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3-01
版次: 2
ISBN: 9787030640130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7页
字数: 450.000千字
7人买过
  •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是基础无机化学原理,下册内容是元素无机化学。下册按照元素周期表,系统地介绍各族重要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制备、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同时,简要介绍无机化学发展前沿(无机功能材料、生物无机化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 目录

    第二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符号表

    第13章 卤族元素 1

    13.1 卤族元素基本性质 1

    13.1.1 卤族元素通性 1

    13.1.2 第二周期元素——氟的特殊性 2

    13.2 卤素单质 4

    13.2.1 物理性质 4

    13.2.2 化学性质 5

    13.2.3 卤素单质的制备 9

    13.2.4 卤素的用途与生物学作用 11

    13.3 卤化氢与氢卤酸 12

    13.3.1 卤化氢 12

    13.3.2 氢卤酸 13

    13.4 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 15

    13.4.1 卤化物 15

    13.4.2 卤素互化物 18

    13.4.3 多卤化物 19

    13.5 卤素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20

    13.5.1 卤素氧化物 20

    13.5.2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22

    13.6 拟卤素* 29

    13.6.1 与卤素的相似性 29

    13.6.2 氰与氰化物 30

    13.6.3 硫氰、硫氰化物和异硫氰化物 30

    习题 31

    第14章 氧族元素 33

    14.1 氧族元素基本性质 33

    14.1.1 氧族元素通性 33

    14.1.2 第二周期元素——氧的特殊性 34

    14.2 氧与臭氧 35

    14.2.1 氧 35

    14.2.2 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成键特点 36

    14.2.3 臭氧 37

    14.3 氧化物、水与过氧化氢 39

    14.3.1 氧化物 39

    14.3.2 水 40

    14.3.3 过氧化氢 40

    14.4 硫单质及化合物 43

    14.4.1 硫单质 43

    14.4.2 硫化氢及氢硫酸 44

    14.4.3 硫化物与多硫化物 45

    14.4.4 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47

    14.4.5 硫的卤化物和卤氧化物* 56

    14.5 硒、碲及其化合物 57

    14.5.1 硒、碲单质 57

    14.5.2 硒、碲的化合物 57

    习题 59

    第15章 氮族元素 61

    15.1 氮族元素基本性质 61

    15.2 氮族元素单质 62

    15.2.1 氮 62

    15.2.2 磷 65

    15.2.3 砷、锑、铋 66

    15.3 氮族元素氢化物 67

    15.3.1 氨及其衍生物 68

    15.3.2 磷化氢和联磷 71

    15.3.3 砷化氢、锑化氢和铋化氢* 72

    15.4 氮族元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72

    15.4.1 氮的氧化物 72

    15.4.2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75

    15.4.3 磷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78

    15.4.4 砷、锑、铋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81

    15.5 氮族元素的硫化物 83

    15.6 氮族元素的卤化物 84

    15.6.1 氮的卤化物 84

    15.6.2 磷的卤化物 84

    15.6.3 砷、锑、铋的卤化物* 85

    习题 86

    第16章 碳族元素 88

    16.1 碳族元素基本性质 89

    16.2 碳族元素单质 90

    16.2.1 碳 90

    16.2.2 硅 95

    16.2.3 锗、锡、铅 96

    16.3 碳的化合物 98

    16.3.1 氧化物 98

    16.3.2 碳酸及其盐 101

    16.3.3 碳的卤化物 102

    16.3.4 二硫化碳 103

    16.3.5 碳化物 103

    16.4 硅的化合物 104

    16.4.1 硅的氢化物 104

    16.4.2 二氧化硅 104

    16.4.3 硅酸、硅胶和硅酸盐 105

    16.4.4 硅的卤化物 107

    16.5 锗、锡、铅的化合物 108

    16.5.1 氧化物 108

    16.5.2 硫化物 109

    16.5.3 卤化物 109

    16.5.4 铅的其他化合物 112

    16.6 次周期性 112

    16.6.1 第二周期元素——氟、氧、氮的特殊性 112

    16.6.2 第四周期元素——溴、硒、砷的高价态化合物的特殊性 114

    16.6.3 第六周期元素——铋、铅、铊的最高价态化合物的特殊性 114

    16.7 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及生物非金属元素的功能* 115

    习题 115

    第17章 硼族元素 118

    17.1 硼族元素基本性质 119

    17.2 硼族元素单质 120

    17.2.1 硼 121

    17.2.2 铝 123

    17.2.3 镓、铟、铊 124

    17.3 硼烷 126

    17.3.1 硼烷的组成与命名 126

    17.3.2 硼烷的分子结构及李普斯昆成键模型 126

    17.3.3 硼烷的化学性质 129

    17.4 硼族元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30

    17.4.1 硼的含氧化合物 130

    17.4.2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32

    17.4.3 氢氧化镓和氢氧化铟 133

    17.5 硼族元素的卤化物 133

    17.5.1 硼的卤化物 133

    17.5.2 铝的卤化物 134

    17.5.3 镓、铟、铊的卤化物 135

    习题 135

    第18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37

    18.1 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基本性质 138

    18.2 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单质 139

    18.2.1 物理性质 139

    18.2.2 化学性质 139

    18.2.3 单质的制备 141

    18.3 氧化物 141

    18.3.1 普通氧化物 141

    18.3.2 过氧化物 142

    18.3.3 超氧化物和臭氧化物 143

    18.4 氢氧化物 143

    18.4.1 酸碱性 143

    18.4.2 水溶性 144

    18.5 氢化物 144

    18.6 盐类 145

    18.6.1 碱金属盐的特点 145

    18.6.2 钾盐和钠盐的比较 145

    18.6.3 碱土金属盐的特点 145

    18.6.4 焰色反应 146

    18.6.5 重要的盐 146

    18.7 对角线规则 148

    18.8 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用途及生物学作用* 148

    习题 150

    第19章 铜锌副族元素 151

    19.1 ds区元素通性 151

    19.2 铜副族 153

    19.2.1 单质 153

    19.2.2 铜的化合物 156

    19.2.3 银的化合物 161

    19.2.4 金的化合物 163

    19.3 锌副族 164

    19.3.1 单质 164

    19.3.2 锌和镉的化合物 166

    19.3.3 汞的化合物 168

    习题 170

    第20章 d区过渡金属元素 172

    20.1 d区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173

    20.1.1 d区过渡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 173

    20.1.2 氧化态变化规律 175

    20.1.3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76

    20.1.4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磁性 177

    20.1.5 过渡元素的配位性 178

    20.1.6 离子的颜色 178

    20.1.7 过渡元素各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179

    20.1.8 过渡元素各氧化态水合物的酸碱性 183

    20.1.9 过渡元素形成多酸、多碱的倾向 184

    20.2 第一过渡系列金属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 185

    20.2.1 钪 185

    20.2.2 钛 186

    20.2.3 钒 190

    20.2.4 铬 192

    20.2.5 锰 198

    20.2.6 铁、钴、镍 201

    20.3 某些第二、第三过渡系列金属元素 210

    20.3.1 钼、钨 210

    20.3.2 钯、铂 213

    20.4 过渡金属元素的用途与环境无机化学* 215

    20.5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简介* 217

    20.5.1 概述 217

    20.5.2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17

    20.5.3 金属羰基化合物 219

    20.5.4 含烯、炔和烯基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219

    20.5.5 夹心结构配合物 220

    习题 221

    第21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223

    21.1 镧系元素基本性质 223

    21.1.1 存在和分布 223

    21.1.2 价层电子构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224

    21.1.3 氧化态与图 225

    21.1.4 离子的颜色 226

    21.1.5 离子的发光 227

    21.1.6 镧系离子及其化合物的磁性 227

    21.1.7 镧系金属单质的性质 228

    21.2 镧系元素的化合物 228

    21.2.1 镧系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28

    21.2.2 镧系元素的难溶盐 229

    21.2.3 镧系元素的易溶盐 231

    21.3 稀土元素的分离和冶炼* 231

    21.3.1 矿石的分解 231

    21.3.2 稀土元素的分离 232

    21.3.3 稀土金属的制备 233

    21.4 稀土元素的用途* 233

    21.4.1 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233

    21.4.2 稀土电、磁功能材料 233

    21.4.3 稀土发光材料 234

    21.4.4 在能源产业中的应用 236

    21.4.5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236

    21.4.6 在玻璃工业中的应用 237

    21.4.7 在农业中的应用 237

    21.5 锕系元素基本性质* 237

    21.6 钍和铀* 238

    21.6.1 钍及其重要化合物 238

    21.6.2 铀及其重要化合物 239

    习题 239

    第22章 氢和稀有气体 241

    22.1 氢 241

    22.1.1 氢元素基本性质 241

    22.1.2 氢元素单质 243

    22.1.3 氢元素化合物 246

    22.2 稀有气体 248

    22.2.1 稀有气体的发现与命名 248

    22.2.2 稀有气体的存在形式、制备及用途 250

    22.2.3 稀有气体单质性质 252

    22.2.4 稀有气体化合物 254

    习题 256

    参考文献 258

    附录 259

    附录1 SI基本单位、导出量及与SI单位一起使用的单位 259

    附录2 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298.15K,101.325kPa) 260

    附录3 常见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298.15 K) 266

    附录4 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8.15K) 268

    附录5 常见配离子的累积稳定常数(298.15 K) 268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269

    附录7 原子半径(单位:pm)* 272

    附录8 有效离子半径(除镧系、锕系以外元素,单位:pm) 272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是基础无机化学原理,下册内容是元素无机化学。下册按照元素周期表,系统地介绍各族重要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制备、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同时,简要介绍无机化学发展前沿(无机功能材料、生物无机化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
  • 目录:
    目录

    第二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符号表

    第13章 卤族元素 1

    13.1 卤族元素基本性质 1

    13.1.1 卤族元素通性 1

    13.1.2 第二周期元素——氟的特殊性 2

    13.2 卤素单质 4

    13.2.1 物理性质 4

    13.2.2 化学性质 5

    13.2.3 卤素单质的制备 9

    13.2.4 卤素的用途与生物学作用 11

    13.3 卤化氢与氢卤酸 12

    13.3.1 卤化氢 12

    13.3.2 氢卤酸 13

    13.4 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 15

    13.4.1 卤化物 15

    13.4.2 卤素互化物 18

    13.4.3 多卤化物 19

    13.5 卤素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20

    13.5.1 卤素氧化物 20

    13.5.2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22

    13.6 拟卤素* 29

    13.6.1 与卤素的相似性 29

    13.6.2 氰与氰化物 30

    13.6.3 硫氰、硫氰化物和异硫氰化物 30

    习题 31

    第14章 氧族元素 33

    14.1 氧族元素基本性质 33

    14.1.1 氧族元素通性 33

    14.1.2 第二周期元素——氧的特殊性 34

    14.2 氧与臭氧 35

    14.2.1 氧 35

    14.2.2 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成键特点 36

    14.2.3 臭氧 37

    14.3 氧化物、水与过氧化氢 39

    14.3.1 氧化物 39

    14.3.2 水 40

    14.3.3 过氧化氢 40

    14.4 硫单质及化合物 43

    14.4.1 硫单质 43

    14.4.2 硫化氢及氢硫酸 44

    14.4.3 硫化物与多硫化物 45

    14.4.4 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47

    14.4.5 硫的卤化物和卤氧化物* 56

    14.5 硒、碲及其化合物 57

    14.5.1 硒、碲单质 57

    14.5.2 硒、碲的化合物 57

    习题 59

    第15章 氮族元素 61

    15.1 氮族元素基本性质 61

    15.2 氮族元素单质 62

    15.2.1 氮 62

    15.2.2 磷 65

    15.2.3 砷、锑、铋 66

    15.3 氮族元素氢化物 67

    15.3.1 氨及其衍生物 68

    15.3.2 磷化氢和联磷 71

    15.3.3 砷化氢、锑化氢和铋化氢* 72

    15.4 氮族元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72

    15.4.1 氮的氧化物 72

    15.4.2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75

    15.4.3 磷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78

    15.4.4 砷、锑、铋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81

    15.5 氮族元素的硫化物 83

    15.6 氮族元素的卤化物 84

    15.6.1 氮的卤化物 84

    15.6.2 磷的卤化物 84

    15.6.3 砷、锑、铋的卤化物* 85

    习题 86

    第16章 碳族元素 88

    16.1 碳族元素基本性质 89

    16.2 碳族元素单质 90

    16.2.1 碳 90

    16.2.2 硅 95

    16.2.3 锗、锡、铅 96

    16.3 碳的化合物 98

    16.3.1 氧化物 98

    16.3.2 碳酸及其盐 101

    16.3.3 碳的卤化物 102

    16.3.4 二硫化碳 103

    16.3.5 碳化物 103

    16.4 硅的化合物 104

    16.4.1 硅的氢化物 104

    16.4.2 二氧化硅 104

    16.4.3 硅酸、硅胶和硅酸盐 105

    16.4.4 硅的卤化物 107

    16.5 锗、锡、铅的化合物 108

    16.5.1 氧化物 108

    16.5.2 硫化物 109

    16.5.3 卤化物 109

    16.5.4 铅的其他化合物 112

    16.6 次周期性 112

    16.6.1 第二周期元素——氟、氧、氮的特殊性 112

    16.6.2 第四周期元素——溴、硒、砷的高价态化合物的特殊性 114

    16.6.3 第六周期元素——铋、铅、铊的最高价态化合物的特殊性 114

    16.7 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及生物非金属元素的功能* 115

    习题 115

    第17章 硼族元素 118

    17.1 硼族元素基本性质 119

    17.2 硼族元素单质 120

    17.2.1 硼 121

    17.2.2 铝 123

    17.2.3 镓、铟、铊 124

    17.3 硼烷 126

    17.3.1 硼烷的组成与命名 126

    17.3.2 硼烷的分子结构及李普斯昆成键模型 126

    17.3.3 硼烷的化学性质 129

    17.4 硼族元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30

    17.4.1 硼的含氧化合物 130

    17.4.2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32

    17.4.3 氢氧化镓和氢氧化铟 133

    17.5 硼族元素的卤化物 133

    17.5.1 硼的卤化物 133

    17.5.2 铝的卤化物 134

    17.5.3 镓、铟、铊的卤化物 135

    习题 135

    第18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37

    18.1 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基本性质 138

    18.2 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单质 139

    18.2.1 物理性质 139

    18.2.2 化学性质 139

    18.2.3 单质的制备 141

    18.3 氧化物 141

    18.3.1 普通氧化物 141

    18.3.2 过氧化物 142

    18.3.3 超氧化物和臭氧化物 143

    18.4 氢氧化物 143

    18.4.1 酸碱性 143

    18.4.2 水溶性 144

    18.5 氢化物 144

    18.6 盐类 145

    18.6.1 碱金属盐的特点 145

    18.6.2 钾盐和钠盐的比较 145

    18.6.3 碱土金属盐的特点 145

    18.6.4 焰色反应 146

    18.6.5 重要的盐 146

    18.7 对角线规则 148

    18.8 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用途及生物学作用* 148

    习题 150

    第19章 铜锌副族元素 151

    19.1 ds区元素通性 151

    19.2 铜副族 153

    19.2.1 单质 153

    19.2.2 铜的化合物 156

    19.2.3 银的化合物 161

    19.2.4 金的化合物 163

    19.3 锌副族 164

    19.3.1 单质 164

    19.3.2 锌和镉的化合物 166

    19.3.3 汞的化合物 168

    习题 170

    第20章 d区过渡金属元素 172

    20.1 d区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173

    20.1.1 d区过渡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 173

    20.1.2 氧化态变化规律 175

    20.1.3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76

    20.1.4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磁性 177

    20.1.5 过渡元素的配位性 178

    20.1.6 离子的颜色 178

    20.1.7 过渡元素各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179

    20.1.8 过渡元素各氧化态水合物的酸碱性 183

    20.1.9 过渡元素形成多酸、多碱的倾向 184

    20.2 第一过渡系列金属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 185

    20.2.1 钪 185

    20.2.2 钛 186

    20.2.3 钒 190

    20.2.4 铬 192

    20.2.5 锰 198

    20.2.6 铁、钴、镍 201

    20.3 某些第二、第三过渡系列金属元素 210

    20.3.1 钼、钨 210

    20.3.2 钯、铂 213

    20.4 过渡金属元素的用途与环境无机化学* 215

    20.5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简介* 217

    20.5.1 概述 217

    20.5.2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17

    20.5.3 金属羰基化合物 219

    20.5.4 含烯、炔和烯基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219

    20.5.5 夹心结构配合物 220

    习题 221

    第21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223

    21.1 镧系元素基本性质 223

    21.1.1 存在和分布 223

    21.1.2 价层电子构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224

    21.1.3 氧化态与图 225

    21.1.4 离子的颜色 226

    21.1.5 离子的发光 227

    21.1.6 镧系离子及其化合物的磁性 227

    21.1.7 镧系金属单质的性质 228

    21.2 镧系元素的化合物 228

    21.2.1 镧系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28

    21.2.2 镧系元素的难溶盐 229

    21.2.3 镧系元素的易溶盐 231

    21.3 稀土元素的分离和冶炼* 231

    21.3.1 矿石的分解 231

    21.3.2 稀土元素的分离 232

    21.3.3 稀土金属的制备 233

    21.4 稀土元素的用途* 233

    21.4.1 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233

    21.4.2 稀土电、磁功能材料 233

    21.4.3 稀土发光材料 234

    21.4.4 在能源产业中的应用 236

    21.4.5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236

    21.4.6 在玻璃工业中的应用 237

    21.4.7 在农业中的应用 237

    21.5 锕系元素基本性质* 237

    21.6 钍和铀* 238

    21.6.1 钍及其重要化合物 238

    21.6.2 铀及其重要化合物 239

    习题 239

    第22章 氢和稀有气体 241

    22.1 氢 241

    22.1.1 氢元素基本性质 241

    22.1.2 氢元素单质 243

    22.1.3 氢元素化合物 246

    22.2 稀有气体 248

    22.2.1 稀有气体的发现与命名 248

    22.2.2 稀有气体的存在形式、制备及用途 250

    22.2.3 稀有气体单质性质 252

    22.2.4 稀有气体化合物 254

    习题 256

    参考文献 258

    附录 259

    附录1 SI基本单位、导出量及与SI单位一起使用的单位 259

    附录2 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298.15K,101.325kPa) 260

    附录3 常见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298.15 K) 266

    附录4 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8.15K) 268

    附录5 常见配离子的累积稳定常数(298.15 K) 268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269

    附录7 原子半径(单位:pm)* 272

    附录8 有效离子半径(除镧系、锕系以外元素,单位:pm) 272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方法(第2版)
张颖,高云琴,石宗墨主编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闪烁晶体及其应用
任国浩等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测量技术与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朱明、田道全 编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
作者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合成技术与实验(蒋荣立)
郑菊花 主编;蒋荣立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化学实验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欧植泽主编 新华正版
作者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化学:全2册
郎建平、唐晓艳、陶建清 著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化学实验(第4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牟文生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吕亮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陈照峰,杨丽霞主编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化学(第3版)
张霞,韩义德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化学实验
胡敏等2人、作者:2人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大学化学
龚孟濂;乔正平
无机化学(下册)(第二版)
无机化学(下册)
龚孟濂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