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1986-05
版次: 1
ISBN: 9787101006490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2页
字数: 195千字
  • 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不反对演员创建新流派,但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期考验,功到自然;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对观众施加外部影响(即不要求通过艺术实践给人以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在这本小书中除了综说京剧老生各个艺术流派之外,还附录了几篇近年来谈戏曲的文章。总称之为"附编"。有的做为正文的补充,有的则属于回忆录性质,当然也表达了我对京剧艺术的一贯看法。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秋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高中,1941年毕业,升入私立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1943年先后在天津私立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又重新读大学,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即离去。1946年夏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为插班生,1947年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肄业,至1949年才于北大中文系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在天津津沽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51年秋,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52年进行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留北大中文系任讲师。一直干了近30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也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末,调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退休。1992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1953年在北大参加九三学社。
    他在业馀时间曾为中华书局义务编过一年《文史》(1980―1981)。业余爱好为戏曲(特别是京戏)和书法。
    吴小如著作颇丰。1955年即出版了《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后来又出版《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对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也写过一些专题论文。对戏曲写过《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还出版了《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此外,属于综合类的有《读书丛札》,先后在香港、北京两地出版,是较有见地的著作。另外有一本《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也先后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出版,受到好评。近年出版的还有《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莎斋笔记》、《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常谈一束》等。 写景篇
    1.云
    2.美丽的晚霞
    3.雾
    4.我爱你,家乡的雪
    5.迷人的星空
    6.游×××公园
    7.登泰山
    8.我爱家乡的×××
    9.日出
    10.我爱我们的校园状物篇
    11.我爱电脑
    12.我爱语文课本
    13.小草
    14.我爱小松鼠
    15.养鸽子
    16.美丽的宿舍大院
    17.我爱哈萨克小毡房
    18.我的家
    19.我的文具盒
    20.小闹钟写人篇
    21.爸爸,祝你成功
    22.一个铁面无私的人
    23.我那当警察的爸爸
    24.做事讲究效率的爸爸
    25.爸爸的胡子
    26.爸,等我长大以后
    27.回来吧,爸爸
    28爸爸变了
    29.记一个关心学生的人
    30.妈妈是售货员
    31.妈妈,您不理解我
    32.偏心的妈妈
    33.妈妈的脸
    34.记一位老党员
    35.一个勤劳的人
    36.爱看书的爷爷
    37.我熟悉的一个人
    38.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39.记一位助人为乐的长辈
    40.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41.我的“傻”二舅
    42.一个可敬的人
    43.多嘴的表哥
    44.聪明的表弟
    45.新上任的班主任
    46.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官
    47.我的小伙伴
    48我错怪了他(她)
    49.让我难忘的一个人
    50.我敬佩的一个人
    51.我真佩服他(她)
    52.一个技艺高超的人
    53.我最讨厌的人
    记事篇
    54.一个晚上
    55.初上讲台
    56.记一次比赛
    57.精神文明赞
    58.凡卡给爷爷写信以后
    59.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60.我坦然了
    61.夸夸我们班
    62.吹牛的教训
    63.童年趣事
    64.一次难忘的足球赛
    65.今天没有作业
    66.拍照
    67.我失去了美好家庭
    68.记一项智力游戏
    69.一件毛衣
    70.拜年
    71.悔
    72.教室里的笑声
    73.动人的一幕
    74.家乡的“迎亲”
    75.理想
    76.放飞蜻蜓
    77.我第一次当家
    78.检阅汽车
    79.考试以后
    80.卖旧书
    81.记一次中队活动
    82.捕鼠记
    83.钓鱼
    84.我的爱好
    85.“我们爱科学”主题中队会
    86.礼物
    87.雷锋精神在我班大发扬
    88.我克服了一个困难
    89.夏日的一天
    90.难忘的节日
    91.红绿灯的启示
    92.我的苦恼
    93.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94.我喜欢朗读这篇课文
    应用文篇
    95.读书笔记一则
    96.观察笔记一则
    97.日记一则
    98.给×××的一封信
    99.这句话教育了我
    100.“赶牛”的启发


  • 内容简介:
    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不反对演员创建新流派,但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期考验,功到自然;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对观众施加外部影响(即不要求通过艺术实践给人以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在这本小书中除了综说京剧老生各个艺术流派之外,还附录了几篇近年来谈戏曲的文章。总称之为"附编"。有的做为正文的补充,有的则属于回忆录性质,当然也表达了我对京剧艺术的一贯看法。
  • 作者简介: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秋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高中,1941年毕业,升入私立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1943年先后在天津私立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又重新读大学,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即离去。1946年夏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为插班生,1947年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肄业,至1949年才于北大中文系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在天津津沽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51年秋,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52年进行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留北大中文系任讲师。一直干了近30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也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末,调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退休。1992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1953年在北大参加九三学社。
    他在业馀时间曾为中华书局义务编过一年《文史》(1980―1981)。业余爱好为戏曲(特别是京戏)和书法。
    吴小如著作颇丰。1955年即出版了《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后来又出版《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对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也写过一些专题论文。对戏曲写过《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还出版了《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此外,属于综合类的有《读书丛札》,先后在香港、北京两地出版,是较有见地的著作。另外有一本《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也先后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出版,受到好评。近年出版的还有《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莎斋笔记》、《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常谈一束》等。
  • 目录:
    写景篇
    1.云
    2.美丽的晚霞
    3.雾
    4.我爱你,家乡的雪
    5.迷人的星空
    6.游×××公园
    7.登泰山
    8.我爱家乡的×××
    9.日出
    10.我爱我们的校园状物篇
    11.我爱电脑
    12.我爱语文课本
    13.小草
    14.我爱小松鼠
    15.养鸽子
    16.美丽的宿舍大院
    17.我爱哈萨克小毡房
    18.我的家
    19.我的文具盒
    20.小闹钟写人篇
    21.爸爸,祝你成功
    22.一个铁面无私的人
    23.我那当警察的爸爸
    24.做事讲究效率的爸爸
    25.爸爸的胡子
    26.爸,等我长大以后
    27.回来吧,爸爸
    28爸爸变了
    29.记一个关心学生的人
    30.妈妈是售货员
    31.妈妈,您不理解我
    32.偏心的妈妈
    33.妈妈的脸
    34.记一位老党员
    35.一个勤劳的人
    36.爱看书的爷爷
    37.我熟悉的一个人
    38.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39.记一位助人为乐的长辈
    40.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41.我的“傻”二舅
    42.一个可敬的人
    43.多嘴的表哥
    44.聪明的表弟
    45.新上任的班主任
    46.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官
    47.我的小伙伴
    48我错怪了他(她)
    49.让我难忘的一个人
    50.我敬佩的一个人
    51.我真佩服他(她)
    52.一个技艺高超的人
    53.我最讨厌的人
    记事篇
    54.一个晚上
    55.初上讲台
    56.记一次比赛
    57.精神文明赞
    58.凡卡给爷爷写信以后
    59.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60.我坦然了
    61.夸夸我们班
    62.吹牛的教训
    63.童年趣事
    64.一次难忘的足球赛
    65.今天没有作业
    66.拍照
    67.我失去了美好家庭
    68.记一项智力游戏
    69.一件毛衣
    70.拜年
    71.悔
    72.教室里的笑声
    73.动人的一幕
    74.家乡的“迎亲”
    75.理想
    76.放飞蜻蜓
    77.我第一次当家
    78.检阅汽车
    79.考试以后
    80.卖旧书
    81.记一次中队活动
    82.捕鼠记
    83.钓鱼
    84.我的爱好
    85.“我们爱科学”主题中队会
    86.礼物
    87.雷锋精神在我班大发扬
    88.我克服了一个困难
    89.夏日的一天
    90.难忘的节日
    91.红绿灯的启示
    92.我的苦恼
    93.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94.我喜欢朗读这篇课文
    应用文篇
    95.读书笔记一则
    96.观察笔记一则
    97.日记一则
    98.给×××的一封信
    99.这句话教育了我
    100.“赶牛”的启发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