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0
版次: 1
ISBN: 9787811087796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5页
字数: 3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0人买过
  • 从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文明论”课程以来,我一直坚持研究文明和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我后来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才能真切理解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把哲学的思维方法应用到跨文化研究中的确是一种新的探索。在2007年申请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时候,我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在于“跨哲学与跨民族”的文明理论建构,把关于文明的哲学思考与中国跨民族的文化政治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对跨界民族和中国地缘安全的独特认识角度。承担了这一课题后,我把文明与跨文化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加以提升和系统化,完成了本课题中期研究计划,同时,我也把具体的跨界民族和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作为理论的应用和深入,完成了本课题的前期成果《东蒙史述与周边关系》。
    事实上,文明和跨文化的实质和最终结果就是“认同”,不管是文化认同,还是民族认同,还是国家认同,其基础就是对文明类型和跨文化差别的理解与确认。从人类发展史看,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事实上存在高低之分,这是导致跨文化交流的客观因素,因为,人类不自觉地会向往更高的文明类型。然而,当几大文明类型的界线明确以后,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就趋于激烈,跨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就在激烈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冲突中不断演进和变化,导致跨界民族认同的危机。这应该就是“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
    但是,关于跨界民族的认同意识研究,属于文明和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成果,也就是说,在完成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研究之后,才接近跨界民族和中国地缘安全的核心问题。不过,作为学术研究的探索,也是作为与最终研究成果的一个衔接,我更愿意在这里谈谈关于“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心理适应度”,这完全是从《文明与跨文化新论》的研究中获得的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吴楚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美国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曾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边疆政治学》、《东蒙史述与周边关系》、《阿巴嘎旗50年》、《额济纳与额尔古纳民族和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与边防管理》,其中《中国边疆政治学≯获北京市优秀教材奖。发表论文《建设中国边疆政治学应有的理论思考》、《试论中国边疆政治学与边疆学、民族学的关系》、《边政与台湾(中国边政)述评;等40余篇。先后承担并完成中央民族大学“211”和“985”课题,2007年开始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 前言
    第一章文明与自然
    一、人——从自然进化到劳动进化
    二、神——从自然之子到万物之主
    三、意——从驾驭自然到超越自然

    第二章文明与历史
    一、界线——文明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明
    二、道德——历史的旁观者与文明的产儿
    三、选择——文明对历史的挑剔

    第三章文明与文化
    一、先后——文明是文化的基础
    二、成熟——文化是文明的典型
    三、误区——文化包容了人类历史

    第四章文明与民族
    一、差异——自然的必然与社会的必然
    二、多元——文明进步的民族基础
    三、统一——文明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

    第五章文明与宗教
    一、宗教——人内心的渴望与叹息
    二、诸神——矗立于不同文明圈内
    三、信仰——既是宗教的更是科学的动力

    第六章文明与时代
    一、无极——文明的共生发展
    二、多极——主导文明与区域文明
    三、一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

    第七章文明与伦理
    一、情理——自然人与文明人的统一
    二、知欲——人的探索与探索人
    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八章文明与科学
    一、科学——文明的自豪
    二、文明——科学的园地
    三、疑惑——科学驶向文明的动力

    第九章文明与艺术
    一、标志——从不同的人到共同的文明
    二、价值——不同文明的共同标准
    三、永恒——艺术通向文明的顶峰

    第十章当代文明与冲突
    一、亨廷顿——新文明冲突的定义者
    二、民族主义——狭隘文明观的对应物
    三、社会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国情
    四、文明“生态”——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第十一章跨文化与东亚文明
    一、交流融通——跨文化研究的理解
    二、典型案例——北美印第安人与东北亚蒙古人的关系
    三、理性联想——一远古跨文化猜想与东北亚原始民族

    第十二章神器的积淀
    一、游牧文明——岩画、青铜:一种流动文化的固定
    二、英雄史诗——游牧民族的族源传说
    三、原始器形——符号意义的比较

    第十三章通天巨神——萨满
    一、梦幻——蒙古萨满和印第安萨满
    二、关于蒙古萨满和印第安萨满的礼仪
    三、关于蒙古萨满和印第安萨满的医术
    四、与萨满相关的蒙古和印第安习俗和语言

    第十四章结束语
    一、西双版纳土地制度与东方专制主义的思考
    二、重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与跨界民族
    后记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从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文明论”课程以来,我一直坚持研究文明和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我后来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才能真切理解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把哲学的思维方法应用到跨文化研究中的确是一种新的探索。在2007年申请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时候,我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在于“跨哲学与跨民族”的文明理论建构,把关于文明的哲学思考与中国跨民族的文化政治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对跨界民族和中国地缘安全的独特认识角度。承担了这一课题后,我把文明与跨文化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加以提升和系统化,完成了本课题中期研究计划,同时,我也把具体的跨界民族和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作为理论的应用和深入,完成了本课题的前期成果《东蒙史述与周边关系》。
    事实上,文明和跨文化的实质和最终结果就是“认同”,不管是文化认同,还是民族认同,还是国家认同,其基础就是对文明类型和跨文化差别的理解与确认。从人类发展史看,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事实上存在高低之分,这是导致跨文化交流的客观因素,因为,人类不自觉地会向往更高的文明类型。然而,当几大文明类型的界线明确以后,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就趋于激烈,跨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就在激烈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冲突中不断演进和变化,导致跨界民族认同的危机。这应该就是“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
    但是,关于跨界民族的认同意识研究,属于文明和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成果,也就是说,在完成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研究之后,才接近跨界民族和中国地缘安全的核心问题。不过,作为学术研究的探索,也是作为与最终研究成果的一个衔接,我更愿意在这里谈谈关于“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心理适应度”,这完全是从《文明与跨文化新论》的研究中获得的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 作者简介:
    吴楚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美国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曾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边疆政治学》、《东蒙史述与周边关系》、《阿巴嘎旗50年》、《额济纳与额尔古纳民族和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与边防管理》,其中《中国边疆政治学≯获北京市优秀教材奖。发表论文《建设中国边疆政治学应有的理论思考》、《试论中国边疆政治学与边疆学、民族学的关系》、《边政与台湾(中国边政)述评;等40余篇。先后承担并完成中央民族大学“211”和“985”课题,2007年开始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文明与自然
    一、人——从自然进化到劳动进化
    二、神——从自然之子到万物之主
    三、意——从驾驭自然到超越自然

    第二章文明与历史
    一、界线——文明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明
    二、道德——历史的旁观者与文明的产儿
    三、选择——文明对历史的挑剔

    第三章文明与文化
    一、先后——文明是文化的基础
    二、成熟——文化是文明的典型
    三、误区——文化包容了人类历史

    第四章文明与民族
    一、差异——自然的必然与社会的必然
    二、多元——文明进步的民族基础
    三、统一——文明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

    第五章文明与宗教
    一、宗教——人内心的渴望与叹息
    二、诸神——矗立于不同文明圈内
    三、信仰——既是宗教的更是科学的动力

    第六章文明与时代
    一、无极——文明的共生发展
    二、多极——主导文明与区域文明
    三、一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

    第七章文明与伦理
    一、情理——自然人与文明人的统一
    二、知欲——人的探索与探索人
    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八章文明与科学
    一、科学——文明的自豪
    二、文明——科学的园地
    三、疑惑——科学驶向文明的动力

    第九章文明与艺术
    一、标志——从不同的人到共同的文明
    二、价值——不同文明的共同标准
    三、永恒——艺术通向文明的顶峰

    第十章当代文明与冲突
    一、亨廷顿——新文明冲突的定义者
    二、民族主义——狭隘文明观的对应物
    三、社会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国情
    四、文明“生态”——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第十一章跨文化与东亚文明
    一、交流融通——跨文化研究的理解
    二、典型案例——北美印第安人与东北亚蒙古人的关系
    三、理性联想——一远古跨文化猜想与东北亚原始民族

    第十二章神器的积淀
    一、游牧文明——岩画、青铜:一种流动文化的固定
    二、英雄史诗——游牧民族的族源传说
    三、原始器形——符号意义的比较

    第十三章通天巨神——萨满
    一、梦幻——蒙古萨满和印第安萨满
    二、关于蒙古萨满和印第安萨满的礼仪
    三、关于蒙古萨满和印第安萨满的医术
    四、与萨满相关的蒙古和印第安习俗和语言

    第十四章结束语
    一、西双版纳土地制度与东方专制主义的思考
    二、重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与跨界民族
    后记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度量
伊恩·莫里斯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邂逅:生命之盐
张力,池建新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边缘计划
阿渊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盛装:世界装饰艺术赏鉴
(德)海因里希·多尔梅奇 后浪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 手绘历史图鉴(全5册)
[英]尼尔·莫里斯,[英]尼尔·格兰特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
孙小淳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邂逅:茶叶之路
科影发现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曙光(少年中国史:我们的故事 第一册)
聂作平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命运
阮炜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邂逅:稻米之路
张力,池建新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
中国历史研究院
文明与跨文化新论
文明的肇始——贾湖文化论集
张居中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