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6-01
版次: 1
ISBN: 9787030465887
定价: 15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9页
字数: 6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4人买过
  •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重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根据鲁甸地震灾区灾情特点,以用地条件和地质灾害为主导因子,以人口和居民点分布为辅助因子,以灾损状况为参考因子,进行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价,划分了“人口集聚区、农业生产区、地灾防治区和生态建设区”4种重建分区类型,确定了灾区可承载人口规模,划定了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范围,提出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口容量严重超载;立足山地安全重建,着眼坝区长远发展:乡内就近安置与离乡异地安置相结合”等总体判断。同时,面向昭通市“十三五”规划总体布局需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开展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研制水土保持与生态屏障建设、绿色经济体系与产业引导、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的路径与措施,提出适应区域承载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撑体系。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供受灾地区和支援灾区重建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关心和参与灾区重建的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供城乡规划、区域发展、国土整治、扶贫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专业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上篇 鲁甸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总论
    第一章 灾区概况与地震灾情
    第一节 灾区概况
    第二节 地震灾情
    第二章 用地条件
    第一节 地形条件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建设用地条件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第三章 地震地质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
    第一节 地震地质条件适宜性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育背景
    第三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区评价
    第五节 结论和建议
    第四章 人口和居民点分布
    第一节 人口基本状况
    第二节 人口集聚水平
    第三节 居民点分布特征
    第四节 建议和对策
    第五章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第一节 主导因子与精细评价
    第二节 人口容量与居民点重建
    第三节 重建功能分区
    第四节 产业发展导向与政策建议

    下篇 昭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六章 资源环境要素支撑能力
    第一节 可利用土地资源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适宜性
    第四节 生态保护重要性
    第五节 环境容量
    第七章 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第一节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识别
    第二节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开发格局耦合分析
    第四节 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第八章 水土保持与生态屏障建设
    第一节 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土壤侵蚀问题
    第二节 水土保持空间布局与综合治理
    第三节 典型流域治理
    第九章 绿色经济体系与产业引导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现状与条件
    第二节 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及导向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
    第十章 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
    第一节 人口城镇化路径
    第二节 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扶持贫困人口发展
    第四节 农户可持续生计建设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撑体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与政策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资料清单
    咨询建议
    中国科学院专家关于鲁甸地震灾后科学重建的建议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科学院牵头承担鲁甸地震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人民日报:芦山重建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济日报:灾后重建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财经国家周刊:灾后资源环境评价解困
    工作日记
    后记
  • 内容简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重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根据鲁甸地震灾区灾情特点,以用地条件和地质灾害为主导因子,以人口和居民点分布为辅助因子,以灾损状况为参考因子,进行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价,划分了“人口集聚区、农业生产区、地灾防治区和生态建设区”4种重建分区类型,确定了灾区可承载人口规模,划定了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范围,提出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口容量严重超载;立足山地安全重建,着眼坝区长远发展:乡内就近安置与离乡异地安置相结合”等总体判断。同时,面向昭通市“十三五”规划总体布局需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开展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研制水土保持与生态屏障建设、绿色经济体系与产业引导、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的路径与措施,提出适应区域承载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撑体系。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供受灾地区和支援灾区重建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关心和参与灾区重建的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供城乡规划、区域发展、国土整治、扶贫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专业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 目录:
    上篇 鲁甸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总论
    第一章 灾区概况与地震灾情
    第一节 灾区概况
    第二节 地震灾情
    第二章 用地条件
    第一节 地形条件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建设用地条件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第三章 地震地质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
    第一节 地震地质条件适宜性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育背景
    第三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区评价
    第五节 结论和建议
    第四章 人口和居民点分布
    第一节 人口基本状况
    第二节 人口集聚水平
    第三节 居民点分布特征
    第四节 建议和对策
    第五章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第一节 主导因子与精细评价
    第二节 人口容量与居民点重建
    第三节 重建功能分区
    第四节 产业发展导向与政策建议

    下篇 昭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六章 资源环境要素支撑能力
    第一节 可利用土地资源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适宜性
    第四节 生态保护重要性
    第五节 环境容量
    第七章 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第一节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识别
    第二节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开发格局耦合分析
    第四节 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第八章 水土保持与生态屏障建设
    第一节 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土壤侵蚀问题
    第二节 水土保持空间布局与综合治理
    第三节 典型流域治理
    第九章 绿色经济体系与产业引导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现状与条件
    第二节 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及导向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
    第十章 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
    第一节 人口城镇化路径
    第二节 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扶持贫困人口发展
    第四节 农户可持续生计建设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撑体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与政策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资料清单
    咨询建议
    中国科学院专家关于鲁甸地震灾后科学重建的建议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科学院牵头承担鲁甸地震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人民日报:芦山重建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济日报:灾后重建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财经国家周刊:灾后资源环境评价解困
    工作日记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大救援: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
《鲁甸大救援——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编写组 编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县志(附光盘1978-2008)(精)
晏权 编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在崛起
曾令云 著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县统计志(精)
晏权 编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县人民医院院志
鲁甸县人民医院 编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核桃种质资源
范志远 著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鲁甸七昼夜: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
王林、伍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