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发展规划70年(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丛书)

新中国发展规划70年(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9-09
版次: 1
ISBN: 9787010212227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经济
147人买过
  • 本书如实描绘了新中国70年发展道路上的一幅幅规划愿景,浓缩记载了中国人民每迈进一步的选择和艰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的主要成就。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经过实施“六五”和“七五”计划,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九五”期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人均GDP达到850美元,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十一五”时期,我们实现了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到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跨跃。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发展规划,离不开发展规划的持续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划定位、规划体系、规划指标、主要内容、编制程序、实施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证明,发展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制度载体,既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微观主体在规划引导下充分发挥活力;又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科学编制和实施发展规划,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为系统梳理发展规划的演变过程,总结规划编制的经验,从而更好理解新中国70年发展的脉络,我们编写了《新中国发展规划70年》。 杨伟民,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委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杨伟民同志是党和国家一些重大文件、重大政策以及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参考提纲的主要参与者和执笔人之一。参与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工作,承担了部分内容的起草任务。是2011年至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至2018年历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领导讲话参考提纲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杨伟民同志是中国近五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主持编制了“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重要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新中国发展规划演变 1

    第一节 发展规划的历史 1

    第二节 发展规划的演变 4

    第三节 发展规划的历史作用 11

    第四节 发展规划的编制经验 14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发展规划 17

    第一节 “一五”计划(1953—1957 年)  17

    第二节 “二五”计划(1958—1962 年)  23

    第三节 “三五”计划(1966—1970 年)  29

    第四节 “四五”计划(1971—1975 年)  33

    第五节 “五五”计划(1976—1980 年)  37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规划 42

    第一节 “六五”计划(1981—1985 年) 42

    第二节 “七五”计划(1986—1990 年) 47

    第三节 “八五”计划(1991—1995 年) 52

    第四节 “九五”计划(1996—2000 年) 57

    第五节 “十五”计划(2001—2005 年) 62

    第六节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年) 67

    第七节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年) 72

    第八节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77

     

    第四章 规划体系 85

    第一节 规划体系及构成 85

    第二节 规划体系的形成 89

    第三节 不同规划间的关系 102

     

    第五章 总体规划 105

    第一节 总体规划 105

    第二节 规划内容 112

    第三节 规划作用 116

     

    第六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 121

    第一节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 121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过程 127

    第三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30

    第四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作用 138

    第五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体功能区的深化 140

     

    第七章 专项规划 142

    第一节 专项规划及其由来 142

    第二节 专项规划的演变历程 146

    第三节 专项规划的内容 151

     

    第八章 区域规划 154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涵 154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演进和探索 161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作用 170

     

    第九章 城镇化规划 173

    第一节 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173

    第二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178

    第三节 城市群和都市圈规划 186

    第四节 城镇化规划的作用 191

     

    第十章 地方规划 196

    第一节 地方发展规划的演变 196

    第二节 地方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207

    第三节 地方发展规划编制方法 213

     

    第十一章 灾后重建规划 TD(03?223

    第一节 灾后重建规划的基本情况 223

    第二节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过程①  224

    第三节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内容?经验和作用 235

     

    第十二章 编制方法和程序 238

    第一节 编制方法和程序的演进 238

    第二节 五年规划编制的方法和程序 242

    第三节 五年规划的法治化探索 247

     

    第十三章 规划评估 250

    第一节 规划评估的背景 250

    第二节 规划评估的历程 253

    第三节 规划评估的作用 257

    第四节 规划评估的方法 263

     

    第十四章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创新 271

    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 272

    第二节 若干创新性内容的形成 275

    第三节 “十一五”规划纲要体现的规划理念 282

     

    第十五章 规划体制改革 294

    第一节 规划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294

    第二节 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02

    第三节 规划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03

     

    第十六章 规划理论初探 316

    第一节 客观规律 316

    第二节 市场与政府 322

    第三节 经济发展 326

    第四节 空间发展 333

     

    参考文献 342
  • 内容简介:
    本书如实描绘了新中国70年发展道路上的一幅幅规划愿景,浓缩记载了中国人民每迈进一步的选择和艰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的主要成就。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经过实施“六五”和“七五”计划,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九五”期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人均GDP达到850美元,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十一五”时期,我们实现了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到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跨跃。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发展规划,离不开发展规划的持续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划定位、规划体系、规划指标、主要内容、编制程序、实施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证明,发展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制度载体,既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微观主体在规划引导下充分发挥活力;又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科学编制和实施发展规划,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为系统梳理发展规划的演变过程,总结规划编制的经验,从而更好理解新中国70年发展的脉络,我们编写了《新中国发展规划70年》。
  • 作者简介:
    杨伟民,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委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杨伟民同志是党和国家一些重大文件、重大政策以及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参考提纲的主要参与者和执笔人之一。参与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工作,承担了部分内容的起草任务。是2011年至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至2018年历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领导讲话参考提纲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杨伟民同志是中国近五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主持编制了“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重要规划。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新中国发展规划演变 1

    第一节 发展规划的历史 1

    第二节 发展规划的演变 4

    第三节 发展规划的历史作用 11

    第四节 发展规划的编制经验 14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发展规划 17

    第一节 “一五”计划(1953—1957 年)  17

    第二节 “二五”计划(1958—1962 年)  23

    第三节 “三五”计划(1966—1970 年)  29

    第四节 “四五”计划(1971—1975 年)  33

    第五节 “五五”计划(1976—1980 年)  37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规划 42

    第一节 “六五”计划(1981—1985 年) 42

    第二节 “七五”计划(1986—1990 年) 47

    第三节 “八五”计划(1991—1995 年) 52

    第四节 “九五”计划(1996—2000 年) 57

    第五节 “十五”计划(2001—2005 年) 62

    第六节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年) 67

    第七节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年) 72

    第八节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77

     

    第四章 规划体系 85

    第一节 规划体系及构成 85

    第二节 规划体系的形成 89

    第三节 不同规划间的关系 102

     

    第五章 总体规划 105

    第一节 总体规划 105

    第二节 规划内容 112

    第三节 规划作用 116

     

    第六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 121

    第一节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 121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过程 127

    第三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30

    第四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作用 138

    第五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体功能区的深化 140

     

    第七章 专项规划 142

    第一节 专项规划及其由来 142

    第二节 专项规划的演变历程 146

    第三节 专项规划的内容 151

     

    第八章 区域规划 154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涵 154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演进和探索 161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作用 170

     

    第九章 城镇化规划 173

    第一节 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173

    第二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178

    第三节 城市群和都市圈规划 186

    第四节 城镇化规划的作用 191

     

    第十章 地方规划 196

    第一节 地方发展规划的演变 196

    第二节 地方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207

    第三节 地方发展规划编制方法 213

     

    第十一章 灾后重建规划 TD(03?223

    第一节 灾后重建规划的基本情况 223

    第二节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过程①  224

    第三节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内容?经验和作用 235

     

    第十二章 编制方法和程序 238

    第一节 编制方法和程序的演进 238

    第二节 五年规划编制的方法和程序 242

    第三节 五年规划的法治化探索 247

     

    第十三章 规划评估 250

    第一节 规划评估的背景 250

    第二节 规划评估的历程 253

    第三节 规划评估的作用 257

    第四节 规划评估的方法 263

     

    第十四章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创新 271

    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 272

    第二节 若干创新性内容的形成 275

    第三节 “十一五”规划纲要体现的规划理念 282

     

    第十五章 规划体制改革 294

    第一节 规划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294

    第二节 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02

    第三节 规划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03

     

    第十六章 规划理论初探 316

    第一节 客观规律 316

    第二节 市场与政府 322

    第三节 经济发展 326

    第四节 空间发展 333

     

    参考文献 342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