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上海发展转型理论和实践探索

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上海发展转型理论和实践探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
版次: 1
ISBN: 9787552022704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经济
2人买过
  • 本书基于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角色转变的视角,研究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理论和发展模式。英国和欧洲大陆是在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原创地,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成为科创中心;美国是在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形成产业优势,再到科技创新优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不同,上海是从引进成熟技术形成产业优势,依靠初级要素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技术培育,再到自主创新的科创中心发展模式,是一种后发地区实施技术追赶,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科创装新发展模式路径。本书尝试总结提炼这种模式,根据这种模式研究分析上海科创中心的发展方向。 李伟  男,汉族,1966年9月生,山西省盂县人,研究员,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产业经济学创新型学科首席专家。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政府“上海2040城市规划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近年来主持各类重要课题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重大课题、上海哲社课题、上海市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在《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等重要期刊和《经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重要媒体理论版发表独立作者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20多部。

     

      蒋媛媛 1981年1月生于广西桂林,祖籍辽宁东港,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等核心刊物和《中国社会科学报》、澎湃社等重要媒体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与合著学术著作十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端智库项目研究及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30余项,获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独立作者)、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集体)、“上海援疆优秀规划设计(2010-2012)”评奖活动优秀奖(集体)。 第一章  世界科创中心发展转移的经验过程

     第一节  英国和欧洲大陆: 从科创中心到制造中心

      一、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二、 第一次技术革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三、 英国: 从科创中心发展为制造中心

     第二节  美国: 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嬗变

      一、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二、 美国的“搭便车”策略

      三、 生产组织创新与美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奠定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创中心发展

     第三节  次贷危机和新产业革命背景下美国科创中心的建设举措

      一、 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

      二、 美国工业互联网挑战德国工业4.0

    第二章  产业革命中科创中心发展转移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产业革命发展与科创中心的形成相辅相成

      一、 创新与第一次产业革命

      二、 创新与第二次产业革命

      三、 创新与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二节  世界科创中心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一、 英国科创中心的发展模式

      二、 美国科创中心的崛起路径

     第三节  产业革命与科创中心转移的内在关系

      一、 技术与产业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二、 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 产业革命的完成与科创中心形成交替进行

     第四节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的制造中心与科创中心发展的趋势走向

      一、 新产业革命兴起与发展

      二、 国际产业发展新格局中各国科创中心发展战略路径调整

      三、 新形势下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我国的战略规划

    第三章  历程与模式: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发展阶段划分

      一、 引进技术与制造业发展阶段(194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二、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制造业发展阶段(1995—2010年)

      三、 自主创新与科创中心建设阶段(2011年至今)

     第二节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转型的路径模式

      一、 从以技术引进加速传统要素积累到向“要素升级、融合发展”转变

      二、 打造科创中心为提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技术支撑

      三、 以研发能力积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市场优势转换为技术优势

      四、 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五、 积极支持本土跨国企业发展

    第四章  创新转型: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驱动机制

     第一节  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上海发展动力转变

      一、 需求侧: 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二、 供给侧: 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第二节  从制造中心到创新中心驱动上海发展转型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经济增长

      二、 上海发展转型的适应性调整(1978—1991年)

      三、 上海发展转型的战略性调整(1992—2003年)

      四、 上海发展转型的跨越式调整(2004—2008年)

      五、 上海发展转型的深入调整(2008年至今)

     第三节  动力转换与发展转型引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一、 优化外资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外资融入上海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 重视自主创新,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原始创新效率

      三、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五章  率先改革: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体制机制突破

     第一节  上海科技体制的演变

      一、 以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推动科研和生产融合(1978—1991年)

      二、 以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1992—2005年)

      三、 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以科技体制的创新,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06年至今)

     第二节  上海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分析

      一、 细化并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进行前瞻性布局,推进科技体制重点环节突破

      二、 聚焦创新基地,探索科技融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

      等制度上的先行先试

      三、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

      四、 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

      五、 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金融体系

      六、 完善人才政策,集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

      七、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六章  新时代的新探索: 开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科创中心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一、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 先行先试取得多项改革试验成果

      三、 产业创新能级显著提升

      四、 创新创业环境优化

      五、 原始创新能力增强

     第二节  科创中心发展不仅关系上海发展,还关乎国家未来

      一、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两步走”

      二、 新时代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面临全新课题

     第三节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方略

      一、 明晰功能定位,打造战略高地

      二、 集聚国之重器,建造创新引擎

      三、 积极探索制度性突破新路

      四、 揽四海英才,建设人才高峰

      五、 营造良好环境,促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角色转变的视角,研究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理论和发展模式。英国和欧洲大陆是在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原创地,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成为科创中心;美国是在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形成产业优势,再到科技创新优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不同,上海是从引进成熟技术形成产业优势,依靠初级要素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技术培育,再到自主创新的科创中心发展模式,是一种后发地区实施技术追赶,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科创装新发展模式路径。本书尝试总结提炼这种模式,根据这种模式研究分析上海科创中心的发展方向。
  • 作者简介:
    李伟  男,汉族,1966年9月生,山西省盂县人,研究员,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产业经济学创新型学科首席专家。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政府“上海2040城市规划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近年来主持各类重要课题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重大课题、上海哲社课题、上海市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在《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等重要期刊和《经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重要媒体理论版发表独立作者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20多部。

     

      蒋媛媛 1981年1月生于广西桂林,祖籍辽宁东港,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等核心刊物和《中国社会科学报》、澎湃社等重要媒体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与合著学术著作十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端智库项目研究及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30余项,获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独立作者)、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集体)、“上海援疆优秀规划设计(2010-2012)”评奖活动优秀奖(集体)。
  • 目录:
    第一章  世界科创中心发展转移的经验过程

     第一节  英国和欧洲大陆: 从科创中心到制造中心

      一、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二、 第一次技术革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三、 英国: 从科创中心发展为制造中心

     第二节  美国: 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嬗变

      一、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二、 美国的“搭便车”策略

      三、 生产组织创新与美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奠定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创中心发展

     第三节  次贷危机和新产业革命背景下美国科创中心的建设举措

      一、 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

      二、 美国工业互联网挑战德国工业4.0

    第二章  产业革命中科创中心发展转移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产业革命发展与科创中心的形成相辅相成

      一、 创新与第一次产业革命

      二、 创新与第二次产业革命

      三、 创新与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二节  世界科创中心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一、 英国科创中心的发展模式

      二、 美国科创中心的崛起路径

     第三节  产业革命与科创中心转移的内在关系

      一、 技术与产业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二、 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 产业革命的完成与科创中心形成交替进行

     第四节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的制造中心与科创中心发展的趋势走向

      一、 新产业革命兴起与发展

      二、 国际产业发展新格局中各国科创中心发展战略路径调整

      三、 新形势下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我国的战略规划

    第三章  历程与模式: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发展阶段划分

      一、 引进技术与制造业发展阶段(194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二、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制造业发展阶段(1995—2010年)

      三、 自主创新与科创中心建设阶段(2011年至今)

     第二节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转型的路径模式

      一、 从以技术引进加速传统要素积累到向“要素升级、融合发展”转变

      二、 打造科创中心为提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技术支撑

      三、 以研发能力积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市场优势转换为技术优势

      四、 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五、 积极支持本土跨国企业发展

    第四章  创新转型: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驱动机制

     第一节  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上海发展动力转变

      一、 需求侧: 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二、 供给侧: 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第二节  从制造中心到创新中心驱动上海发展转型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经济增长

      二、 上海发展转型的适应性调整(1978—1991年)

      三、 上海发展转型的战略性调整(1992—2003年)

      四、 上海发展转型的跨越式调整(2004—2008年)

      五、 上海发展转型的深入调整(2008年至今)

     第三节  动力转换与发展转型引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一、 优化外资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外资融入上海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 重视自主创新,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原始创新效率

      三、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五章  率先改革: 上海从制造中心到科创中心的体制机制突破

     第一节  上海科技体制的演变

      一、 以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推动科研和生产融合(1978—1991年)

      二、 以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1992—2005年)

      三、 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以科技体制的创新,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06年至今)

     第二节  上海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分析

      一、 细化并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进行前瞻性布局,推进科技体制重点环节突破

      二、 聚焦创新基地,探索科技融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

      等制度上的先行先试

      三、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

      四、 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

      五、 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金融体系

      六、 完善人才政策,集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

      七、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六章  新时代的新探索: 开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科创中心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一、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 先行先试取得多项改革试验成果

      三、 产业创新能级显著提升

      四、 创新创业环境优化

      五、 原始创新能力增强

     第二节  科创中心发展不仅关系上海发展,还关乎国家未来

      一、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两步走”

      二、 新时代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面临全新课题

     第三节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方略

      一、 明晰功能定位,打造战略高地

      二、 集聚国之重器,建造创新引擎

      三、 积极探索制度性突破新路

      四、 揽四海英才,建设人才高峰

      五、 营造良好环境,促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