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521742251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2页
字数: 600千字
分类: 经济
254人买过
  •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之后蔓延至全球。当时,股市崩盘、银行倒闭、通胀居高不下、金融市场动荡、人们收入下降、几千万人失业……
      大萧条不仅导致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大变动,在学术上也使得现代宏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这次大萧条寻求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是经济学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是为之后类似危机寻求可行解决方案的尝试。
      学术界确实没有“浪费”大萧条。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研究大萧条问题;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及其结论,影响了后世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伯南克是众多研究者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自称“大萧条迷”的伯南克,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大萧条的研究文章,集结成《伯南克论大萧条》这本书。他在书中用美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大量数据、资料,包括经济数据、工资、就业情况等,从总供给、总需求、名义工资等角度,围绕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研究大萧条,可以体会到很多经济运作的规律和本质。这些研究的确也帮助他在后来作为美联储主席应对2008年的次贷危机时,得以吸取大萧条时期的政策教训,并且总体上避免了同样的错误,帮助美国渡过了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早已成为历史,但看看当前世界的各类经济新闻,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宏观经济学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出生于1953 年,1975 年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毕业,1979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9—1985 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1985—200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公共事务教授,还曾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1987—1996年,先后在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访问学者。

    2002年,伯南克被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2005年6月,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6年2月,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一直到2014年。在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参与应对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因此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的年度人物。

    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著有《行动的勇气》《金融的本质》等作品。

    2014年2月,伯南克加入布鲁金斯学会,参与经济研究项目,重点关注经济复苏政策。

     陈剑 译  目录

    推荐序1  穿越历史的启发/巴曙松

    推荐序2  不浪费一场危机/黄益平

    推荐序3  行动的勇气/香帅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综述

    章 大萧条时期的宏观经济学:比较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货币与金融市场

    第二章  大萧条传播过程中金融危机的非货币效应

    第三章关于大萧条时期金本位制、通货紧缩与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

    第四章 大萧条时期的通货紧缩与货币供给紧缩:简单比率分析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性行为:二战前和二战后的比较

    第六章 大萧条时期的就业、每周工作时长和收入:对8个制造行业的分析

    第七章 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通货膨胀和工资情况以及对欧洲的启示

    第八章 顺周期劳动生产率和相关经济周期理论:来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美国制造行业的一些证据

    第九章 大萧条时期的名义工资黏性与总供给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之后蔓延至全球。当时,股市崩盘、银行倒闭、通胀居高不下、金融市场动荡、人们收入下降、几千万人失业……
      大萧条不仅导致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大变动,在学术上也使得现代宏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这次大萧条寻求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是经济学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是为之后类似危机寻求可行解决方案的尝试。
      学术界确实没有“浪费”大萧条。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研究大萧条问题;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及其结论,影响了后世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伯南克是众多研究者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自称“大萧条迷”的伯南克,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大萧条的研究文章,集结成《伯南克论大萧条》这本书。他在书中用美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大量数据、资料,包括经济数据、工资、就业情况等,从总供给、总需求、名义工资等角度,围绕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研究大萧条,可以体会到很多经济运作的规律和本质。这些研究的确也帮助他在后来作为美联储主席应对2008年的次贷危机时,得以吸取大萧条时期的政策教训,并且总体上避免了同样的错误,帮助美国渡过了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早已成为历史,但看看当前世界的各类经济新闻,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 作者简介:
    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宏观经济学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出生于1953 年,1975 年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毕业,1979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9—1985 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1985—200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公共事务教授,还曾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1987—1996年,先后在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访问学者。

    2002年,伯南克被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2005年6月,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6年2月,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一直到2014年。在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参与应对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因此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的年度人物。

    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著有《行动的勇气》《金融的本质》等作品。

    2014年2月,伯南克加入布鲁金斯学会,参与经济研究项目,重点关注经济复苏政策。

     陈剑 译 
  • 目录:
    目录

    推荐序1  穿越历史的启发/巴曙松

    推荐序2  不浪费一场危机/黄益平

    推荐序3  行动的勇气/香帅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综述

    章 大萧条时期的宏观经济学:比较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货币与金融市场

    第二章  大萧条传播过程中金融危机的非货币效应

    第三章关于大萧条时期金本位制、通货紧缩与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

    第四章 大萧条时期的通货紧缩与货币供给紧缩:简单比率分析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性行为:二战前和二战后的比较

    第六章 大萧条时期的就业、每周工作时长和收入:对8个制造行业的分析

    第七章 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通货膨胀和工资情况以及对欧洲的启示

    第八章 顺周期劳动生产率和相关经济周期理论:来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美国制造行业的一些证据

    第九章 大萧条时期的名义工资黏性与总供给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伯南克的考验
[美]范奥弗特韦德 著;郭军 译
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伯南克的美联储
[美]伊森·哈里斯 著;郭宁、汪涛 译
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
向松祚、邵智宾 著
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伯南克时代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