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伦理研究

他者伦理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2-08
版次: 1
ISBN: 9787010241463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252.0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人买过
  • 伦理学本身乃是一种关系之学,它要探讨自我与他者之间如何正确相处的问题。虽然在世俗生活当中自我与他者之间也存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关系因为人们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把他者当作满足自我需要的手段和工具,我们在消费他者、使用他者,他者最终同一于自我,变成了另外一个“我”,从而造成了自我对于他者的奴役与压迫,甚至为了自我而发动了人吃人的战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他者伦理的思想资源,实现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重构。该书稿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额基础上,进行中国式的他者伦理结构,试图讲出中国特色、中国味道。另外,他者伦理中的“他者”既包括自我之外的一切他人,也包括自我之外的一切自然事物,他者伦理追求自我与他者的和谐相处,这对于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绪论

    第一章 他者伦理的西方思想资源

    第一节 马丁·布伯的我—你思想

    第二节 列维纳斯的他者思想

    第二章 他者伦理的中国思想资源

    第一节 儒家的仁爱伦理

    第二节 道家的自然伦理

    第三章 哲学根基:从同一到差异

    第一节 本体论与同一化

    第二节 伦理学与差异性

    第四章 理论中心:从自我到他者

    第一节 角色:古代社会中的自我与他者

    第二节 个人:现代社会中的自我与他者

    第三节 他者:先于自我

    第五章 关系模式:从奴役到守护

    第一节 秩序的追求

    第二节 秩序与奴役

    第三节 从宽容到守护

    第六章 交往理念:从权利到责任

    第一节 权利的高扬

    第二节 他者的没落

    第三节 为他的责任

    第七章 言说方式:从独白到回应

    第一节 独白:自我的言说

    第二节 对话:隐蔽的自我

    第三节 回应:他者的凸显

    第八章 社会理想:从公正到和谐

    第一节 公正的追求与批判

    第二节 追逐和谐之梦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伦理学本身乃是一种关系之学,它要探讨自我与他者之间如何正确相处的问题。虽然在世俗生活当中自我与他者之间也存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关系因为人们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把他者当作满足自我需要的手段和工具,我们在消费他者、使用他者,他者最终同一于自我,变成了另外一个“我”,从而造成了自我对于他者的奴役与压迫,甚至为了自我而发动了人吃人的战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他者伦理的思想资源,实现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重构。该书稿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额基础上,进行中国式的他者伦理结构,试图讲出中国特色、中国味道。另外,他者伦理中的“他者”既包括自我之外的一切他人,也包括自我之外的一切自然事物,他者伦理追求自我与他者的和谐相处,这对于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他者伦理的西方思想资源

    第一节 马丁·布伯的我—你思想

    第二节 列维纳斯的他者思想

    第二章 他者伦理的中国思想资源

    第一节 儒家的仁爱伦理

    第二节 道家的自然伦理

    第三章 哲学根基:从同一到差异

    第一节 本体论与同一化

    第二节 伦理学与差异性

    第四章 理论中心:从自我到他者

    第一节 角色:古代社会中的自我与他者

    第二节 个人:现代社会中的自我与他者

    第三节 他者:先于自我

    第五章 关系模式:从奴役到守护

    第一节 秩序的追求

    第二节 秩序与奴役

    第三节 从宽容到守护

    第六章 交往理念:从权利到责任

    第一节 权利的高扬

    第二节 他者的没落

    第三节 为他的责任

    第七章 言说方式:从独白到回应

    第一节 独白:自我的言说

    第二节 对话:隐蔽的自我

    第三节 回应:他者的凸显

    第八章 社会理想:从公正到和谐

    第一节 公正的追求与批判

    第二节 追逐和谐之梦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