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8-12
版次: 1
ISBN: 9787301145975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0页
字数: 53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8人买过
  •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系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刑法基础理论比较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其包含三篇二十章,对犯罪塈犯罪构成问题、犯罪形态问题和正当化事由问题等犯嚣基本理论领域的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这些专题设置涵盖了犯罪基本理论领域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反映近年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开拓需要,专题研究深入细致,注惑中外比较。理论与立法及司法实践结合,从而比较显著地繁荣和深化了我国犯罪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高铭暄,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赵秉忠,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上篇犯罪暨犯罪构成问题
    第一章犯罪概念之比较研究
    一、犯罪概念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及有关争论
    三、新形势下犯罪概念的重构

    第二章犯罪客体比较研究
    一、关于犯罪客体(法益)的概念
    二、关于犯罪客体的地位
    三、关于犯罪客体的分类
    四、关于犯罪客体的功能
    五、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六、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结果的关系
    七、小结

    第三章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比较研究
    一、作为义务的地位问题
    二、作为义务的产生根据

    第四章犯罪故意比较研究
    一、主观心理活动的心理学上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中的主观心理活动
    三、犯罪故意概念的演变
    四、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五、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六、情感因素与犯罪故意

    第五章犯罪过失比较研究
    一、犯罪过失理论研究概览
    二、犯罪过失的概念
    三、犯罪过失的构成要素
    四、犯罪过失中的注意义务
    五、犯罪过失的类型

    第六章刑法中的认识错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一、关于认识错误的概念和分类
    二、关于认识错误中若干问题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影响
    三、余论

    中篇犯罪形态问题
    第七章犯罪预备比较研究
    一、刑事立法中的犯罪预备
    二、犯罪预备的概念
    三、预备与阴谋
    四、犯罪预备的主客观特征
    五、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根据
    六、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第八章犯罪未遂比较研究
    一、从大陆法系到我国立法:视野说明
    二、从立法到立法:表象分析
    三、从理论到理论:深层探究
    四、从理论到立法:几点思考

    第九章犯罪中止比较研究
    一、中外犯罪中止立法的历史沿革
    二、现代各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对犯罪中止
    的立法规定及其比较
    三、犯罪中止之特征
    四、犯罪中止减免处罚的根据

    第十章共同犯罪与身份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一、身份的界定和分类
    二、共犯与身份的理论问题研究
    三、对当前理论与立法完善的建议

    第十一章教唆犯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比较研究
    一、教唆犯的概念
    二、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第十二章共犯停止形态比较研究
    一、共同正犯中的既遂犯与未遂犯
    二、共同正犯中的中止犯与既遂犯
    三、共同犯罪中正犯与教唆犯的中止条件

    第十三章结果加重犯比较研究
    一、结果加重犯的基本概念之剖析
    二、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之探讨
    三、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之研究

    第十四章牵连犯比较研究
    一、牵连犯在大陆法系中的存在及立法概况
    二、关于牵连犯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三、关于牵连犯牵连关系的判定
    四、关于牵连犯的处罚与牵连犯的存废

    第十五章持有型犯罪比较研究
    一、中外持有型犯罪的立法概况
    二、外国刑法理论关于持有的研讨
    三、我国刑法学界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研究现状

    第十六章结果犯比较研究
    一、不同观点介述
    二、我国刑法分则的罪刑式条文立法模式
    三、危险犯是否为一种既遂形态
    四、对结果犯的定义是以“既遂”为基准还是以“成立”为基准?
    五、关于结果犯的定义
    第十七章危险犯比较研究
    一、危险犯的概念
    二、危险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下篇正当化事由问题
    第十八章正当防卫成立条件比较研究
    一、人身防卫的构成要件
    二、财产防卫的构成要件
    三、执法防卫的构成要件

    第十九章紧急避险比较研究
    一、外国刑法理论中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
    二、我国刑法理论中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
    三、紧急避险之客观条件
    四、紧急避险之主观条件
    五、紧急避险之主体条件
    六、紧急避险之限度条件
    七、紧急避险之社会相当性条件

    第二十章被害人承诺比较研究
    一、概述
    二、被害人承诺的刑法效果
    三、被害人承诺的本质
    四、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
    五、推定的承诺
    六、被害人承诺相关问题
    索引
  • 内容简介: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系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刑法基础理论比较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其包含三篇二十章,对犯罪塈犯罪构成问题、犯罪形态问题和正当化事由问题等犯嚣基本理论领域的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这些专题设置涵盖了犯罪基本理论领域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反映近年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开拓需要,专题研究深入细致,注惑中外比较。理论与立法及司法实践结合,从而比较显著地繁荣和深化了我国犯罪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 作者简介:
    高铭暄,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赵秉忠,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 目录:
    上篇犯罪暨犯罪构成问题
    第一章犯罪概念之比较研究
    一、犯罪概念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及有关争论
    三、新形势下犯罪概念的重构

    第二章犯罪客体比较研究
    一、关于犯罪客体(法益)的概念
    二、关于犯罪客体的地位
    三、关于犯罪客体的分类
    四、关于犯罪客体的功能
    五、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六、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结果的关系
    七、小结

    第三章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比较研究
    一、作为义务的地位问题
    二、作为义务的产生根据

    第四章犯罪故意比较研究
    一、主观心理活动的心理学上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中的主观心理活动
    三、犯罪故意概念的演变
    四、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五、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六、情感因素与犯罪故意

    第五章犯罪过失比较研究
    一、犯罪过失理论研究概览
    二、犯罪过失的概念
    三、犯罪过失的构成要素
    四、犯罪过失中的注意义务
    五、犯罪过失的类型

    第六章刑法中的认识错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一、关于认识错误的概念和分类
    二、关于认识错误中若干问题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影响
    三、余论

    中篇犯罪形态问题
    第七章犯罪预备比较研究
    一、刑事立法中的犯罪预备
    二、犯罪预备的概念
    三、预备与阴谋
    四、犯罪预备的主客观特征
    五、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根据
    六、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第八章犯罪未遂比较研究
    一、从大陆法系到我国立法:视野说明
    二、从立法到立法:表象分析
    三、从理论到理论:深层探究
    四、从理论到立法:几点思考

    第九章犯罪中止比较研究
    一、中外犯罪中止立法的历史沿革
    二、现代各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对犯罪中止
    的立法规定及其比较
    三、犯罪中止之特征
    四、犯罪中止减免处罚的根据

    第十章共同犯罪与身份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一、身份的界定和分类
    二、共犯与身份的理论问题研究
    三、对当前理论与立法完善的建议

    第十一章教唆犯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比较研究
    一、教唆犯的概念
    二、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第十二章共犯停止形态比较研究
    一、共同正犯中的既遂犯与未遂犯
    二、共同正犯中的中止犯与既遂犯
    三、共同犯罪中正犯与教唆犯的中止条件

    第十三章结果加重犯比较研究
    一、结果加重犯的基本概念之剖析
    二、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之探讨
    三、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之研究

    第十四章牵连犯比较研究
    一、牵连犯在大陆法系中的存在及立法概况
    二、关于牵连犯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三、关于牵连犯牵连关系的判定
    四、关于牵连犯的处罚与牵连犯的存废

    第十五章持有型犯罪比较研究
    一、中外持有型犯罪的立法概况
    二、外国刑法理论关于持有的研讨
    三、我国刑法学界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研究现状

    第十六章结果犯比较研究
    一、不同观点介述
    二、我国刑法分则的罪刑式条文立法模式
    三、危险犯是否为一种既遂形态
    四、对结果犯的定义是以“既遂”为基准还是以“成立”为基准?
    五、关于结果犯的定义
    第十七章危险犯比较研究
    一、危险犯的概念
    二、危险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下篇正当化事由问题
    第十八章正当防卫成立条件比较研究
    一、人身防卫的构成要件
    二、财产防卫的构成要件
    三、执法防卫的构成要件

    第十九章紧急避险比较研究
    一、外国刑法理论中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
    二、我国刑法理论中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
    三、紧急避险之客观条件
    四、紧急避险之主观条件
    五、紧急避险之主体条件
    六、紧急避险之限度条件
    七、紧急避险之社会相当性条件

    第二十章被害人承诺比较研究
    一、概述
    二、被害人承诺的刑法效果
    三、被害人承诺的本质
    四、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
    五、推定的承诺
    六、被害人承诺相关问题
    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新中国刑法立法沿革全书
高铭暄 赵秉志 商浩文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刑法学(第十版)人民教育家刑法学家高铭暄、法学家法学教育家马克昌作品 标志性刑法教科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高铭暄;马克昌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中国刑法规范与立法资料精选(第三版)
高铭暄 赵秉志 编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精编本)
高铭暄 著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70年(上下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
高铭暄; 赵秉志 ;袁彬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刑法学(第九版)
高铭暄、马克昌 著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当代刑法前沿问题研究
高铭暄 著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第二版)
高铭暄、赵秉志 编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中国刑法规范与立法资料精选(第2版)
高铭暄、赵秉志 编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刑罚总论比较研究
高铭暄、赵秉志 编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
高铭暄、赵秉志 编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
刑法论丛(第10卷)
高铭暄、赵秉志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