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7
版次: 1
ISBN: 9787112120321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2页
字数: 23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9人买过
  •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通过介绍绿道有关概念和相关的规划设计理论,以及绿道的生态设计方法等,结合国内有关研究,构建了绿道规划设计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乡村绿道的概念、分类,建立了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和有关评价指标,并运用了大量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应用,指明了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作用。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对于推进绿道理论及其规划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从事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学习与参考价值。 徐文辉,男,1968年10月生,浙江义乌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毕业,硕士,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省级重点园林规划设计学科负责人,浙江农林大学城乡园林规划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主要从事城市景观,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重点是“区域规划与绿道体系建立”和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业绩: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乡村整治绿道建设的技术集成与示范(2005EA700001)”,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安吉新农村建设(2006C12u0)”,参与省部级项目“农村城镇绿化工程综合集成技术应用与研究(2003C12014)”,“城市林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技术研究(001102206)”两项。在中国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2篇,如《绿道理念的设计探索》、《生态浙江省域绿道网规划》、《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甬台沮高速公路沮州段景观与绿化设计》等。完成园林规划设计项目15项。 序
    1绪论
    2国内外绿道理论研究
    2.1绿道概念的辨析
    2.1.1绿道概念、类型及生态学意义
    2.1.2几个有关的绿道基本概念一
    2.2绿道的作用与目的
    2.2.1生态功能
    2.2.2社会文化功能
    2.2.3经济产业功能
    2.3美国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
    2.3.1美国绿道建设历史及特点
    2.3.2美国绿道的保障体系
    2.3.3美国绿道网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4中国绿道建设现状分析
    2.4.1中国绿道建设现状及特点
    2.4.2绿道相关指导理论
    2.4.3中国当前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5中美绿道建设的差距
    2.5.1实践方面
    2.5.2理论方面
    2.5.3观念意识与宣传教育方面
    2.5.4政策法规及资金支持方面
    2.6小结

    3绿道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研究
    3.1景观生态学
    3.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3.3道路生态学的研究理论
    3.3.1道路生态学的节点、廊道效应
    3.3.2宗跃光等人景观生态网络概念
    3.3.3道路生态学的生态经济原理
    3.3.4道路生态学的规划应用
    3.4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理论
    3.5其他相关理论
    3.6小结

    4生态浙江绿道规划设计理论构建
    4.1“生态浙江”战略的提出
    4.2生态浙江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的构建
    4.2.1生态浙江绿道网建设的框架分析
    4.2.2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的构建
    4.2.3生态浙江的绿道类型
    4.3小结

    5生态浙江绿道战略规划实践
    5.1省域绿道网战略性规划
    5.1.1规划目标
    5.1.2布局类型
    5.1.3布局说明
    5.2地区范围内绿道规划——以嘉兴市为例
    5.2.1现状概述
    5.2.2规划目标和建设思路
    5.2.3总体布局
    5.2.4布局说明
    5.3城市区域绿道网规划——以杭州市为例
    5.3.1现状概述
    5.3.2规划目标和思路
    5.3.3规划布局内容
    5.3.4布局说明
    5.4小结

    6绿道建设的评价体系
    6.1绿道的生态性评价
    6.1.1依赖性
    6.1.2界面性
    6.1.3连续性和完整性
    6.1.4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6.1.5人为干扰的限制性
    6.2指标体系建立
    6.2.1量化指标
    6.2.2质的指标
    6.2.3其他指标
    6.3绿道的尺度问题
    6.3.1景观生态学角度
    6.3.2隔离防护等角度
    6.3.3游憩角度
    6.4小结

    7场所层次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7.1绿道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7.1.1生态设计和生态恢复设计
    7.1.2绿道生态设计原则
    7.1.3生态设计方法
    7.2场所层次绿道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
    7.2.1诸暨经济开发区入口段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7.2.2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绿化景观设计
    7.3小结

    8乡村绿道概念及规划建设评价模式的建立
    8.1从绿道到乡村绿道
    8.2乡村绿道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8.2.1乡村绿道分类
    8.3乡村绿道的发展意义
    8.4乡村绿道规划建设评价模式的创建
    8.4.1乡村绿道主题功能的评价模式
    8.4.2各类乡村绿道评价因子创建
    8.4.3评价因子的指标权重确定
    8.4.4分析结果说明
    8.5小结

    9乡村绿道战略规划案例
    9.1森林浙江的乡村绿道网络规划实践
    9.1.1乡村绿道的“森林”意义
    9.1.2森林浙江乡村绿道网络建设的框架和內容
    9.1.3乡村绿道的建设类型
    9.1.4浙江乡村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实践
    9.2庆元县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实践
    9.2.1概括
    9.2.2沿线绿道现状特征及评价
    9.2.3规划设计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地方法规
    9.2.4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9.2.5乡村绿道发展总目标
    9.2.6规划设计范围及具体目标
    9.2.7总体布局
    9.2.8具体建设设想
    9.2.9植物选择
    9.2.10实践措施建议
    9.3小结

    10绿道建设的保障体系
    10.1政策保障
    10.1.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10.1.2加大对绿道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10.2法规保障机制
    10.2.1制定绿道网的法规和规章
    10.2.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10.3机构组织保障机制
    10.3.1加强领导.协调行动
    10.3.2建立绿道网建设的机构和咨询委员会
    10.3.3加强周边地区绿道网建设的合作
    10.4公众参与机制
    10.4.1加强绿道网建设的宣传教育
    10.4.2建立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
    10.5资金保障机制
    10.5.1建立绿道网建设专项资金
    10.5.2积极推进绿道网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10.5.3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10.6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通过介绍绿道有关概念和相关的规划设计理论,以及绿道的生态设计方法等,结合国内有关研究,构建了绿道规划设计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乡村绿道的概念、分类,建立了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和有关评价指标,并运用了大量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应用,指明了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作用。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对于推进绿道理论及其规划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从事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学习与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徐文辉,男,1968年10月生,浙江义乌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毕业,硕士,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省级重点园林规划设计学科负责人,浙江农林大学城乡园林规划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主要从事城市景观,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重点是“区域规划与绿道体系建立”和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业绩: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乡村整治绿道建设的技术集成与示范(2005EA700001)”,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安吉新农村建设(2006C12u0)”,参与省部级项目“农村城镇绿化工程综合集成技术应用与研究(2003C12014)”,“城市林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技术研究(001102206)”两项。在中国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2篇,如《绿道理念的设计探索》、《生态浙江省域绿道网规划》、《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甬台沮高速公路沮州段景观与绿化设计》等。完成园林规划设计项目15项。
  • 目录:

    1绪论
    2国内外绿道理论研究
    2.1绿道概念的辨析
    2.1.1绿道概念、类型及生态学意义
    2.1.2几个有关的绿道基本概念一
    2.2绿道的作用与目的
    2.2.1生态功能
    2.2.2社会文化功能
    2.2.3经济产业功能
    2.3美国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
    2.3.1美国绿道建设历史及特点
    2.3.2美国绿道的保障体系
    2.3.3美国绿道网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4中国绿道建设现状分析
    2.4.1中国绿道建设现状及特点
    2.4.2绿道相关指导理论
    2.4.3中国当前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5中美绿道建设的差距
    2.5.1实践方面
    2.5.2理论方面
    2.5.3观念意识与宣传教育方面
    2.5.4政策法规及资金支持方面
    2.6小结

    3绿道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研究
    3.1景观生态学
    3.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3.3道路生态学的研究理论
    3.3.1道路生态学的节点、廊道效应
    3.3.2宗跃光等人景观生态网络概念
    3.3.3道路生态学的生态经济原理
    3.3.4道路生态学的规划应用
    3.4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理论
    3.5其他相关理论
    3.6小结

    4生态浙江绿道规划设计理论构建
    4.1“生态浙江”战略的提出
    4.2生态浙江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的构建
    4.2.1生态浙江绿道网建设的框架分析
    4.2.2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的构建
    4.2.3生态浙江的绿道类型
    4.3小结

    5生态浙江绿道战略规划实践
    5.1省域绿道网战略性规划
    5.1.1规划目标
    5.1.2布局类型
    5.1.3布局说明
    5.2地区范围内绿道规划——以嘉兴市为例
    5.2.1现状概述
    5.2.2规划目标和建设思路
    5.2.3总体布局
    5.2.4布局说明
    5.3城市区域绿道网规划——以杭州市为例
    5.3.1现状概述
    5.3.2规划目标和思路
    5.3.3规划布局内容
    5.3.4布局说明
    5.4小结

    6绿道建设的评价体系
    6.1绿道的生态性评价
    6.1.1依赖性
    6.1.2界面性
    6.1.3连续性和完整性
    6.1.4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6.1.5人为干扰的限制性
    6.2指标体系建立
    6.2.1量化指标
    6.2.2质的指标
    6.2.3其他指标
    6.3绿道的尺度问题
    6.3.1景观生态学角度
    6.3.2隔离防护等角度
    6.3.3游憩角度
    6.4小结

    7场所层次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7.1绿道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7.1.1生态设计和生态恢复设计
    7.1.2绿道生态设计原则
    7.1.3生态设计方法
    7.2场所层次绿道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
    7.2.1诸暨经济开发区入口段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7.2.2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绿化景观设计
    7.3小结

    8乡村绿道概念及规划建设评价模式的建立
    8.1从绿道到乡村绿道
    8.2乡村绿道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8.2.1乡村绿道分类
    8.3乡村绿道的发展意义
    8.4乡村绿道规划建设评价模式的创建
    8.4.1乡村绿道主题功能的评价模式
    8.4.2各类乡村绿道评价因子创建
    8.4.3评价因子的指标权重确定
    8.4.4分析结果说明
    8.5小结

    9乡村绿道战略规划案例
    9.1森林浙江的乡村绿道网络规划实践
    9.1.1乡村绿道的“森林”意义
    9.1.2森林浙江乡村绿道网络建设的框架和內容
    9.1.3乡村绿道的建设类型
    9.1.4浙江乡村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实践
    9.2庆元县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实践
    9.2.1概括
    9.2.2沿线绿道现状特征及评价
    9.2.3规划设计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地方法规
    9.2.4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9.2.5乡村绿道发展总目标
    9.2.6规划设计范围及具体目标
    9.2.7总体布局
    9.2.8具体建设设想
    9.2.9植物选择
    9.2.10实践措施建议
    9.3小结

    10绿道建设的保障体系
    10.1政策保障
    10.1.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10.1.2加大对绿道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10.2法规保障机制
    10.2.1制定绿道网的法规和规章
    10.2.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10.3机构组织保障机制
    10.3.1加强领导.协调行动
    10.3.2建立绿道网建设的机构和咨询委员会
    10.3.3加强周边地区绿道网建设的合作
    10.4公众参与机制
    10.4.1加强绿道网建设的宣传教育
    10.4.2建立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
    10.5资金保障机制
    10.5.1建立绿道网建设专项资金
    10.5.2积极推进绿道网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10.5.3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10.6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哈尔滨向阳镇发展战略规划
[西]胡安·布斯盖兹、高岩、周艳莉、周雪瑶 著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
蔡云楠、方正兴、李洪斌 著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设计——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
[美]保罗·黑尔蒙德 丹尼尔·史密斯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发展与实例研究
孙莉 ;瞿志 ;邹雪梅 ;吴悦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
戴菲、胡剑双 著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遇见你:翻开环保志愿者的成长笔记
孙毅 著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与雨洪管理
[荷兰]弗里克·卢斯、玛蒂娜·维恩·维莱特 编;潘潇潇 译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绿道规划·设计·开发
[美]弗林克 著;[美]施瓦茨 编;余青、柳晓霞、陈琳琳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