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7
版次: 1
ISBN: 9787522705941
定价: 8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1人买过
  • 本书全面梳理马克思哲学语境中关于城市产生、发展、变迁以及未来的思想理论,系统阐释唯物史观视野下城市运行的分工逻辑、交往逻辑、所有制逻辑、资本逻辑、阶级逻辑以及文化逻辑等哲学论题,详细论述基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迁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完整呈现马克思城市批判理论中基于历史视角的科学批判和基于道德视角的价值批判的双重逻辑线索,深入反思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经济、政治、社会诸领域问题的深层逻辑,力求为现代空间正义诉求以及城市权利理想寻求一种来自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支撑。 马超,1981年5月生于云南楚雄,200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2007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2008年至今就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16年受聘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学术兴趣涉及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空间哲学以及现代性理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出版著作《现代性的历史与逻辑——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阐释》(独著)、《民主、正义与全球化——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合著);发表《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形态的内在逻辑向度》《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城市理论的双重逻辑》等学术论文多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一  哲学与城市不期而遇

        二  历史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三  部门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四  应用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的城市理论

        一  马克思城市理论的文献基础

        二  马克思城市理论的逻辑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城市理论的“西方话语”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溯源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马克思之前的城市理论

      第一节  古希腊的“理想城邦”

        一  古希腊的社会历史

        二  古希腊的哲学精神

        三  古希腊的城市理想

        四  “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二节  “上帝之城”与“市民社会”的内在张力

        一  中世纪的社会历史

        二  中世纪的城市生活

        三  中世纪的城市思想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城市话语

        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生活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思想

        四  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社会

        五  启蒙运动中的城市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文献中的城市理论

      第一节  工人、工业、“社会战争”与城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城市理论

        一  工业革命初期的欧洲社会和意识形态

        二  英国的大城市

        三  城市工人的衣食住行

        四  城市中的资本导向

      第二节  分工、交往、所有制与城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城市理论

        一  分工展开史与马克思城市理论的历史逻辑

        二  所有制展开史与马克思城市理论的批判逻辑

        三  马克思城市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城乡、资本、阶级与城市——《共产党宣言》中的城市理论

        一  城乡分离的历史现象

        二  城乡对立的历史逻辑

        三  资本主义城市的阶级问题

      第四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土地所有制与城市——《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城市理论

        一  政治经济学方法

        二  城市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三  历史上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城市形态

      第五节  国家、革命与城市——《法兰西内战》中的城市理论

        一  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

        二  巴黎公社与城市革命

        三  城市革命后的城乡面貌

    第四章  马克思的城市化批判理论

      第一节  资本原始积累与城市化进程——基于《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的研究

        一  一般意义上的资本积累

        二  资本对农民、农业、土地的剥夺

        三  欧洲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脉络

        四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确立以及欧洲城市化的基本完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城市化逻辑——基于《资本论》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的研究

        一  城市中的早期协作生产

        二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与早期城市化运动

        三  工场手工业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意义

      第三节  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逻辑——基于《资本论》第十三章的研究

        一  现代化与城市化

        二  机器工业的诞生与城市化兴起

        三  大工业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  城市化与“城市危机”

        一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

        二  资本主义城市的“城市危机”

        三  城市危机的资本逻辑

      第五节  城市化中的人与自然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与自然

        二  生产活动与生态危机的内在关系

        三  人类中心主义

        四  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哲学逻辑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城市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列斐伏尔的空间政治理论

        一  城市空间的四重含义

        二  城市空间的政治意义

        三  空间生产的理想模型

      第二节  哈维的城市权利理论

        一  马克思的思想遗产

        二  城市的权利

        三  资本的逻辑与城市的叛逆

      第三节  哈维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

        一  中央政府控制力的重要意义

        二  房地产市场与地方债务问题

        三  城市化的“生产性”问题

      第四节  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与城市政治

        一  城市公共领域的起源

        二  城市公共领域的发生

        三  城市公共领域的形态

        四  城市公共领域的内在矛盾

        五  城市公共领域的瓦解

      第五节  詹姆逊论“晚期资本主义”都市文化

        一  “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语境

        二  当代资本主义都市文化镜像

        三  当代资本主义都市文化的资本逻辑

    第六章  马克思城市理论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历史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重大意义

        二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三  中国城市化发展宏观构想

      第三节  来自马克思的启示

        一  唯物史观立场

        二  资本逻辑批判立场

        三  城乡融合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立场

        四  现代化立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马克思哲学语境中关于城市产生、发展、变迁以及未来的思想理论,系统阐释唯物史观视野下城市运行的分工逻辑、交往逻辑、所有制逻辑、资本逻辑、阶级逻辑以及文化逻辑等哲学论题,详细论述基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迁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完整呈现马克思城市批判理论中基于历史视角的科学批判和基于道德视角的价值批判的双重逻辑线索,深入反思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经济、政治、社会诸领域问题的深层逻辑,力求为现代空间正义诉求以及城市权利理想寻求一种来自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支撑。
  • 作者简介:
    马超,1981年5月生于云南楚雄,200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2007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2008年至今就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16年受聘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学术兴趣涉及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空间哲学以及现代性理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出版著作《现代性的历史与逻辑——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阐释》(独著)、《民主、正义与全球化——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合著);发表《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形态的内在逻辑向度》《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城市理论的双重逻辑》等学术论文多篇。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一  哲学与城市不期而遇

        二  历史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三  部门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四  应用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的城市理论

        一  马克思城市理论的文献基础

        二  马克思城市理论的逻辑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城市理论的“西方话语”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溯源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马克思之前的城市理论

      第一节  古希腊的“理想城邦”

        一  古希腊的社会历史

        二  古希腊的哲学精神

        三  古希腊的城市理想

        四  “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二节  “上帝之城”与“市民社会”的内在张力

        一  中世纪的社会历史

        二  中世纪的城市生活

        三  中世纪的城市思想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城市话语

        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生活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思想

        四  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社会

        五  启蒙运动中的城市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文献中的城市理论

      第一节  工人、工业、“社会战争”与城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城市理论

        一  工业革命初期的欧洲社会和意识形态

        二  英国的大城市

        三  城市工人的衣食住行

        四  城市中的资本导向

      第二节  分工、交往、所有制与城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城市理论

        一  分工展开史与马克思城市理论的历史逻辑

        二  所有制展开史与马克思城市理论的批判逻辑

        三  马克思城市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城乡、资本、阶级与城市——《共产党宣言》中的城市理论

        一  城乡分离的历史现象

        二  城乡对立的历史逻辑

        三  资本主义城市的阶级问题

      第四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土地所有制与城市——《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城市理论

        一  政治经济学方法

        二  城市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三  历史上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城市形态

      第五节  国家、革命与城市——《法兰西内战》中的城市理论

        一  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

        二  巴黎公社与城市革命

        三  城市革命后的城乡面貌

    第四章  马克思的城市化批判理论

      第一节  资本原始积累与城市化进程——基于《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的研究

        一  一般意义上的资本积累

        二  资本对农民、农业、土地的剥夺

        三  欧洲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脉络

        四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确立以及欧洲城市化的基本完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城市化逻辑——基于《资本论》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的研究

        一  城市中的早期协作生产

        二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与早期城市化运动

        三  工场手工业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意义

      第三节  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逻辑——基于《资本论》第十三章的研究

        一  现代化与城市化

        二  机器工业的诞生与城市化兴起

        三  大工业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  城市化与“城市危机”

        一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

        二  资本主义城市的“城市危机”

        三  城市危机的资本逻辑

      第五节  城市化中的人与自然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与自然

        二  生产活动与生态危机的内在关系

        三  人类中心主义

        四  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哲学逻辑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城市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列斐伏尔的空间政治理论

        一  城市空间的四重含义

        二  城市空间的政治意义

        三  空间生产的理想模型

      第二节  哈维的城市权利理论

        一  马克思的思想遗产

        二  城市的权利

        三  资本的逻辑与城市的叛逆

      第三节  哈维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

        一  中央政府控制力的重要意义

        二  房地产市场与地方债务问题

        三  城市化的“生产性”问题

      第四节  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与城市政治

        一  城市公共领域的起源

        二  城市公共领域的发生

        三  城市公共领域的形态

        四  城市公共领域的内在矛盾

        五  城市公共领域的瓦解

      第五节  詹姆逊论“晚期资本主义”都市文化

        一  “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语境

        二  当代资本主义都市文化镜像

        三  当代资本主义都市文化的资本逻辑

    第六章  马克思城市理论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历史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重大意义

        二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三  中国城市化发展宏观构想

      第三节  来自马克思的启示

        一  唯物史观立场

        二  资本逻辑批判立场

        三  城乡融合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立场

        四  现代化立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的女儿
奥·巴·沃罗比耶娃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生活美学研究
陈欣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修订本)
鲁献慧 主编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
(日)斋藤幸平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日常生活批判思想研究
张雪敏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
戴亮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韩淑梅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
王婧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林进平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讲
颜旭 高宁 唐梓翔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信息文明研究
王水兴|责编:梁剑琴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与当代世界探索
苗启明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了不起的邻家女孩:香港的女儿梅艳芳
马超 小马过河 出品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生物制药专业英语(修订版)
马超 主编;张振 刘丽萍 副主编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红军长征《回民地区守则》研究论文集
马超 主编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美容美体与健康管理丛书--走进中医(马超)
马超 主编;林敏红 副主编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经理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
马超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出土文献释读与先秦史研究
马超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四季养花
马超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生物制药专业英语
马超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经典古诗
马超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经典古词
马超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生读本:什么是和谐社会?
马超 著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城市理论研究
难点互动. 初二英语. 下
马超 主编;王昭等编著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