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218087085
定价: 6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38人买过
  •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45万字,主题部分共六章。该稿综合利用19世纪中叶以来巴色会传教士的客家方言文献资料,特别是以口语化程度较高的客家方言课本《启蒙浅学》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建立和使用小型的计算器语料库,着重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方言用字四个方面全面勾勒其语言面貌和书写特点,并结合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新界客家乡村多次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方言材料,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解释其一百多年来发展演变的方向和规律。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香港新界的客家人与客家方言

    第二节  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

    第三节  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第二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音

    第一节  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

    第二节  同音字汇及音韵特点

    第三节  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第三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词汇

    第一节  分类词汇集

    第二节  词汇特征

    第三节  一百多年来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法概貌

    第一节  代词

    第二节  方位词

    第三节  系动词和助动词

    第四节  介词

    第五节  副词

    第六节  助词

    第七节  构词法:重叠和词缀

    第五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第一节  给予类动词“俾”及其相关用法

    第二节  否定词和否定句

    第三节  反复问句

    第四节  完成体标记“开”和“里”

    第五节  带“得”的可能式

    第六章  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方言用字

    第一节  《启蒙浅学》汉字本的方言用字

    第二节  其他方言文献的方言用字

    参考文献

    附录:《启蒙浅学》校注

    附图

    图01  瑞士巴色会总部

    图02  巴色会首批来华的传教士韩山明(Theodore Hamberg,1819―1854)

    图03  巴色会首批来华的传教士黎力基(Rudolf Lechler,1824―1908)

    图04  巴色会驻港总部(1896―1905年)

    图05  在港的巴色会传教士(1900年)

    图06  巴色会的华人牧师(1879年)

    图07  罗马字本《客家俗话马太传福音书》(1860年)的扉页

    图08  罗马字本《客家俗话马太传福音书》(1860年)的内页之一

    图09  《新约圣书.使徒行传》汉字本(1883年)的扉页

    图10  《新约圣书.使徒行传》汉字本(1883年)的内页之一

    图11  《圣经书节择要》汉字罗马字合本(1884年)的内页之一

    图12  巴色会在香港成立的首间女校――巴色义学(1861年)

    图13  《启蒙浅学》罗马字本(1879年)的扉页

    图14  《启蒙浅学》罗马字本(1879年)的内页之一

    图15  《启蒙浅学》汉字本(1880年)的内页之一

    图16  《初学者简明德客词典》(1909年)的扉页

    图17  《初学者简明德客词典》(1909年)的内页之一

    图18  《简明客家语法》(1909年)的扉页

    图19  《简明客家语法》(1909年)的内页之一

    后记
  • 内容简介: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45万字,主题部分共六章。该稿综合利用19世纪中叶以来巴色会传教士的客家方言文献资料,特别是以口语化程度较高的客家方言课本《启蒙浅学》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建立和使用小型的计算器语料库,着重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方言用字四个方面全面勾勒其语言面貌和书写特点,并结合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新界客家乡村多次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方言材料,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解释其一百多年来发展演变的方向和规律。
  •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香港新界的客家人与客家方言

    第二节  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

    第三节  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第二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音

    第一节  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

    第二节  同音字汇及音韵特点

    第三节  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第三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词汇

    第一节  分类词汇集

    第二节  词汇特征

    第三节  一百多年来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法概貌

    第一节  代词

    第二节  方位词

    第三节  系动词和助动词

    第四节  介词

    第五节  副词

    第六节  助词

    第七节  构词法:重叠和词缀

    第五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第一节  给予类动词“俾”及其相关用法

    第二节  否定词和否定句

    第三节  反复问句

    第四节  完成体标记“开”和“里”

    第五节  带“得”的可能式

    第六章  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方言用字

    第一节  《启蒙浅学》汉字本的方言用字

    第二节  其他方言文献的方言用字

    参考文献

    附录:《启蒙浅学》校注

    附图

    图01  瑞士巴色会总部

    图02  巴色会首批来华的传教士韩山明(Theodore Hamberg,1819―1854)

    图03  巴色会首批来华的传教士黎力基(Rudolf Lechler,1824―1908)

    图04  巴色会驻港总部(1896―1905年)

    图05  在港的巴色会传教士(1900年)

    图06  巴色会的华人牧师(1879年)

    图07  罗马字本《客家俗话马太传福音书》(1860年)的扉页

    图08  罗马字本《客家俗话马太传福音书》(1860年)的内页之一

    图09  《新约圣书.使徒行传》汉字本(1883年)的扉页

    图10  《新约圣书.使徒行传》汉字本(1883年)的内页之一

    图11  《圣经书节择要》汉字罗马字合本(1884年)的内页之一

    图12  巴色会在香港成立的首间女校――巴色义学(1861年)

    图13  《启蒙浅学》罗马字本(1879年)的扉页

    图14  《启蒙浅学》罗马字本(1879年)的内页之一

    图15  《启蒙浅学》汉字本(1880年)的内页之一

    图16  《初学者简明德客词典》(1909年)的扉页

    图17  《初学者简明德客词典》(1909年)的内页之一

    图18  《简明客家语法》(1909年)的扉页

    图19  《简明客家语法》(1909年)的内页之一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中国语言资源集·广东(词汇卷);全四册
庄初升 主编;林伦伦;甘于恩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调查研究:第十二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庄初升、温昌衍 著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濒危汉语方言研究
庄初升、邹晓玲 著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第一辑):广州方言民俗图典
庄初升、黄小娅、杨逸、冯雅琳 著;侯精一、李守业、曹志耘 编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粤北土话音韵研究
庄初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