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从本体到跨媒介的话语功能考察

电视新闻评论:从本体到跨媒介的话语功能考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6
ISBN: 9787569019124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本书将研究视角放置于评论体裁的话语功能之上,以当前大众话语场与主流话语场的区隔为切入,挖掘电视新闻评论在询唤主体、达成话语权力方面的功能与效用。在方法上尝试采用多模态的话语分析方法和针对评论节目内容、跨媒体平台评论选题分布等多个层面、不同角度的对比量化分析,为当代电视媒介尤其是国家型媒介机构在引导国家话语、传播国家意识形态方面提供一种路径观照。书中以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为例,梳理了电视新闻评论的话语生成历史,描绘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体系的基本形态。书中借助话语分析、框架分析等理论,对中央电视台部分新闻评论栏目的具体评论话语做出多角度的研究,结合大量实例,为今后相关栏目的创作和话语生产提供范式参考。 

    朱婧雯,文学博士,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副研究员、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东盟影视与动画学院讲师、影视系副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委会理事,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理事。从事影视艺术传播教学,参与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认知传播学”、部级课题“中国电视发展史”,主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重点课题“‘地缘叙事’视域下中国-东盟纪实影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主持3项省校级课题。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人民网传媒频道转载。担任《广播电视教程》副主编工作。一项成果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两项成果获省级学会奖。主要研究领域:认知与传播理论,影视史论与批评。 

     
     
     

  • 内容简介:
    本书将研究视角放置于评论体裁的话语功能之上,以当前大众话语场与主流话语场的区隔为切入,挖掘电视新闻评论在询唤主体、达成话语权力方面的功能与效用。在方法上尝试采用多模态的话语分析方法和针对评论节目内容、跨媒体平台评论选题分布等多个层面、不同角度的对比量化分析,为当代电视媒介尤其是国家型媒介机构在引导国家话语、传播国家意识形态方面提供一种路径观照。书中以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为例,梳理了电视新闻评论的话语生成历史,描绘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体系的基本形态。书中借助话语分析、框架分析等理论,对中央电视台部分新闻评论栏目的具体评论话语做出多角度的研究,结合大量实例,为今后相关栏目的创作和话语生产提供范式参考。 

  • 作者简介:
    朱婧雯,文学博士,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副研究员、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东盟影视与动画学院讲师、影视系副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委会理事,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理事。从事影视艺术传播教学,参与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认知传播学”、部级课题“中国电视发展史”,主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重点课题“‘地缘叙事’视域下中国-东盟纪实影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主持3项省校级课题。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人民网传媒频道转载。担任《广播电视教程》副主编工作。一项成果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两项成果获省级学会奖。主要研究领域:认知与传播理论,影视史论与批评。 

  • 目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