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6
版次: 1
ISBN: 9787310041749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9页
字数: 3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12人买过
  •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稿共分八章。第一章系统论实为全书的总纲。因为既然古人把说话艺术性质的小说当做小说,尽管明代转化为书面阅读小说,但仍未改变说书体小说的性质,说与听的审美关系是笔者考察中国小说性格的关键词;正是这说与听的审美关系,或者说含有点表演艺术的“说”,不同于看与读的小说欣赏,决定了叙事、话语、人物性格、情节结构的特殊性。可悲的是,许多研究古代小说的学者,忽视甚或不懂得把握中国小说由说话艺术转型而来的说与听的特性,因而其论著常常是隔靴搔痒,差了一层。   鲁德才,1932年8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7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代表专著有《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百花文艺出版社)、《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南开大学出版社)、《古代小说艺术鉴赏》(珠海出版社)、《鲁德才说包公案》(中华书局)、《红楼梦八十回解读》(岳麓书社)。 前言
    第一章系统论
    一、中国古代白话通俗小说的特殊性格
    二、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是两个系统
    传播媒介不同——视觉与听觉之分——特定地区的话语——表白评融为一体——人物性格塑造有别——叙事结构不同——娱人与自娱
    三、探究各自源头与发展轨迹
    秦汉时期的优与优语——魏晋时诵俳优小说数千言——敦煌话本和俗讲为话本小说叙事体制确立了雏形
    四、文言与白话交叉互动

    第二章文体论
    一、文兼众体的《六十家小说》
    讲史体——文言话本——变文讲经体——韵散相间说唱本——散文体话本
    二、小说的文体概念与小说家的观念
    三、诗词曲赋渗入小说的作用与变异
    话本小说的诗词不是唱的——以诗(曲)代言——小说诗化
    四、小说与戏曲是孪生兄弟
    文体形式有相似点——审美意识相同——小说戏曲化的困惑
    五、史传培育了白话小说文体
    六经皆出于史——历史演义是史传的别体——本纪与列传

    第三章叙事论
    一、叙事人称与视点
    第一人称叙事与有限视点——第三人称叙事与无限视角
    二、文言传奇多第一人称叙事
    作者充当叙事主角——内视者只看不说——两种叙事人称的互换
    三、“看官听说”的全知模式
    提示——设问——提问——交代——说明-揭示——预示——诠释
    四、楔子、入话、第一回的评述
    评述模式——隐喻象征与评述的混合——以楔子为反衬的体式
    五、小说结尾与最后一回
    六、疏离意识与间离效果
    七、流动多视角组合的内视点
    一个人内视——两个人内视——内视与全知交错——文献补充内视——流动的多视点
    八、“看官听说”框架内难容第一人称叙事
    九、叙事套语
    ……

    第四章时空论
    第五章结构论
    第六章性格论
    第七章言语论
    第八章细节论
    后记
  • 内容简介: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稿共分八章。第一章系统论实为全书的总纲。因为既然古人把说话艺术性质的小说当做小说,尽管明代转化为书面阅读小说,但仍未改变说书体小说的性质,说与听的审美关系是笔者考察中国小说性格的关键词;正是这说与听的审美关系,或者说含有点表演艺术的“说”,不同于看与读的小说欣赏,决定了叙事、话语、人物性格、情节结构的特殊性。可悲的是,许多研究古代小说的学者,忽视甚或不懂得把握中国小说由说话艺术转型而来的说与听的特性,因而其论著常常是隔靴搔痒,差了一层。
  • 作者简介:
      鲁德才,1932年8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7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代表专著有《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百花文艺出版社)、《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南开大学出版社)、《古代小说艺术鉴赏》(珠海出版社)、《鲁德才说包公案》(中华书局)、《红楼梦八十回解读》(岳麓书社)。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系统论
    一、中国古代白话通俗小说的特殊性格
    二、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是两个系统
    传播媒介不同——视觉与听觉之分——特定地区的话语——表白评融为一体——人物性格塑造有别——叙事结构不同——娱人与自娱
    三、探究各自源头与发展轨迹
    秦汉时期的优与优语——魏晋时诵俳优小说数千言——敦煌话本和俗讲为话本小说叙事体制确立了雏形
    四、文言与白话交叉互动

    第二章文体论
    一、文兼众体的《六十家小说》
    讲史体——文言话本——变文讲经体——韵散相间说唱本——散文体话本
    二、小说的文体概念与小说家的观念
    三、诗词曲赋渗入小说的作用与变异
    话本小说的诗词不是唱的——以诗(曲)代言——小说诗化
    四、小说与戏曲是孪生兄弟
    文体形式有相似点——审美意识相同——小说戏曲化的困惑
    五、史传培育了白话小说文体
    六经皆出于史——历史演义是史传的别体——本纪与列传

    第三章叙事论
    一、叙事人称与视点
    第一人称叙事与有限视点——第三人称叙事与无限视角
    二、文言传奇多第一人称叙事
    作者充当叙事主角——内视者只看不说——两种叙事人称的互换
    三、“看官听说”的全知模式
    提示——设问——提问——交代——说明-揭示——预示——诠释
    四、楔子、入话、第一回的评述
    评述模式——隐喻象征与评述的混合——以楔子为反衬的体式
    五、小说结尾与最后一回
    六、疏离意识与间离效果
    七、流动多视角组合的内视点
    一个人内视——两个人内视——内视与全知交错——文献补充内视——流动的多视点
    八、“看官听说”框架内难容第一人称叙事
    九、叙事套语
    ……

    第四章时空论
    第五章结构论
    第六章性格论
    第七章言语论
    第八章细节论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吉他经典教材导读
倪本初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音乐界的亚洲人
吉原真里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心性的开显——现代新儒家孟子学研究
周浩翔著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
王亚南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名著红楼梦儿童绘本系列(4册塑封)
[清]曹雪芹 著;蒋文芹 编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吉他演奏指南
李治;刘宪绩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音乐大师绘本 第二辑(肖邦的蓝色音符+萨蒂的小小钢琴+拉威尔的不眠岛) 精装全3册
[比]卡尔·诺拉克 [法]弗雷德里克·克莱芒 著,[法]德尔菲娜·雅科 [法]埃洛迪·努恩 译 青豆书坊 出品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人文教育的悖论
(美)伊娃·T.H.布兰 著,顾洁、王茁 译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法学的风格
黄涛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哈他瑜伽体式
于欣力;蔡春阳;余松松;王赞贻;[印]媛坤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的骨(让遥远的历史近在咫尺)
张世勤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古典罗马法(上下册)
弗里茨·舒尔茨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红楼梦》——说书体小说向小说化小说转型
鲁德才 著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三国人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
鲁德才 著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红楼梦》八十回解读
鲁德才 著
古典新义丛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
鲁德才说包公案
鲁德才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