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4.2中兴ZXONE
    4.2.1设备主要特点
    4.2.2设备交叉容量
    4.2.3业务接入功能
    4.2.4设备智能功能
    4.2.5保护功能
    4.2.6定时功能
    4.2.7设备硬件结构
    4.2.8设备主要性能
    4.3烽火FONSWEAVER780A
    4.3.1设备主要特点
    4.3.2设备应用环境
    4.3.3设备接口
    4.3.4交叉组网能力
    4.3.5保护能力
    4.3.6DCC和SSM
    4.3.7系统硬件结构
    4.3.8设备主要性能

    第5章智能光网络网管主要功能
    5.1概述
    5.1.1网管主要功能
    5.1.2网管主要特点
    5.2安全管理
    5.2.1用户管理
    5.2.2权限管理
    5.2.3网管用户鉴权管理
    5.3拓扑管理
    5.3.1拓扑图及其功能
    5.3.2拓扑告警显示
    5.3.3拓扑自动发现
    5.3.4时钟视图及功能
    5.4告警管理
    5.4.1告警级别
    5.4.2告警上报和处理流程
    5.4.3全网告警监视
    5.4.4告警统计与屏蔽
    5.4.5相关性分析
    5.4.6告警同步
    5.4.7告警抑制
    5.4.8告警跳转
    5.4.9告警维护经验库
    5.5故障诊断
    5.5.1FTTx远程故障诊断
    5.5.2IP网络故障诊断
    5.6性能管理
    5.6.1性能管理能力
    5.6.2性能管理过程
    5.6.3网络性能监控
    5.7ASON特性管理
    5.7.1智能拓扑管理
    5.7.2控制链路管理
    5.7.3成员链路管理
    5.7.4TE链路管理
    5.7.5智能路径管理
    5.7.6UNI业务管理
    5.7.7智能时钟子网管理
    5.7.8智能路径和传统路径的融合
    5.8OTN特性管理
    5.8.1OTN网元管理
    5.8.2OTN保护子网管理
    5.8.3OTN端到端管理
    5.8.4管理控制平面参数
    5.8.5光功率调节
    5.8.6色散补偿
    5.8.7海缆线路管理
    5.8.8海缆线路监控
    5.9MSTP特性管理
    5.9.1MSTP网元管理
    5.9.2MSTP保护子网管理
    5.9.3MSTP端到端管理
    5.9.4MSTPIP端到端管理
    5.10存量管理
    5.11日志管理
    5.11.1日志类型
    5.11.2查询/统计日志
    5.11.3日志转发
    5.11.4日志转储/导出
    5.12数据库管理

    第6章OTN网络调测
    6.1OTN系统测试参考点
    6.1.1OTN光终端复用设备参考点
    6.1.2OTN电交叉设备参考点
    6.1.3OTN光交叉设备参考点
    6.1.4OTN光电混合交叉设备参考点
    6.1.5OTN系统通用参考点
    6.2S/R点光接口测试
    6.2.1平均发送光功率
    6.2.2接收机灵敏度
    6.2.3接收机过载功率
    6.2.4中心频率(波长)及偏移
    6.2.5最小边模抑制比(SMSR)
    6.2.6最大20dB谱宽(20)
    6.2.7抖动产生
    6.2.8输入抖动容限
    6.3光监测通道(OSC)测试
    6.3.1光监控信道平均发送光功率
    6.3.2光监控信道实际接收光功率
    6.3.3接收灵敏度测试
    6.4FEC/AFEC纠错前/后误码率测试
    6.4.1FEC/AFEC纠错前误码率测试
    6.4.2FEC/AFEC纠错后误码率测试
    6.5以太网业务24小时长期误码测试
    6.6主光通道光功率测试
    6.6.1MPI-S点输出光功率测试
    6.6.2MPI-R点输入光功率测试
    6.6.3总输出输入光功率测试
    6.6.4MPI-R点每通道光信噪比
    6.7光线路放大器(OLA)测试
    6.8OTN交叉功能测试
    6.8.1OTN电交叉功能测试
    6.8.2OTN光交叉(OCH)功能测试
    6.8.3OTN光交叉(OCH、ODUk)功能测试
    6.9保护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
    6.9.1OCh的1+1保护倒换
    6.9.2ODUk的SNC保护倒换
    6.9.3光波长共享保护(OChSPRing)倒换
    6.9.4ODUk环网保护(ODUkSPRing)倒换
    6.10OTN控制平面测试
    6.10.1控制平面系统性能测试
    6.10.2自动发现和链路管理功能测试
    6.10.3控制平面的手工配置功能
    6.10.4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恢复测试
    6.11网管功能测试

    第7章ASON网络调测
    7.1ASON参考点及组网模型
    7.1.1ASON参考点
    7.1.2ASON组网模型
    7.2传送平面测试
    7.2.1SDH光接口测试
    7.2.2电接口测试
    7.2.3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7.2.4端到端误码/丢包率性能测试
    7.3控制平面功能测试
    7.3.1信令功能测试
    7.3.2路由功能测试
    7.3.3自动发现功能测试
    7.3.4分布式控制验证
    7.4ASON控制平面可靠性测试
    7.4.1控制通道失效测试(带内和带外方式)
    7.4.2控制平面节点失效测试
    7.5控制平面性能测试
    7.5.1SC连接建立时间
    7.5.2SPC连接建立时间
    7.5.3SC连接拆除时间
    7.5.4SPC连接拆除时间
    7.6路由协议收敛时间
    7.7ASON控制平面协议测试
    7.7.1E-NNI协议测试
    7.7.2UNI接口协议测试
    7.8管理平面测试
    7.8.1传送平面管理功能测试
    7.8.2控制平面管理功能测试
    7.8.3故障管理
    7.8.4性能管理
    7.8.5计费管理
    7.8.6安全管理
    7.9网络保护恢复测试
    7.9.1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测试
    7.9.2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测试
    7.10网络恢复测试
    7.10.1恢复路由的计算方式
    7.10.2预置重路由恢复(单故障和多故障)
    7.10.3动态重路由恢复(单故障和多故障)
    7.10.4软重路由
    7.10.5恢复的优先级
    7.10.6额外业务测试
    7.11保护与恢复的结合
    7.11.1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
    7.11.2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
    7.12在线更改业务的保护恢复属性
    7.13大业务量保护和恢复测试
    7.14域间保护恢复
    7.14.1域间链路保护
    7.14.2域间节点故障

    第8章智能业务规划与仿真
    8.1概述
    8.1.1智能的业务种类
    8.1.2智能业务选路策略
    8.1.3智能业务规划模拟工具
    8.2智能业务规划流程
    8.3智能业务规划实例
    8.3.1确定具体的规划目标
    8.3.2收集网络信息
    8.3.3业务矩阵信息
    8.3.4SLA等级划分和业务分布分析
    8.3.5智能节点选取
    8.3.6网络容量计算
    8.3.7网络安全性分析
    8.3.8输出规划结果
    8.4网络发展中的网络规划
    第9章智能业务的创建与开通
    9.1资料及器材准备
    9.1.1资料准备
    9.1.2双主控板的准备
    9.1.3器材工具准备
    9.2开启智能特性之前的准备
    9.2.1查询/设置DCC字节
    9.2.2查询/设置每个智能网元的NodeID
    9.2.3初始化网元并创建单板
    9.2.4ECC子网规划
    9.3智能网元创建
    9.3.1开启智能特性
    9.3.2创建智能网元
    9.3.3查询/设置控制通道状态
    9.4拓扑自动发现
    9.4.1智能网元自动发现
    9.4.2控制链路自动发现
    9.4.3TE链路自动发现
    9.5创建TE链路
    9.5.1控制通道
    9.5.2控制链路
    9.5.3创建TE链路
    9.6创建复用段和SRLG
    9.6.1创建复用段
    9.6.2创建SRLG
    9.7创建智能业务
    9.7.1创建钻石级业务
    9.7.2创建隧道业务
    9.7.3端到端的业务配置
    9.7.4智能业务的删除
    9.8智能电路不同SLA间转换
    9.9创建智能业务组
    9.10智能路径的创建和删除
    9.10.1创建智能链路的条件
    9.10.2创建LSP的过程
    9.10.3删除LSP的过程
    9.10.4LSP的重路由过程
    9.10.5修改LSP路由的过程

    第10章智能光网络日常维护
    10.1智能业务日常维护应注意的问题
    10.1.1NodeID配置
    10.1.2开关智能特性
    10.1.3接口配置
    10.1.4硬件操作
    10.2日常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
    10.3智能网元数据库备份
    10.4智能业务的日常维护基本操作
    10.4.1TE链路检查
    10.4.2离散交叉检测
    10.4.3智能业务检查
    10.4.4智能业务组检测
    10.4.5控制平面告警检查
    10.4.6业务承载方案检查
    10.4.7DCC穿通链路检查
    10.5网络生存性仿真分析
    缩略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是一本关于智能光网络运维管理方面的图书,对提高本专业运维管理人员的技能有一定指导性。全书共分10章,在概述智能光网络知识和业务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典型智能光网络主要设备的构成原理,并以目前应用的新一代光网络智能设备为例进一步介绍了其技术特性和指标,重点介绍了智能光网络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在网管基本功能、智能业务规划、创建开通、智能特性管理、日常维护内容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智能光网络运维管理中应该掌握的知识。
  • 目录:
    第1章智能光网络概述
    1.1概述
    1.1.1智能光网络主要特点
    1.1.2智能光网络发展现状
    1.1.3智能光网络运维管理
    1.2智能光网络基础知识
    1.2.1智能光网络构成
    1.2.2网络基本术语
    1.2.3网络业务特性
    1.2.4网络时钟特性
    1.3OTN关键技术
    1.3.1技术优势
    1.3.2光层调度
    1.3.3电层调度
    1.3.4OTN传输中的关键技术
    1.3.5智能光功率管理功能
    1.4OTN传输特性
    1.4.1假设参考光通道
    1.4.2OTN网络分层
    1.4.3OTN网络分域
    1.4.4误码性能
    1.4.5误码性能可用性目标
    1.4.6抖动和漂移特性

    第2章OTN设备类型和功能
    2.1OTN设备概述
    2.1.1OTN设备类型
    2.1.2客户信号的映射
    2.1.3OTN设备功能
    2.1.4典型的ROADM
    2.2OTN设备接口
    2.3OTN保护类型及功能
    2.3.1通用保护功能
    2.3.2线性保护功能
    2.3.3环网保护功能
    2.3.4保护和恢复协调机制

    第3章典型OTN设备介绍
    3.1华为OPTIXOSN
    3.1.1系统结构原理
    3.1.2网络应用环境
    3.1.3光层技术
    3.1.4电层技术
    3.1.5接入业务类型
    3.1.6保护机制
    3.1.7OTN关键技术
    3.1.8PID光集成技术
    3.1.9时钟特性
    3.1.10ROADM技术
    3.1.11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3.2中兴ZXONE
    3.2.1系统结构原理
    3.2.2设备主要特点
    3.2.3光层调度
    3.2.4电层调度
    3.2.5二层(L2)交换功能
    3.2.6WASON功能
    3.2.7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3.3烽火FONST
    3.3.1系统结构原理
    3.3.2设备主要特点
    3.3.3网络应用环境
    3.3.4交叉调度能力
    3.3.5传输容量与距离
    3.3.6业务接入能力
    3.3.7保护能力
    3.3.8波长可调功能
    3.3.9光功率管理功能
    3.3.10故障定位和分析
    3.3.11性能在线监测
    3.3.12智能风扇
    3.3.13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3.3.14配置应用
    3.3.15传输性能指标

    第4章典型ASON设备介绍
    4.1华为OPTIXOSN
    4.1.1设备应用环境
    4.1.2设备交叉容量
    4.1.3业务接入功能
    4.1.4保护功能
    4.1.5扩展功能
    4.1.6网络管理特性
    4.1.7设备硬件主要指标
    4.2中兴ZXONE
    4.2.1设备主要特点
    4.2.2设备交叉容量
    4.2.3业务接入功能
    4.2.4设备智能功能
    4.2.5保护功能
    4.2.6定时功能
    4.2.7设备硬件结构
    4.2.8设备主要性能
    4.3烽火FONSWEAVER780A
    4.3.1设备主要特点
    4.3.2设备应用环境
    4.3.3设备接口
    4.3.4交叉组网能力
    4.3.5保护能力
    4.3.6DCC和SSM
    4.3.7系统硬件结构
    4.3.8设备主要性能

    第5章智能光网络网管主要功能
    5.1概述
    5.1.1网管主要功能
    5.1.2网管主要特点
    5.2安全管理
    5.2.1用户管理
    5.2.2权限管理
    5.2.3网管用户鉴权管理
    5.3拓扑管理
    5.3.1拓扑图及其功能
    5.3.2拓扑告警显示
    5.3.3拓扑自动发现
    5.3.4时钟视图及功能
    5.4告警管理
    5.4.1告警级别
    5.4.2告警上报和处理流程
    5.4.3全网告警监视
    5.4.4告警统计与屏蔽
    5.4.5相关性分析
    5.4.6告警同步
    5.4.7告警抑制
    5.4.8告警跳转
    5.4.9告警维护经验库
    5.5故障诊断
    5.5.1FTTx远程故障诊断
    5.5.2IP网络故障诊断
    5.6性能管理
    5.6.1性能管理能力
    5.6.2性能管理过程
    5.6.3网络性能监控
    5.7ASON特性管理
    5.7.1智能拓扑管理
    5.7.2控制链路管理
    5.7.3成员链路管理
    5.7.4TE链路管理
    5.7.5智能路径管理
    5.7.6UNI业务管理
    5.7.7智能时钟子网管理
    5.7.8智能路径和传统路径的融合
    5.8OTN特性管理
    5.8.1OTN网元管理
    5.8.2OTN保护子网管理
    5.8.3OTN端到端管理
    5.8.4管理控制平面参数
    5.8.5光功率调节
    5.8.6色散补偿
    5.8.7海缆线路管理
    5.8.8海缆线路监控
    5.9MSTP特性管理
    5.9.1MSTP网元管理
    5.9.2MSTP保护子网管理
    5.9.3MSTP端到端管理
    5.9.4MSTPIP端到端管理
    5.10存量管理
    5.11日志管理
    5.11.1日志类型
    5.11.2查询/统计日志
    5.11.3日志转发
    5.11.4日志转储/导出
    5.12数据库管理

    第6章OTN网络调测
    6.1OTN系统测试参考点
    6.1.1OTN光终端复用设备参考点
    6.1.2OTN电交叉设备参考点
    6.1.3OTN光交叉设备参考点
    6.1.4OTN光电混合交叉设备参考点
    6.1.5OTN系统通用参考点
    6.2S/R点光接口测试
    6.2.1平均发送光功率
    6.2.2接收机灵敏度
    6.2.3接收机过载功率
    6.2.4中心频率(波长)及偏移
    6.2.5最小边模抑制比(SMSR)
    6.2.6最大20dB谱宽(20)
    6.2.7抖动产生
    6.2.8输入抖动容限
    6.3光监测通道(OSC)测试
    6.3.1光监控信道平均发送光功率
    6.3.2光监控信道实际接收光功率
    6.3.3接收灵敏度测试
    6.4FEC/AFEC纠错前/后误码率测试
    6.4.1FEC/AFEC纠错前误码率测试
    6.4.2FEC/AFEC纠错后误码率测试
    6.5以太网业务24小时长期误码测试
    6.6主光通道光功率测试
    6.6.1MPI-S点输出光功率测试
    6.6.2MPI-R点输入光功率测试
    6.6.3总输出输入光功率测试
    6.6.4MPI-R点每通道光信噪比
    6.7光线路放大器(OLA)测试
    6.8OTN交叉功能测试
    6.8.1OTN电交叉功能测试
    6.8.2OTN光交叉(OCH)功能测试
    6.8.3OTN光交叉(OCH、ODUk)功能测试
    6.9保护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
    6.9.1OCh的1+1保护倒换
    6.9.2ODUk的SNC保护倒换
    6.9.3光波长共享保护(OChSPRing)倒换
    6.9.4ODUk环网保护(ODUkSPRing)倒换
    6.10OTN控制平面测试
    6.10.1控制平面系统性能测试
    6.10.2自动发现和链路管理功能测试
    6.10.3控制平面的手工配置功能
    6.10.4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恢复测试
    6.11网管功能测试

    第7章ASON网络调测
    7.1ASON参考点及组网模型
    7.1.1ASON参考点
    7.1.2ASON组网模型
    7.2传送平面测试
    7.2.1SDH光接口测试
    7.2.2电接口测试
    7.2.3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7.2.4端到端误码/丢包率性能测试
    7.3控制平面功能测试
    7.3.1信令功能测试
    7.3.2路由功能测试
    7.3.3自动发现功能测试
    7.3.4分布式控制验证
    7.4ASON控制平面可靠性测试
    7.4.1控制通道失效测试(带内和带外方式)
    7.4.2控制平面节点失效测试
    7.5控制平面性能测试
    7.5.1SC连接建立时间
    7.5.2SPC连接建立时间
    7.5.3SC连接拆除时间
    7.5.4SPC连接拆除时间
    7.6路由协议收敛时间
    7.7ASON控制平面协议测试
    7.7.1E-NNI协议测试
    7.7.2UNI接口协议测试
    7.8管理平面测试
    7.8.1传送平面管理功能测试
    7.8.2控制平面管理功能测试
    7.8.3故障管理
    7.8.4性能管理
    7.8.5计费管理
    7.8.6安全管理
    7.9网络保护恢复测试
    7.9.1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测试
    7.9.2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测试
    7.10网络恢复测试
    7.10.1恢复路由的计算方式
    7.10.2预置重路由恢复(单故障和多故障)
    7.10.3动态重路由恢复(单故障和多故障)
    7.10.4软重路由
    7.10.5恢复的优先级
    7.10.6额外业务测试
    7.11保护与恢复的结合
    7.11.1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
    7.11.2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
    7.12在线更改业务的保护恢复属性
    7.13大业务量保护和恢复测试
    7.14域间保护恢复
    7.14.1域间链路保护
    7.14.2域间节点故障

    第8章智能业务规划与仿真
    8.1概述
    8.1.1智能的业务种类
    8.1.2智能业务选路策略
    8.1.3智能业务规划模拟工具
    8.2智能业务规划流程
    8.3智能业务规划实例
    8.3.1确定具体的规划目标
    8.3.2收集网络信息
    8.3.3业务矩阵信息
    8.3.4SLA等级划分和业务分布分析
    8.3.5智能节点选取
    8.3.6网络容量计算
    8.3.7网络安全性分析
    8.3.8输出规划结果
    8.4网络发展中的网络规划
    第9章智能业务的创建与开通
    9.1资料及器材准备
    9.1.1资料准备
    9.1.2双主控板的准备
    9.1.3器材工具准备
    9.2开启智能特性之前的准备
    9.2.1查询/设置DCC字节
    9.2.2查询/设置每个智能网元的NodeID
    9.2.3初始化网元并创建单板
    9.2.4ECC子网规划
    9.3智能网元创建
    9.3.1开启智能特性
    9.3.2创建智能网元
    9.3.3查询/设置控制通道状态
    9.4拓扑自动发现
    9.4.1智能网元自动发现
    9.4.2控制链路自动发现
    9.4.3TE链路自动发现
    9.5创建TE链路
    9.5.1控制通道
    9.5.2控制链路
    9.5.3创建TE链路
    9.6创建复用段和SRLG
    9.6.1创建复用段
    9.6.2创建SRLG
    9.7创建智能业务
    9.7.1创建钻石级业务
    9.7.2创建隧道业务
    9.7.3端到端的业务配置
    9.7.4智能业务的删除
    9.8智能电路不同SLA间转换
    9.9创建智能业务组
    9.10智能路径的创建和删除
    9.10.1创建智能链路的条件
    9.10.2创建LSP的过程
    9.10.3删除LSP的过程
    9.10.4LSP的重路由过程
    9.10.5修改LSP路由的过程

    第10章智能光网络日常维护
    10.1智能业务日常维护应注意的问题
    10.1.1NodeID配置
    10.1.2开关智能特性
    10.1.3接口配置
    10.1.4硬件操作
    10.2日常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
    10.3智能网元数据库备份
    10.4智能业务的日常维护基本操作
    10.4.1TE链路检查
    10.4.2离散交叉检测
    10.4.3智能业务检查
    10.4.4智能业务组检测
    10.4.5控制平面告警检查
    10.4.6业务承载方案检查
    10.4.7DCC穿通链路检查
    10.5网络生存性仿真分析
    缩略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时代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案例集
贵州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控制与强化学习先进值迭代评判设计
王鼎 赵明明 哈明鸣 任进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建造概论
龙武剑、梅柳、李利孝、罗启灵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解析
崔胜民 编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时代观念风险及应对
鲍金 等 著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配电网概论 电子、电工 作者 新华正版
作者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驾驶之激光雷达算法详解
揭皓翔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网联汽车:激光与视觉SLAM详解 陈苑锋 董雪 马建军 徐守龙 朱兆颖 [德]徐永龙 裘维东 陈巍 贺光红 胡爽禄 李俊辉 林源 王鹤颖 陈昊阳 叶文韬
陈苑锋 董雪 马建军 徐守龙 朱兆颖 (德)徐永龙 裘维东 陈巍 贺光红 胡爽禄 李俊辉 林源 王鹤颖 陈昊阳 叶文韬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建造导论 刘占省
刘占省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和施工 刘晓军
刘晓军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建造工程技术应用案例
赵研,徐哲民 编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量化:ChatGPT在金融策略与算法交易中的实践 金融科技新引擎
龚晖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应用
武文彦 编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光波分复用系统与维护
武文彦 编
智能光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军事通信网电源系统及维护
武文彦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