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6
版次: 1
ISBN: 9787520301442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4页
字数: 28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英语
分类: 文学
8人买过
  •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主要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对20世纪以来英美汉学家的汉诗英译文本作了点面结合的研究,探讨了汉学家的汉诗英译同他们的文化身份、审美主体性、翻译认知能力、重构能力和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汉学家翻译家大都注重翻译的忠实性,把翻译作为文学分析的一种手段,为文学研究服务。诗人翻译家则更注重汉诗译文的文学风味,因此,翻译呈现较大的变异性,有时近乎创作。两类翻译家的翻译批评也不能依据同一标准,要考虑各自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特征。总结他们的翻译思想、策略、传播和接受,对中国文学“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魏家海,男,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兴趣主要是汉学家的汉诗英译研究,已发表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翻译教材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其他项目多项。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目的、意义、方法

    第一章 中西传统诗学对诗歌翻译的借镜意义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异同
    第二节 中西诗歌结构比较

    第二章 汉诗英译中的“象思维”架构的勾画
    第一节 汉诗英译中的空间“象思维”
    第二节 汉诗英译中的时间“象思维”
    第三节 汉诗英译中的文化隐喻“象思维”

    第三章 译者的诗性翻译能力
    第一节 “才”“胆”“识”“力”与翻译能力
    第二节 译者的诗性认知能力
    第三节 译者的诗性阐释能力
    第四节 译者的诗性翻译重构能力

    第四章 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审美介入
    第一节 汉诗英译审美生成的三层次
    第二节 汉诗英译的审美三维度
    第三节 汉诗英译的审美的一体两翼

    第五章 汉诗翻译的伦理倾向
    第一节 翻译伦理的内敛性与外倾性
    第二节 译者的外倾性伦理与经典的重构和阐释
    第三节 译者的内敛性伦理与译诗风格的和谐
    第四节 两种伦理的局限性与译诗的局限性

    第六章 汉诗英译的诗性融合与流变
    第一节 佛教道德教义对汉诗英译移情的影响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汉诗英译审美取向的影响
    第三节 女性主义思想对创译的影响
    第四节 中西画论对汉诗英译形式变异的影响

    第七章 译注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
    第一节 译注的功能
    第二节 译注中的文化形象建构
    第三节 译注的深度文化剖析

    第八章 中西文化传统在汉诗翻译中的博弈
    第一节 汉诗英译中的“中国传统”情结
    第二节 汉诗英译的西方文化的“俄狄浦斯情结”
    第三节 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选择
    第四节 汉诗英译中的译者文化身份

    第九章 汉诗英译的中西诗学批评
    第一节 英伽登层次理论与汉诗英译批评
    第二节 “隐”“秀”美学范畴与汉诗英译批评
    第三节 “随物赋形”和“随人著形”诗学观念与汉诗英译批评
    第四节 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与汉诗英译批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主要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对20世纪以来英美汉学家的汉诗英译文本作了点面结合的研究,探讨了汉学家的汉诗英译同他们的文化身份、审美主体性、翻译认知能力、重构能力和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汉学家翻译家大都注重翻译的忠实性,把翻译作为文学分析的一种手段,为文学研究服务。诗人翻译家则更注重汉诗译文的文学风味,因此,翻译呈现较大的变异性,有时近乎创作。两类翻译家的翻译批评也不能依据同一标准,要考虑各自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特征。总结他们的翻译思想、策略、传播和接受,对中国文学“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魏家海,男,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兴趣主要是汉学家的汉诗英译研究,已发表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翻译教材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其他项目多项。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目的、意义、方法

    第一章 中西传统诗学对诗歌翻译的借镜意义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异同
    第二节 中西诗歌结构比较

    第二章 汉诗英译中的“象思维”架构的勾画
    第一节 汉诗英译中的空间“象思维”
    第二节 汉诗英译中的时间“象思维”
    第三节 汉诗英译中的文化隐喻“象思维”

    第三章 译者的诗性翻译能力
    第一节 “才”“胆”“识”“力”与翻译能力
    第二节 译者的诗性认知能力
    第三节 译者的诗性阐释能力
    第四节 译者的诗性翻译重构能力

    第四章 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审美介入
    第一节 汉诗英译审美生成的三层次
    第二节 汉诗英译的审美三维度
    第三节 汉诗英译的审美的一体两翼

    第五章 汉诗翻译的伦理倾向
    第一节 翻译伦理的内敛性与外倾性
    第二节 译者的外倾性伦理与经典的重构和阐释
    第三节 译者的内敛性伦理与译诗风格的和谐
    第四节 两种伦理的局限性与译诗的局限性

    第六章 汉诗英译的诗性融合与流变
    第一节 佛教道德教义对汉诗英译移情的影响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汉诗英译审美取向的影响
    第三节 女性主义思想对创译的影响
    第四节 中西画论对汉诗英译形式变异的影响

    第七章 译注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
    第一节 译注的功能
    第二节 译注中的文化形象建构
    第三节 译注的深度文化剖析

    第八章 中西文化传统在汉诗翻译中的博弈
    第一节 汉诗英译中的“中国传统”情结
    第二节 汉诗英译的西方文化的“俄狄浦斯情结”
    第三节 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选择
    第四节 汉诗英译中的译者文化身份

    第九章 汉诗英译的中西诗学批评
    第一节 英伽登层次理论与汉诗英译批评
    第二节 “隐”“秀”美学范畴与汉诗英译批评
    第三节 “随物赋形”和“随人著形”诗学观念与汉诗英译批评
    第四节 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与汉诗英译批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一公斤棉花有上万颗棉籽
张执浩 主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音注汉诗统笺
张耕 校;[清]李因笃 辑评;[清]陈本礼 箋订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降福孔皆
张执浩 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我的浑浊像黄河一样清澈
张执浩 主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一个人往大海里倒水
张执浩 编;张执浩 主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风吹在我们身上是有形状的
张执浩 主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三百首
赖廷阶 曹谁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种莲长江边
张执浩 主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我们生来就迎风招展
张执浩 著;张执浩 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行行重行行
张执浩 主编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文丛·星空和青瓦
剑男 著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风月同天(2020.1,总第49卷)
张执浩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宇文所安唐诗翻译研究
魏家海 著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中国典籍英译选读
魏家海、赵海莹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