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9
版次: 1
ISBN: 9787548227335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4页
字数: 2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3人买过
  •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行文严谨、史料翔实,对于中国电影1945-1949年这一辉煌阶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以一次饱含对电影艺术的热情与颇具挑战性的探讨,填补、充实了中国电影史的类型研究。作者以“家庭叙事”作为切口,从爱情、伦理向度来考察家庭情节剧的意义建构、家庭情节剧与都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国家在叙事中的复杂关系,通过对家庭情节剧的历史嬗变、叙事形态与生产体制、创作者、社会、政治之间的关联及家庭情节剧中的角色形象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辨析了“1945-1949”时期中国家庭情节剧的叙事形态和意义建构。   谢波,2004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创作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云南艺术学院工作。201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担任“电影史论”“剧作”“电视节目策划”“毕业创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电影学专业建设负责人;职称讲师。曾在各类电影、文化期刊上发表文章16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家庭情节剧电影比较研究”;已完成学术书籍《牛津电影研究》近二十万字的翻译工作。2016年在研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影像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嬗变”,云南省社科课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影视剧作教学研究”。创作微电影剧本《回归》《奇遇》等。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情节剧的概念与中国电影中的家庭情景剧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家庭情节剧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20世纪10-20年代:家庭叙事成为制片策略
    一、中国电影初期的叙事
    二、《难夫难妻》与家庭叙事的出现
    三、家庭叙事的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20-30年代:家庭情节剧与现代都市文化
    一、《玉梨魂》中的家庭叙事:从“革命+爱情”到“大团圆”的蜕变
    二、“娜拉”的出走与回归
    第三节 20世纪30-40年代:家庭情节剧与政治局势
    一、左翼电影运动中的家庭情节剧
    二、“国防电影”中的家庭情节剧

    第二章 中国家庭情节剧中的叙事形态
    第一节 苦难叙事:难以维系的家庭
    一、回溯抗战
    二、批判现实
    三、苦难叙事的史诗:《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二节 情感叙事:都市中的困惑
    一、都市女性的情感选择
    二、情感选择与都市认同
    三、情感选择与政治认同
    第三节 空间叙事:都市空间与戏剧性冲突的建构
    一、新旧上海:石库门中的空间叙事
    二、喜剧形式的探索:《花外流莺》中的空间叙事

    第三章 家庭情节剧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父亲、母亲形象
    一、父亲形象:缺失的父亲与知识分子身份
    二、母亲形象:思想改造的对象
    第二节 丈夫、妻子形象
    一、丈夫形象: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坚持与转变
    二、妻子形象:“娜拉”的出路
    第三节 《小城之春》中的“第三者”:政治意义的载体
    一、费穆的政治立场与艺术追求
    二、“文华”的制片体系与《小城之春》的诞生
    三、《小城之春》诞生的政治语境
    四、《小城之春》的形式与风格
    五、双向认同:爱情与伦理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片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 内容简介: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行文严谨、史料翔实,对于中国电影1945-1949年这一辉煌阶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以一次饱含对电影艺术的热情与颇具挑战性的探讨,填补、充实了中国电影史的类型研究。作者以“家庭叙事”作为切口,从爱情、伦理向度来考察家庭情节剧的意义建构、家庭情节剧与都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国家在叙事中的复杂关系,通过对家庭情节剧的历史嬗变、叙事形态与生产体制、创作者、社会、政治之间的关联及家庭情节剧中的角色形象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辨析了“1945-1949”时期中国家庭情节剧的叙事形态和意义建构。
  • 作者简介:
      谢波,2004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创作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云南艺术学院工作。201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担任“电影史论”“剧作”“电视节目策划”“毕业创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电影学专业建设负责人;职称讲师。曾在各类电影、文化期刊上发表文章16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家庭情节剧电影比较研究”;已完成学术书籍《牛津电影研究》近二十万字的翻译工作。2016年在研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影像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嬗变”,云南省社科课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影视剧作教学研究”。创作微电影剧本《回归》《奇遇》等。
  •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情节剧的概念与中国电影中的家庭情景剧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家庭情节剧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20世纪10-20年代:家庭叙事成为制片策略
    一、中国电影初期的叙事
    二、《难夫难妻》与家庭叙事的出现
    三、家庭叙事的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20-30年代:家庭情节剧与现代都市文化
    一、《玉梨魂》中的家庭叙事:从“革命+爱情”到“大团圆”的蜕变
    二、“娜拉”的出走与回归
    第三节 20世纪30-40年代:家庭情节剧与政治局势
    一、左翼电影运动中的家庭情节剧
    二、“国防电影”中的家庭情节剧

    第二章 中国家庭情节剧中的叙事形态
    第一节 苦难叙事:难以维系的家庭
    一、回溯抗战
    二、批判现实
    三、苦难叙事的史诗:《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二节 情感叙事:都市中的困惑
    一、都市女性的情感选择
    二、情感选择与都市认同
    三、情感选择与政治认同
    第三节 空间叙事:都市空间与戏剧性冲突的建构
    一、新旧上海:石库门中的空间叙事
    二、喜剧形式的探索:《花外流莺》中的空间叙事

    第三章 家庭情节剧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父亲、母亲形象
    一、父亲形象:缺失的父亲与知识分子身份
    二、母亲形象:思想改造的对象
    第二节 丈夫、妻子形象
    一、丈夫形象: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坚持与转变
    二、妻子形象:“娜拉”的出路
    第三节 《小城之春》中的“第三者”:政治意义的载体
    一、费穆的政治立场与艺术追求
    二、“文华”的制片体系与《小城之春》的诞生
    三、《小城之春》诞生的政治语境
    四、《小城之春》的形式与风格
    五、双向认同:爱情与伦理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片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发生学
张亦辉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艺术时代的小诗人: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法]龚古尔兄弟(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著;陈旻 译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心理学(新编本)
[美]罗伯特·J. 斯腾伯格 (美)凯琳·斯腾伯格 倪爱萍 译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和其他魔鬼(爱情能战胜一切?没错,可你最好别信。诺贝尔文学奖大师阅读入门佳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新经典 出品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蓬勃如春 (“鲁迅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马金莲全新短篇小说集,西海固的人生种种,强烈蓬勃的生命热力。)
马金莲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生活
博比·安·梅森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的最后一夜,战争的最初一夜(罗马尼亚国宝级作者卡米尔·彼德雷斯库)
(罗)卡米尔·彼德雷斯库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就是悬疑(心动的人总是命悬一线!收录奥斯卡获奖电影《群鸟》原著)(读客悬疑文库)
[英]达芙妮·杜穆里埃 著;庄惠敏 译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岛 诗歌 李瑞雪著 新华正版
李瑞雪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关系(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美]奥托·克恩伯格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是奇迹(海那边的中国女人.爱情三部曲)
施天权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
爱情的破碎:一部分手史
萨宾娜;梅尔基奥尔;博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