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1949—1976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1949—1976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2
版次: 1
ISBN: 9787531359319
定价: 6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32页
字数: 270.000千字
分类: 文学
7人买过
  • 该书是一部关于文学批评史的文艺理论专著,全文共八章,外加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当代文学史上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由于它在政治文化的规约中的特殊性,它并没有在学科的知识层面充分的发展,文学理论批评也没有被当作一个专门性的知识范畴。在20世纪50-70年代近30年的漫长岁月里,它直接延续的是40年代以来延安的传统,战时的文艺思想和建设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总体需求,也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主导思想,在这样的规约中,文学理论批评没有多少机会在自身的范畴内得以展开讨论,并取得相应的薛书记雷,文学理论批评学术在这个时期较为匮乏。但我们不缺乏的则是不间断的争论和批判,而每次争论的背后都潜隐着明晰可辨的意识形态话语。这样也就形成了我们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文艺学发展的特色,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现代性焦虑的一部分。这部文学理论批评是的每一步启动和发展,不仅与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联系着百年中国基金的思想传统。 孟繁华,男,生于1951年。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文学评论》编委。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著有《众神狂欢》等20余部作品。

    章文艺思想及结构001

    节新猜想与战时文艺主张005

    第二节亲和民众的思想倾向016

    第三节文艺功能观的内在盾028

    第四节“中国化”的现代经验040

    第二章对苏联模式的追随与疏离050

    节单向流通的意识形态需求053

    第二节范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059

    第三节“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政治语义078

    第三章大学文学理论批评084

    节高校文学理论批评大讨论086

    第二节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095

    第三节自编与的文艺学教材101

    第四章学术机构的设置与学者地位117

    节学术机构、团体、会议与刊物118

    第二节学者的地位138

    第五章文学史的编纂153

    节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方法153

    第二节现代文学的研究内容160

    第六章文艺学有限范畴内的讨论168

    节谁来清算教条主义169

    第二节对话中的观念同一175

    第三节“双百”方针182

    第四节典型的两种理论来源187

    第五节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197

    第六节“人学”204

    第七章文艺批评的具体实践216

    节作为核心问题的“人物论”218

    第二节不断激进的社会历史批评227

    第三节失衡与认同的心态243

    第八章激进文学理论的高涨与崩溃250

    节批判的政治起点252

    第二节姚文元的文体与修辞258

    第三节想象的理论与“样板”268

    第四节激进文学理论批评的全面崩溃276

    主要参文献282

    初版后记286

    第二版后记290

    第三版后记292


  •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部关于文学批评史的文艺理论专著,全文共八章,外加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当代文学史上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由于它在政治文化的规约中的特殊性,它并没有在学科的知识层面充分的发展,文学理论批评也没有被当作一个专门性的知识范畴。在20世纪50-70年代近30年的漫长岁月里,它直接延续的是40年代以来延安的传统,战时的文艺思想和建设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总体需求,也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主导思想,在这样的规约中,文学理论批评没有多少机会在自身的范畴内得以展开讨论,并取得相应的薛书记雷,文学理论批评学术在这个时期较为匮乏。但我们不缺乏的则是不间断的争论和批判,而每次争论的背后都潜隐着明晰可辨的意识形态话语。这样也就形成了我们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文艺学发展的特色,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现代性焦虑的一部分。这部文学理论批评是的每一步启动和发展,不仅与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联系着百年中国基金的思想传统。
  • 作者简介:
    孟繁华,男,生于1951年。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文学评论》编委。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著有《众神狂欢》等20余部作品。
  • 目录:


    章文艺思想及结构001

    节新猜想与战时文艺主张005

    第二节亲和民众的思想倾向016

    第三节文艺功能观的内在盾028

    第四节“中国化”的现代经验040

    第二章对苏联模式的追随与疏离050

    节单向流通的意识形态需求053

    第二节范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059

    第三节“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政治语义078

    第三章大学文学理论批评084

    节高校文学理论批评大讨论086

    第二节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095

    第三节自编与的文艺学教材101

    第四章学术机构的设置与学者地位117

    节学术机构、团体、会议与刊物118

    第二节学者的地位138

    第五章文学史的编纂153

    节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方法153

    第二节现代文学的研究内容160

    第六章文艺学有限范畴内的讨论168

    节谁来清算教条主义169

    第二节对话中的观念同一175

    第三节“双百”方针182

    第四节典型的两种理论来源187

    第五节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197

    第六节“人学”204

    第七章文艺批评的具体实践216

    节作为核心问题的“人物论”218

    第二节不断激进的社会历史批评227

    第三节失衡与认同的心态243

    第八章激进文学理论的高涨与崩溃250

    节批判的政治起点252

    第二节姚文元的文体与修辞258

    第三节想象的理论与“样板”268

    第四节激进文学理论批评的全面崩溃276

    主要参文献282

    初版后记286

    第二版后记290

    第三版后记29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