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0-07
版次: 1
ISBN: 9787100067393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26人买过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而厚重,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活动的精神结晶,又为中华民族的不断进取和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无穷的动力,激励着中华民族从一次辉煌走向另一次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优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给后代留下的巨大财富。就精神文化而言,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还有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心理思维、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内容广泛,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在演进中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并包容、吸收其他国家、民族先进文化的精髓,以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和鲜明的先进性。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汉字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字,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主体语言文字,从雅言、通语、官话、国语到普通话,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现代汉字,包含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广博、精深、厚重的内容与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保存与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具体内容,对促进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汉语言文字能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和应用水平,无疑会有显著的作用。   郭锦桴,1936年生,福建漳州人。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及第六届校学术委员、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副主任、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汉语语言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专著有:《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综合语音学》、《中国女性禁忌》、《中外广告妙语赏析》等等。 序
    自序
    第一章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第一节从汉语认识古代社会
    第二节从汉字考察远古的图腾崇拜
    第三节从汉字形体考察历史文化
    第四节汉语词源考释与历史名物掌故
    第五节汉字——中华文化永不熄灭的明灯

    第二章汉语与深层文化
    第一节汉语与元气观
    第二节汉语与天人观
    第三节汉语与传统伦理观

    第三章汉语与传统价值观
    第一节汉语与重和谐价值观
    第二节汉语与重身份价值观
    第三节汉语与重饮食价值观

    第四章汉语与传统思维
    第一节汉族传统思维方式
    第二节汉语意合结构与整体性思维
    第三节汉语语序与有序性思维
    第四节汉语的表象性与比附思维
    第五节汉语的抽象性与混沌和逻辑思维

    第五章汉语中的语言迷信
    第一节社会习俗中的语言迷信
    第二节古代名字避讳
    第三节不吉或不雅词语避讳
    第四节神灵密语——符咒
    第五节语言迷信的文化心理分析

    第六章文化取向与汉语表述
    第一节意识文化取向对汉语表述的影响
    第二节制度文化取向对书面语风格的影响
    第三节民族文化心理取向对诗歌语言的影。向

    第七章汉语与佛教文化
    第一节佛教文化的传人
    第二节佛教文化语言圈
    第三节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丰富性的影响
    第四节佛教文化对汉语复合词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五节佛教文化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第六节佛教文化对民间俗语的影响
    第七节佛教文化对汉语音韵研究的影响

    第八章汉语与社会交际文化
    第一节交际文化和汉语交际称谓语
    第二节汉语交际的礼貌语
    第三节社交汉语的文化透视
    第四节跨文化交际中汉语与外语的差异

    第九章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第一节历史人口迁移与方言形成
    第二节地域文化在方言中的展示
    第三节中国大陆以外汉语方言文化的差异

    第十章汉语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上古民族文化交流的语言遗迹
    第二节中古民族文化交流的语言遗迹
    第三节近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语言借词
    第四节借词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

    第十一章汉语色彩词及其传统文化内涵
    第一节汉语色彩词的渊源和发展
    第二节汉语色彩词的表述特点
    第三节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

    第十二章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语义的多样性
    第二节汉语数词的神秘色彩
    第三节数词与俗语

    第十三章汉语别称、比喻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别称的传统文化内涵
    第二节词义引申与思维心理偏向
    第三节比喻的民族文化性

    第十四章成语一一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
    一第一节成语的特征
    第二节成语中的历史文化积淀
    第三节成语与汉语历史对应
    第四节成语与民族智慧

    第十五章姓名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姓氏的起源和历史文化
    第二节名、字、号的多层互补及其结构特点
    第三节名字的传统文化审视

    第十六章地名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地名的语言分析
    第二节地名与历史文化
    第三节地名与社会心态
    第四节地名与宗教文化
    第五节地名反映民族接触和迁移的历史

    第十七章亲属称谓与宗族文化观念
    第一节汉语亲属称谓系统
    第二节亲属称谓与宗族观念
    第三节亲属称谓的使用和规则
    第四节亲属称谓的连锁文化现象

    第十八章古代官称谓与制度文化
    第一节“皇帝”称谓与皇权制度文化
    第二节官称谓与等级制度文化
    第三节官夫人称谓与亲缘制度文化
    附录华夏语——汉语祖语的形成和发展(节选)
    修订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而厚重,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活动的精神结晶,又为中华民族的不断进取和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无穷的动力,激励着中华民族从一次辉煌走向另一次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优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给后代留下的巨大财富。就精神文化而言,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还有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心理思维、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内容广泛,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在演进中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并包容、吸收其他国家、民族先进文化的精髓,以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和鲜明的先进性。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汉字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字,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主体语言文字,从雅言、通语、官话、国语到普通话,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现代汉字,包含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广博、精深、厚重的内容与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保存与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具体内容,对促进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汉语言文字能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和应用水平,无疑会有显著的作用。
  • 作者简介:
      郭锦桴,1936年生,福建漳州人。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及第六届校学术委员、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副主任、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汉语语言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专著有:《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综合语音学》、《中国女性禁忌》、《中外广告妙语赏析》等等。
  • 目录:

    自序
    第一章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第一节从汉语认识古代社会
    第二节从汉字考察远古的图腾崇拜
    第三节从汉字形体考察历史文化
    第四节汉语词源考释与历史名物掌故
    第五节汉字——中华文化永不熄灭的明灯

    第二章汉语与深层文化
    第一节汉语与元气观
    第二节汉语与天人观
    第三节汉语与传统伦理观

    第三章汉语与传统价值观
    第一节汉语与重和谐价值观
    第二节汉语与重身份价值观
    第三节汉语与重饮食价值观

    第四章汉语与传统思维
    第一节汉族传统思维方式
    第二节汉语意合结构与整体性思维
    第三节汉语语序与有序性思维
    第四节汉语的表象性与比附思维
    第五节汉语的抽象性与混沌和逻辑思维

    第五章汉语中的语言迷信
    第一节社会习俗中的语言迷信
    第二节古代名字避讳
    第三节不吉或不雅词语避讳
    第四节神灵密语——符咒
    第五节语言迷信的文化心理分析

    第六章文化取向与汉语表述
    第一节意识文化取向对汉语表述的影响
    第二节制度文化取向对书面语风格的影响
    第三节民族文化心理取向对诗歌语言的影。向

    第七章汉语与佛教文化
    第一节佛教文化的传人
    第二节佛教文化语言圈
    第三节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丰富性的影响
    第四节佛教文化对汉语复合词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五节佛教文化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第六节佛教文化对民间俗语的影响
    第七节佛教文化对汉语音韵研究的影响

    第八章汉语与社会交际文化
    第一节交际文化和汉语交际称谓语
    第二节汉语交际的礼貌语
    第三节社交汉语的文化透视
    第四节跨文化交际中汉语与外语的差异

    第九章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第一节历史人口迁移与方言形成
    第二节地域文化在方言中的展示
    第三节中国大陆以外汉语方言文化的差异

    第十章汉语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上古民族文化交流的语言遗迹
    第二节中古民族文化交流的语言遗迹
    第三节近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语言借词
    第四节借词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

    第十一章汉语色彩词及其传统文化内涵
    第一节汉语色彩词的渊源和发展
    第二节汉语色彩词的表述特点
    第三节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

    第十二章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语义的多样性
    第二节汉语数词的神秘色彩
    第三节数词与俗语

    第十三章汉语别称、比喻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别称的传统文化内涵
    第二节词义引申与思维心理偏向
    第三节比喻的民族文化性

    第十四章成语一一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
    一第一节成语的特征
    第二节成语中的历史文化积淀
    第三节成语与汉语历史对应
    第四节成语与民族智慧

    第十五章姓名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姓氏的起源和历史文化
    第二节名、字、号的多层互补及其结构特点
    第三节名字的传统文化审视

    第十六章地名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地名的语言分析
    第二节地名与历史文化
    第三节地名与社会心态
    第四节地名与宗教文化
    第五节地名反映民族接触和迁移的历史

    第十七章亲属称谓与宗族文化观念
    第一节汉语亲属称谓系统
    第二节亲属称谓与宗族观念
    第三节亲属称谓的使用和规则
    第四节亲属称谓的连锁文化现象

    第十八章古代官称谓与制度文化
    第一节“皇帝”称谓与皇权制度文化
    第二节官称谓与等级制度文化
    第三节官夫人称谓与亲缘制度文化
    附录华夏语——汉语祖语的形成和发展(节选)
    修订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