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第2版)(精编教材)

中医外科学(第2版)(精编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3
版次: 2
ISBN: 9787547852361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6页
字数: 600千字
11人买过
  • 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之一,本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六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认识。阐述了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和调护。各论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九章,按病设节,共94个病,附病9个。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委,主编全国教材6本、教学参考2本。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3

    第二章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11

    第一节中医外科范围 /  11

    第二节疾病的命名原则 /  12

    第三节名词术语解释 /  12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6

    第一节致病因素 /  16

    第二节发病机制 /  19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21

    第一节辨病与辨证 /  21

    第二节四诊在外科中的应用 /  22

    第三节辨阴证、阳证 /  26

    第四节辨肿、脓、溃疡、皮疹、出血 /  27

    第五节辨痛、痒 /  33

    第六节辨部位经络 /  35

    第七节辨善恶、顺逆 /  37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和调护39

    第一节内治法 /  39

    第二节外治法 /  46

    第三节调护原则 /  59

    下篇各论

    第六章疮疡65第一节疖 /  68

    第二节疔 /  71

    附: 类丹毒  / 80

    第三节痈 /  81

    第四节发 /  87

    第五节有头疽 /  90

    第六节附骨疽 /  93

    第七节流注 /  96

    第八节发颐 /  98

    第九节丹毒 /  100

    第十节走黄与内陷 /  103

    第十一节瘰疬 /  106

    第十二节流痰 /  109

    第十三节褥疮 /  112

    第十四节窦道 /  114

    第七章乳房疾病117

    第一节乳痈 /  120

    附: 乳发  / 122

    第二节粉刺性乳痈 /  123

    第三节乳痨 /  125

    第四节乳漏 /  126

    第五节乳癖 /  128

    第六节乳疬 /  130

    第七节乳核 /  131

    第八节乳衄 /  132

    第九节乳岩 /  134

    第八章瘿138

    第一节气瘿 /  140

    第二节肉瘿 /  141

    第三节瘿痈 /  143

    第四节桥本甲状腺炎 /  144

    第五节石瘿 /  146

    第九章瘤、岩148

    第一节血瘤 /  151

    第二节肉瘤 /  153

    第三节脂瘤 /  154

    第四节筋瘤 /  155

    第五节岩 /  157

    附: 石疽  / 158

    第十章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160

    第一节热疮 /  166

    附: 生殖器疱疹  / 168

    第二节蛇串疮 /  170

    第三节疣 /  172

    附: 尖锐湿疣  / 175

    第四节黄水疮 /  178

    第五节癣 /  179

    第六节虫咬皮炎 /  182

    第七节疥疮 /  184

    第八节日晒疮 /  185

    第九节湿疮 /  187

    附: 婴儿湿疮  / 191

    第十节接触性皮炎 /  192

    第十一节药毒 /  194

    第十二节瘾疹 /  197

    第十三节猫眼疮 /  199

    第十四节葡萄疫 /  201

    第十五节瓜藤缠 /  203

    第十六节风瘙痒 /  204

    第十七节牛皮癣 /  206

    第十八节白疕 /  208

    第十九节风热疮 /  211

    第二十节紫癜风 /  213

    第二十一节白驳风 /  215

    第二十二节黄褐斑 /  216

    第二十三节粉刺 /  218

    第二十四节脂溢性皮炎 /  220

    第二十五节酒齄鼻 /  222

    第二十六节油风 /  223

    第二十七节红蝴蝶疮 /  225

    第二十八节淋病 /  229

    附: 非淋菌性尿道炎  / 231

    第二十九节梅毒 /  232

    第三十节艾滋病 /  236

    第十一章肛肠疾病240

    第一节痔  /  249

    第二节肛隐窝炎 /  259

    第三节肛痈 /  260

    第四节肛漏 /  264

    第五节肛裂 /  268

    第六节脱肛 /  271

    第七节息肉痔 /  275

    第八节锁肛痔 /  277

    第九节便秘 /  279

    第十二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285

    第一节子痈 /  288

    第二节子痰 /  290

    第三节阴茎痰核 /  292

    第四节水疝 /  293

    第五节尿石症 /  295

    第六节男性不育 /  298

    第七节早泄 /  301

    第八节阳痿 /  303

    第九节精浊 /  306

    第十节精癃 /  309

    第十一节血精 /  311

    第十三章周围血管疾病315

    第一节臁疮 /  318

    第二节青蛇毒 /  320

    第三节股肿 /  322

    第四节脱疽 /  324

    第五节淋巴水肿 /  330

    第十四章其他外科疾病333

    第一节冻疮 /  333

    第二节烧伤 /  335

    附: 特殊类型烧伤  / 340

    第三节毒蛇咬伤 /  341

    附: 猫犬咬伤、毒虫螫伤  / 346

    第四节破伤风 /  346

    第五节痛风 /  349

    第六节胆石症 /  351

    第七节肠痈 /  354

    附方357彩图
  • 内容简介:
    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之一,本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六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认识。阐述了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和调护。各论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九章,按病设节,共94个病,附病9个。
  • 作者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委,主编全国教材6本、教学参考2本。
  • 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3

    第二章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11

    第一节中医外科范围 /  11

    第二节疾病的命名原则 /  12

    第三节名词术语解释 /  12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6

    第一节致病因素 /  16

    第二节发病机制 /  19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21

    第一节辨病与辨证 /  21

    第二节四诊在外科中的应用 /  22

    第三节辨阴证、阳证 /  26

    第四节辨肿、脓、溃疡、皮疹、出血 /  27

    第五节辨痛、痒 /  33

    第六节辨部位经络 /  35

    第七节辨善恶、顺逆 /  37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和调护39

    第一节内治法 /  39

    第二节外治法 /  46

    第三节调护原则 /  59

    下篇各论

    第六章疮疡65第一节疖 /  68

    第二节疔 /  71

    附: 类丹毒  / 80

    第三节痈 /  81

    第四节发 /  87

    第五节有头疽 /  90

    第六节附骨疽 /  93

    第七节流注 /  96

    第八节发颐 /  98

    第九节丹毒 /  100

    第十节走黄与内陷 /  103

    第十一节瘰疬 /  106

    第十二节流痰 /  109

    第十三节褥疮 /  112

    第十四节窦道 /  114

    第七章乳房疾病117

    第一节乳痈 /  120

    附: 乳发  / 122

    第二节粉刺性乳痈 /  123

    第三节乳痨 /  125

    第四节乳漏 /  126

    第五节乳癖 /  128

    第六节乳疬 /  130

    第七节乳核 /  131

    第八节乳衄 /  132

    第九节乳岩 /  134

    第八章瘿138

    第一节气瘿 /  140

    第二节肉瘿 /  141

    第三节瘿痈 /  143

    第四节桥本甲状腺炎 /  144

    第五节石瘿 /  146

    第九章瘤、岩148

    第一节血瘤 /  151

    第二节肉瘤 /  153

    第三节脂瘤 /  154

    第四节筋瘤 /  155

    第五节岩 /  157

    附: 石疽  / 158

    第十章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160

    第一节热疮 /  166

    附: 生殖器疱疹  / 168

    第二节蛇串疮 /  170

    第三节疣 /  172

    附: 尖锐湿疣  / 175

    第四节黄水疮 /  178

    第五节癣 /  179

    第六节虫咬皮炎 /  182

    第七节疥疮 /  184

    第八节日晒疮 /  185

    第九节湿疮 /  187

    附: 婴儿湿疮  / 191

    第十节接触性皮炎 /  192

    第十一节药毒 /  194

    第十二节瘾疹 /  197

    第十三节猫眼疮 /  199

    第十四节葡萄疫 /  201

    第十五节瓜藤缠 /  203

    第十六节风瘙痒 /  204

    第十七节牛皮癣 /  206

    第十八节白疕 /  208

    第十九节风热疮 /  211

    第二十节紫癜风 /  213

    第二十一节白驳风 /  215

    第二十二节黄褐斑 /  216

    第二十三节粉刺 /  218

    第二十四节脂溢性皮炎 /  220

    第二十五节酒齄鼻 /  222

    第二十六节油风 /  223

    第二十七节红蝴蝶疮 /  225

    第二十八节淋病 /  229

    附: 非淋菌性尿道炎  / 231

    第二十九节梅毒 /  232

    第三十节艾滋病 /  236

    第十一章肛肠疾病240

    第一节痔  /  249

    第二节肛隐窝炎 /  259

    第三节肛痈 /  260

    第四节肛漏 /  264

    第五节肛裂 /  268

    第六节脱肛 /  271

    第七节息肉痔 /  275

    第八节锁肛痔 /  277

    第九节便秘 /  279

    第十二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285

    第一节子痈 /  288

    第二节子痰 /  290

    第三节阴茎痰核 /  292

    第四节水疝 /  293

    第五节尿石症 /  295

    第六节男性不育 /  298

    第七节早泄 /  301

    第八节阳痿 /  303

    第九节精浊 /  306

    第十节精癃 /  309

    第十一节血精 /  311

    第十三章周围血管疾病315

    第一节臁疮 /  318

    第二节青蛇毒 /  320

    第三节股肿 /  322

    第四节脱疽 /  324

    第五节淋巴水肿 /  330

    第十四章其他外科疾病333

    第一节冻疮 /  333

    第二节烧伤 /  335

    附: 特殊类型烧伤  / 340

    第三节毒蛇咬伤 /  341

    附: 猫犬咬伤、毒虫螫伤  / 346

    第四节破伤风 /  346

    第五节痛风 /  349

    第六节胆石症 /  351

    第七节肠痈 /  354

    附方357彩图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