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视野中的“家长权”

“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视野中的“家长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4
版次: 1
ISBN: 9787562046424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1页
字数: 2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8人买过
  •   《“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视野中的“家长权”》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中西古今的“家长权”制度加以研究,试图通过对中西古今“家长权”制度的发展与嬗变以及比较研究,揭示和阐明“家长权”在古、现代发展的状态,并理清其变化的脉络。
      中西关于“家”、“家长”等概念的不同诠释是形成不同的中西“家长权”概念的最初的文化渊源。这些是构成“家长权”问题研究的核心因素。
      中西法律对“家长权”制度有着不同的规定。《“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视野中的“家长权”》从“生杀权”、“责罚权”、“送惩权”、“财产支配权”、“教令权”、“主婚权”以及“诉权”等方面对中西“家长权”制度内涵进行比较研究。   宇培峰,女,1965年出生。“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83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与法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律史研究所教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史学和法律文化学。著有《新儒家、新儒学及其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专著,2006年)、“中华法系复兴与和谐社会构建”课题《盛与衰:汉唐经济法制与经济社会调控研究》(合著,2007年)等,参与《中国法律思想史》(合编,2004年)等教材的编写,并在《法律史论集》等文集、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篇。 内容摘要

    绪言
    一、选题源起
    二、研究现状与资料文献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家长权”的核心因素
    一、古代中国“家”、“家长”的古老寓意及其嬗变与古代中国的“家长权”
    二、古罗马法中的“家”、“家庭”、“家父”、“家子”等观念与“家长权”

    第二章“家长权”的法文化背景
    一、中国的“孝”、“忠”观念与“家长权”.
    二、西方“人法”中的“自由人身份”、“市民身份”、“支配权”、“自权人”、“他权人”等意识与“家长权”

    第三章“家长权”的内涵及其法律规定
    一、“生杀权”——“家长权”中最令人注目和惊讶的权力
    二、“责罚权”与“送惩权”——“家长权”中最直接行使的权力
    三、“财产权”——“家长权”中最为务实的“支配权”
    四、“教令权”——“家长权”中最不可否认的权力
    五、“主婚权”——“家长权”中重要的“许诺权”
    六、“诉权”——“家长权”中最具有法律意味的权力

    第四章“家长权”与“母权”
    一、西方“女权主义”观念下的“家长权与“母权”
    二、中国“内”、“外”界限意识下的“家长权”与“母权”

    第五章“家长权”制度的发展趋向
    一、“家长权”与“亲权”意识
    二、近代至现当代“家长权”的发展状况
    三、中西“家长权”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制度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视野中的“家长权”》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中西古今的“家长权”制度加以研究,试图通过对中西古今“家长权”制度的发展与嬗变以及比较研究,揭示和阐明“家长权”在古、现代发展的状态,并理清其变化的脉络。
      中西关于“家”、“家长”等概念的不同诠释是形成不同的中西“家长权”概念的最初的文化渊源。这些是构成“家长权”问题研究的核心因素。
      中西法律对“家长权”制度有着不同的规定。《“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视野中的“家长权”》从“生杀权”、“责罚权”、“送惩权”、“财产支配权”、“教令权”、“主婚权”以及“诉权”等方面对中西“家长权”制度内涵进行比较研究。
  • 作者简介:
      宇培峰,女,1965年出生。“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83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与法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律史研究所教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史学和法律文化学。著有《新儒家、新儒学及其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专著,2006年)、“中华法系复兴与和谐社会构建”课题《盛与衰:汉唐经济法制与经济社会调控研究》(合著,2007年)等,参与《中国法律思想史》(合编,2004年)等教材的编写,并在《法律史论集》等文集、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篇。
  • 目录:
    内容摘要

    绪言
    一、选题源起
    二、研究现状与资料文献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家长权”的核心因素
    一、古代中国“家”、“家长”的古老寓意及其嬗变与古代中国的“家长权”
    二、古罗马法中的“家”、“家庭”、“家父”、“家子”等观念与“家长权”

    第二章“家长权”的法文化背景
    一、中国的“孝”、“忠”观念与“家长权”.
    二、西方“人法”中的“自由人身份”、“市民身份”、“支配权”、“自权人”、“他权人”等意识与“家长权”

    第三章“家长权”的内涵及其法律规定
    一、“生杀权”——“家长权”中最令人注目和惊讶的权力
    二、“责罚权”与“送惩权”——“家长权”中最直接行使的权力
    三、“财产权”——“家长权”中最为务实的“支配权”
    四、“教令权”——“家长权”中最不可否认的权力
    五、“主婚权”——“家长权”中重要的“许诺权”
    六、“诉权”——“家长权”中最具有法律意味的权力

    第四章“家长权”与“母权”
    一、西方“女权主义”观念下的“家长权与“母权”
    二、中国“内”、“外”界限意识下的“家长权”与“母权”

    第五章“家长权”制度的发展趋向
    一、“家长权”与“亲权”意识
    二、近代至现当代“家长权”的发展状况
    三、中西“家长权”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制度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