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

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5
版次: 1
ISBN: 9787802099821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8页
字数: 3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1人买过
  • 《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传统知识的案例调查和研究,介绍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方面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用技术及生活方式,例如立体种植以充分利用阳光,多品种混合种植防治病虫害,稻田养鱼提高经济效益,家庭沼气发展生物能源,刀耕火种轮歇方式提高土地生产力等。并揭示了由于现代农业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耕作技术和生活方式正在消失,需要尽快采取保护措施。《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可供生物学、生态学、农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第一章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技术与耕作方式
    第一节云南基诺山地区民族茶传统技术调查与研究
    一、概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茶园管理与现状
    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六、小结
    第二节白族生物资源传统利用技术——扎染、鱼鹰和白棉纸
    一、概述
    二、扎染技术与植物资源板蓝根
    三、鱼鹰资源的保护
    四、手工白棉纸与其植物原料
    五、小结
    第三节元阳县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传统技术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人文概况
    三、景观体系
    四、箐口村概况
    五、恋土情深的农耕文化
    六、生活与耕作空间的和谐共置
    七、千万亩良田的明天
    八、小结
    第四节傣族传统的水稻耕作技术及多样性变迁——以西双版纳曼播寨为例
    一、村寨概况
    二、水稻的耕作技术
    三、曼播傣族稻作生计文化中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四、傣族生业模式单一化变迁分析
    五、稻作传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传统山地农业文化的变迁
    一、概述
    二、调查地区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第二章民族地区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传统生产方式
    第一节赫哲族传统渔猎生活的调查与研究
    一、概要
    二、赫哲族概况
    三、调查概况
    四、赫哲族传统医药知识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六、传统渔猎生活的衰落
    七、传统宗教信仰-
    八、赫哲族人群身体健康状况
    九、小结
    第二节怒江州独龙族的刀耕火种农业
    一、地理人文背景概况
    二、对于独龙族和独龙江的研究
    三、独龙族传统农业
    四、品种资源随农业生产方式变化而减少
    五、农作方式与农民权利
    六、交通便利导致的过度开发
    第三节云南高黎贡山野生食用菌传统知识及资源保护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概述
    三、研究区域及其选点
    四、野生食用菌采集现状
    五、野生食用菌对于农户生计的贡献
    六、野生食用菌销售及其市场
    七、关于野生食用菌的传统知识及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八、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澜沧江流域德钦县燕门乡非木材林产品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一、概况
    二、调查方法
    三、非木材林产品的利用现状
    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的管理现状
    五、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第五节白马雪山松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非木材林产品对社区的意义
    二、白马雪山保护区北部概述
    三、社区前期松茸资源利用和管理状况
    四、保护管理机构对社区经营利用松茸资源的干预
    五、社区参与生物资源保护
    六、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第六节云南西北部藏族对牧草的认知和评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地区概况
    三、调查方法
    四、牧草的乡土分类体系
    五、牧草的乡土认知体系
    六、优良牧草
    七、牧场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七节哈尼族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知识调查与研究
    一、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二、动物资源

    第三章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滇西北竹叶菜乡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地点
    三、关于滇西北地区竹叶菜的传统知识
    四、采集利用对竹叶菜种群的影响
    五、存在的问题
    六、竹叶菜传统知识及野生资源的保护对策
    第二节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保健食物资源利用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傣族与食疗文化
    三、傣族食疗文化研究方法
    四、傣族野生药用食物分类
    五、两个村寨利用野生蔬菜的比较
    六、野生药用食物传统知识的流失与利用变化分析
    七、传统食用植物的价值
    八、结语
    第三节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与食用植物资源调查
    一、研究背景
    二、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
    三、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方法
    四、傣族食花文化
    五、傣族传统调料
    六、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七、食用香料植物开发利用中的几点建议
    第四节西双版纳基诺族植物饮料传统知识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传统饮料植物
    三、基诺族概述
    四、研究內容与方法
    五、基诺族传统饮料申利用植物的种类、部位和制作方法
    六、基诺族传统饮料的功效
    七、饮料植物传统知识调查
    八、基诺族传统饮料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九、结论与建议
    第五节西双版纳州傣族副业的传统知识
    一、傣族概况
    二、傣族社区园林与庭院
    三、傣族利用植物传统
    第六节西双版纳布朗族古树茶传统知识研究
    一、布朗族简介
    二、布朗族古茶研究
    三、布朗族茶俗
    四、当前面临的问题
  • 内容简介:
    《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传统知识的案例调查和研究,介绍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方面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用技术及生活方式,例如立体种植以充分利用阳光,多品种混合种植防治病虫害,稻田养鱼提高经济效益,家庭沼气发展生物能源,刀耕火种轮歇方式提高土地生产力等。并揭示了由于现代农业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耕作技术和生活方式正在消失,需要尽快采取保护措施。《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可供生物学、生态学、农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 目录:
    第一章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技术与耕作方式
    第一节云南基诺山地区民族茶传统技术调查与研究
    一、概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茶园管理与现状
    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六、小结
    第二节白族生物资源传统利用技术——扎染、鱼鹰和白棉纸
    一、概述
    二、扎染技术与植物资源板蓝根
    三、鱼鹰资源的保护
    四、手工白棉纸与其植物原料
    五、小结
    第三节元阳县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传统技术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人文概况
    三、景观体系
    四、箐口村概况
    五、恋土情深的农耕文化
    六、生活与耕作空间的和谐共置
    七、千万亩良田的明天
    八、小结
    第四节傣族传统的水稻耕作技术及多样性变迁——以西双版纳曼播寨为例
    一、村寨概况
    二、水稻的耕作技术
    三、曼播傣族稻作生计文化中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四、傣族生业模式单一化变迁分析
    五、稻作传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传统山地农业文化的变迁
    一、概述
    二、调查地区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第二章民族地区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传统生产方式
    第一节赫哲族传统渔猎生活的调查与研究
    一、概要
    二、赫哲族概况
    三、调查概况
    四、赫哲族传统医药知识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六、传统渔猎生活的衰落
    七、传统宗教信仰-
    八、赫哲族人群身体健康状况
    九、小结
    第二节怒江州独龙族的刀耕火种农业
    一、地理人文背景概况
    二、对于独龙族和独龙江的研究
    三、独龙族传统农业
    四、品种资源随农业生产方式变化而减少
    五、农作方式与农民权利
    六、交通便利导致的过度开发
    第三节云南高黎贡山野生食用菌传统知识及资源保护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概述
    三、研究区域及其选点
    四、野生食用菌采集现状
    五、野生食用菌对于农户生计的贡献
    六、野生食用菌销售及其市场
    七、关于野生食用菌的传统知识及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八、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澜沧江流域德钦县燕门乡非木材林产品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一、概况
    二、调查方法
    三、非木材林产品的利用现状
    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的管理现状
    五、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第五节白马雪山松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非木材林产品对社区的意义
    二、白马雪山保护区北部概述
    三、社区前期松茸资源利用和管理状况
    四、保护管理机构对社区经营利用松茸资源的干预
    五、社区参与生物资源保护
    六、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第六节云南西北部藏族对牧草的认知和评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地区概况
    三、调查方法
    四、牧草的乡土分类体系
    五、牧草的乡土认知体系
    六、优良牧草
    七、牧场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七节哈尼族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知识调查与研究
    一、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二、动物资源

    第三章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滇西北竹叶菜乡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地点
    三、关于滇西北地区竹叶菜的传统知识
    四、采集利用对竹叶菜种群的影响
    五、存在的问题
    六、竹叶菜传统知识及野生资源的保护对策
    第二节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保健食物资源利用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傣族与食疗文化
    三、傣族食疗文化研究方法
    四、傣族野生药用食物分类
    五、两个村寨利用野生蔬菜的比较
    六、野生药用食物传统知识的流失与利用变化分析
    七、传统食用植物的价值
    八、结语
    第三节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与食用植物资源调查
    一、研究背景
    二、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
    三、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方法
    四、傣族食花文化
    五、傣族传统调料
    六、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七、食用香料植物开发利用中的几点建议
    第四节西双版纳基诺族植物饮料传统知识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传统饮料植物
    三、基诺族概述
    四、研究內容与方法
    五、基诺族传统饮料申利用植物的种类、部位和制作方法
    六、基诺族传统饮料的功效
    七、饮料植物传统知识调查
    八、基诺族传统饮料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九、结论与建议
    第五节西双版纳州傣族副业的传统知识
    一、傣族概况
    二、傣族社区园林与庭院
    三、傣族利用植物传统
    第六节西双版纳布朗族古树茶传统知识研究
    一、布朗族简介
    二、布朗族古茶研究
    三、布朗族茶俗
    四、当前面临的问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