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2015-05
版次: 1
ISBN: 9787229094881
定价: 57.5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8页
字数: 425千字
分类: 历史
19人买过
  •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从大后方诗歌运动、大后方文学理论与诗歌批评、大后方诗歌题材以及著名诗人笔下的大后方形象等方面对抗战时期的大后方诗歌艺术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前人未曾论及的新论题,发掘了一批前人未曾注意的新材料,并力图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加以解读,得出符合实际的较为客观、公允的结论,对于包括大后方诗歌研究在内的抗战文学研究有所拓展和深化,对于抗战历史的还原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进,现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评委、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概貌 

     一、重庆抗战诗歌概貌 

     二、桂林抗战诗歌概貌 

     三、昆明抗战诗歌概貌 

    第二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文体特征 

     一、抗战大后方的诗歌文体观念 

     二、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文体转变 

     三、抗战朗诵诗的文体特征 

     四、抗战街头诗的文体特征 

    第三章 “文协”与大后方抗战诗歌 

     一、“文协”的文学立场 

     二、《抗战文艺》与大后方抗战诗歌 

     三、“文协”在重庆的诗歌活动 

     四、“文协”在昆明的诗歌活动 

     五、“文协”在成都的诗歌活动 

    第四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区域文化特征 

     一、抗战时期重庆、桂林、昆明的文化气候 

     二、抗战时期重庆、桂林、昆明的诗歌刊物及活动 

     三、重庆、桂林、昆明抗战诗歌的区域文化特征 

    第五章 “七月”诗派的抗战诗歌 

     一、七月派的形成及诗歌理论主张 

     二、七月派抗战诗歌的分阶段流派特征 

     三、七月诗派与重庆 

    第六章 报刊媒介与大后方抗战诗歌 

     一、报刊媒介场域的生成与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兴盛 

     二、朗诵诗与《大公报》等相关刊物 

     三、歌谣与《新华日报》等相关刊物 

     四、街头诗与《七月》等相关刊物 

     五、叙事诗与《文艺阵地》等相关刊物 

     六、报刊媒介与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大众化 

    第七章 抗战大后方对外国诗歌的译介 

     一、“文协”对抗战诗歌的译介 

     二、大后方对俄苏诗歌的翻译 

     三、大后方对美国诗歌的翻译 

     四、大后方对英国诗歌的翻译 

    第八章 著名诗人在大后方的诗歌创作 

     一、臧克家抗战大后方诗歌研究 

     二、生命意识的回归与文体自觉:冯至抗战大后方诗歌研究 

     三、艾青抗战大后方诗歌研究 

    第九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中的旧体诗词 

     一、概说 

     二、大后方旧体诗词的时代特征 

     三、几位有特色的旧体诗诗人 

     四、碧城箫管应难再——沈祖棻抗战词研究 

    后记
  • 内容简介: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从大后方诗歌运动、大后方文学理论与诗歌批评、大后方诗歌题材以及著名诗人笔下的大后方形象等方面对抗战时期的大后方诗歌艺术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前人未曾论及的新论题,发掘了一批前人未曾注意的新材料,并力图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加以解读,得出符合实际的较为客观、公允的结论,对于包括大后方诗歌研究在内的抗战文学研究有所拓展和深化,对于抗战历史的还原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吕进,现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评委、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概貌 

     一、重庆抗战诗歌概貌 

     二、桂林抗战诗歌概貌 

     三、昆明抗战诗歌概貌 

    第二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文体特征 

     一、抗战大后方的诗歌文体观念 

     二、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文体转变 

     三、抗战朗诵诗的文体特征 

     四、抗战街头诗的文体特征 

    第三章 “文协”与大后方抗战诗歌 

     一、“文协”的文学立场 

     二、《抗战文艺》与大后方抗战诗歌 

     三、“文协”在重庆的诗歌活动 

     四、“文协”在昆明的诗歌活动 

     五、“文协”在成都的诗歌活动 

    第四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区域文化特征 

     一、抗战时期重庆、桂林、昆明的文化气候 

     二、抗战时期重庆、桂林、昆明的诗歌刊物及活动 

     三、重庆、桂林、昆明抗战诗歌的区域文化特征 

    第五章 “七月”诗派的抗战诗歌 

     一、七月派的形成及诗歌理论主张 

     二、七月派抗战诗歌的分阶段流派特征 

     三、七月诗派与重庆 

    第六章 报刊媒介与大后方抗战诗歌 

     一、报刊媒介场域的生成与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兴盛 

     二、朗诵诗与《大公报》等相关刊物 

     三、歌谣与《新华日报》等相关刊物 

     四、街头诗与《七月》等相关刊物 

     五、叙事诗与《文艺阵地》等相关刊物 

     六、报刊媒介与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大众化 

    第七章 抗战大后方对外国诗歌的译介 

     一、“文协”对抗战诗歌的译介 

     二、大后方对俄苏诗歌的翻译 

     三、大后方对美国诗歌的翻译 

     四、大后方对英国诗歌的翻译 

    第八章 著名诗人在大后方的诗歌创作 

     一、臧克家抗战大后方诗歌研究 

     二、生命意识的回归与文体自觉:冯至抗战大后方诗歌研究 

     三、艾青抗战大后方诗歌研究 

    第九章 大后方抗战诗歌中的旧体诗词 

     一、概说 

     二、大后方旧体诗词的时代特征 

     三、几位有特色的旧体诗诗人 

     四、碧城箫管应难再——沈祖棻抗战词研究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抗战文学异国形象论稿
靳明全 编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台
冯珺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电影史
虞吉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抗战文学的农村书写
勒明全、刘云、黄健平 编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正一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
电视纪录片《大后方》创作摄制团队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的社会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现代史研究所 编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大后方:作为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中国农村
杨华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漫眼看历史 中华文化遗产图画书:少林寺
吕进 编;华予智教 绘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落日故人情
吕进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来者”诗选
吕进 编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岁月留痕
吕进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0-3岁宝宝多功能认知书:宝宝的四季
吕进 编;海豚传媒 绘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0-3岁宝宝多功能认知书:快乐的幼儿园
吕进 编;海豚传媒 绘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吕进文存
吕进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重庆抗战诗歌研究
吕进 著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中国现代诗体论
吕进 主编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一生要看的营销寓言:现代营销者必知的七法则
吕进 编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席话
吕进 编
大后方抗战诗歌研究
老经理侃管理 
吕进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