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的文化变迁

语义的文化变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10
版次: 1
ISBN: 9787307057821
定价: 5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97页
字数: 54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4人买过
  • 构成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三要素中,语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最为深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东亚近代诸概念的生成”、“历史文化语义学”学术研讨会,从历史的、文化的视角,对近代词语及其包蕴的概念生成与演化规律进行考核。《语义的文化变迁》为上述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精选结集。《语义的文化变迁》适合文化学学者、爱好者阅读。 序言:“历史文化语义学”刍议

    一、“历史文化语义学”界说

    东亚学艺概念编成史及其研究方法

    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关于定义和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

    历史、文化的镜像——语义

    “历史文化语义学”何以可能

    “历史文化语义学”:理论与实践

    “中华文化关键词研究方案”论稿

    文化与语义

    二、中西日文化交会与新语生成

    日中西语言交流史的研究

    日中学术用语的创制和传播——以地理学用语为主

    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史研究——以罗明坚的汉语学习史为中心

    《葡汉辞典》中的“三板”

    从巴设译稿到马礼逊译本——略论天主教传教士与新教传教士圣经汉译之异同

    从英法德意大俄美汉译国民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

    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晚情中国“政党”的知识系谱:思想脉络的考察(1856—1895)

    19世纪中叶汉译新词对日语的影响——以“国民”为例

    形式、意义与社会文化——以“心理”和“心理学”为例

    “新闻”术语之厘定与近代中西日文化互动

    当“小说”遭遇novel的时候——一种新的现代性问类的产生

    学名厘定与新学建筑——以明治日本Philosophy译名厘定为例

    “哲学”概念的流变与近代中国的哲学启蒙

    三、新语厘定与迁衍考析

    汉语民法术语的生成与衍变

    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早期日译及其译词

    日本学人西周在创译西方哲学范畴上的贡献

    拨开近百年“封建”概念的迷雾——《“封建”考论》读后

    古今中西意,觉道资无穷——我的2006年的读书生活

    概念辨析的意义——《“封建”考论》读后

    “封建”的建构与解构——《“封建”考论》读后

    “封建社会”重辨与儒家思想再认——《“封建”考论》读后

    “物理学”之辨析

    论“阶级”的变异及其情感配制——以《青春之歌》为例

    “人民”词义流变初探

    “民族”:一个历史文化语义学的个案

    “同志”的语义演变及其与英俄日语的对接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宗教学”厘定初探

    从“史”到“历史”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近世”词义的演化及其史学影响

    “艺术”一词渊源流变考

    “浪漫主义”:一个创作方法概念的演进历史及我们的反思
  • 内容简介:
    构成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三要素中,语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最为深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东亚近代诸概念的生成”、“历史文化语义学”学术研讨会,从历史的、文化的视角,对近代词语及其包蕴的概念生成与演化规律进行考核。《语义的文化变迁》为上述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精选结集。《语义的文化变迁》适合文化学学者、爱好者阅读。
  • 目录:
    序言:“历史文化语义学”刍议

    一、“历史文化语义学”界说

    东亚学艺概念编成史及其研究方法

    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关于定义和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

    历史、文化的镜像——语义

    “历史文化语义学”何以可能

    “历史文化语义学”:理论与实践

    “中华文化关键词研究方案”论稿

    文化与语义

    二、中西日文化交会与新语生成

    日中西语言交流史的研究

    日中学术用语的创制和传播——以地理学用语为主

    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史研究——以罗明坚的汉语学习史为中心

    《葡汉辞典》中的“三板”

    从巴设译稿到马礼逊译本——略论天主教传教士与新教传教士圣经汉译之异同

    从英法德意大俄美汉译国民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

    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晚情中国“政党”的知识系谱:思想脉络的考察(1856—1895)

    19世纪中叶汉译新词对日语的影响——以“国民”为例

    形式、意义与社会文化——以“心理”和“心理学”为例

    “新闻”术语之厘定与近代中西日文化互动

    当“小说”遭遇novel的时候——一种新的现代性问类的产生

    学名厘定与新学建筑——以明治日本Philosophy译名厘定为例

    “哲学”概念的流变与近代中国的哲学启蒙

    三、新语厘定与迁衍考析

    汉语民法术语的生成与衍变

    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早期日译及其译词

    日本学人西周在创译西方哲学范畴上的贡献

    拨开近百年“封建”概念的迷雾——《“封建”考论》读后

    古今中西意,觉道资无穷——我的2006年的读书生活

    概念辨析的意义——《“封建”考论》读后

    “封建”的建构与解构——《“封建”考论》读后

    “封建社会”重辨与儒家思想再认——《“封建”考论》读后

    “物理学”之辨析

    论“阶级”的变异及其情感配制——以《青春之歌》为例

    “人民”词义流变初探

    “民族”:一个历史文化语义学的个案

    “同志”的语义演变及其与英俄日语的对接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宗教学”厘定初探

    从“史”到“历史”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近世”词义的演化及其史学影响

    “艺术”一词渊源流变考

    “浪漫主义”:一个创作方法概念的演进历史及我们的反思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语义的文化变迁
冯氏藏札(精)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14年第一辑)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13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12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11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10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09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08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07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04年卷)
冯天瑜 编
语义的文化变迁
人文论丛(2001年卷)
冯天瑜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