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儒学建构

南宋儒学建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7
版次: 1
ISBN: 9787208169463
定价: 10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8人买过
  • 南宋儒学因有朱熹、陆九渊等杰出思想家,历来受到学者重视,而哲学的分析尤多,相对而言结合历史的“思想史”分析相对薄弱。本书则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以“儒家的精神”界定为核心,系统梳理了王安石新学与二程洛学的消长沉浮,阐述“洛学”成为主流之后其内部的分歧与内在冲突,并着重分析了道南学派与湖湘学派的区别。同时对以朱熹为轴心的儒学时期展开讨论,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特征即为思想性向形态化的文化转型。 何俊,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清华国学研究院、台湾大学东亚儒学研究中心等访问学人,日本文部省重大研究领域海外学术评议人,全国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代表作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 引言1

    章王学与洛学的消长与南宋儒学的开始1

    节王学与洛学的升沉消长2

    第二节程门的薪火相传与南宋儒学的开始14

    第二章洛学的分流26

    节道南学派26

    一、 道南一脉的格物思想及其内在冲突:

    杨时、罗从彦、李侗28

    二、 洛学向心学的转化:王蘋、张九成53

    第二节湖湘学派66

    一、 史学与理学相融及佛教批判:胡安国、胡寅68

    二、 心体的标示:胡宏88

    附:南宋乾淳诸老及其文化逻辑106

    第三章朱熹:知识、理论、行动124

    节思想清理与建构道统126

    第二节天理流行及其把握146

    第三节行道不以用舍为加损173

    第四章挑战与回应202

    节陆九渊与朱熹205

    一、 道与言的朱陆论辩207

    二、 陆九渊的实学及其禅学与事功学倾向220

    第二节陈亮与朱熹234

    一、 陈亮解经及论孔孟与王通238

    二、 圣与王的朱陈评判248

    第三节叶適与朱熹269

    一、 体与用的朱叶取舍270

    二、 叶適对儒道之本统的释证284

    第五章思想向文化转型309

    节庆元党禁后的学派整合312

    第二节思想的形态化及其向生活落实:杨简、

    黄榦、陈淳324

    第三节思想的政治化:真德秀与魏了翁365

    第四节思想的学术化:王柏、金履祥、黄震、王应麟390

     

    结语414

    参考文献426

    后记437

    再版后记440

    索引441
  • 内容简介:
    南宋儒学因有朱熹、陆九渊等杰出思想家,历来受到学者重视,而哲学的分析尤多,相对而言结合历史的“思想史”分析相对薄弱。本书则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以“儒家的精神”界定为核心,系统梳理了王安石新学与二程洛学的消长沉浮,阐述“洛学”成为主流之后其内部的分歧与内在冲突,并着重分析了道南学派与湖湘学派的区别。同时对以朱熹为轴心的儒学时期展开讨论,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特征即为思想性向形态化的文化转型。
  • 作者简介:
    何俊,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清华国学研究院、台湾大学东亚儒学研究中心等访问学人,日本文部省重大研究领域海外学术评议人,全国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代表作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
  • 目录:
    引言1

    章王学与洛学的消长与南宋儒学的开始1

    节王学与洛学的升沉消长2

    第二节程门的薪火相传与南宋儒学的开始14

    第二章洛学的分流26

    节道南学派26

    一、 道南一脉的格物思想及其内在冲突:

    杨时、罗从彦、李侗28

    二、 洛学向心学的转化:王蘋、张九成53

    第二节湖湘学派66

    一、 史学与理学相融及佛教批判:胡安国、胡寅68

    二、 心体的标示:胡宏88

    附:南宋乾淳诸老及其文化逻辑106

    第三章朱熹:知识、理论、行动124

    节思想清理与建构道统126

    第二节天理流行及其把握146

    第三节行道不以用舍为加损173

    第四章挑战与回应202

    节陆九渊与朱熹205

    一、 道与言的朱陆论辩207

    二、 陆九渊的实学及其禅学与事功学倾向220

    第二节陈亮与朱熹234

    一、 陈亮解经及论孔孟与王通238

    二、 圣与王的朱陈评判248

    第三节叶適与朱熹269

    一、 体与用的朱叶取舍270

    二、 叶適对儒道之本统的释证284

    第五章思想向文化转型309

    节庆元党禁后的学派整合312

    第二节思想的形态化及其向生活落实:杨简、

    黄榦、陈淳324

    第三节思想的政治化:真德秀与魏了翁365

    第四节思想的学术化:王柏、金履祥、黄震、王应麟390

     

    结语414

    参考文献426

    后记437

    再版后记440

    索引441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