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安排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安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516199527
定价: 11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0页
字数: 44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安排》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艾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及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理论为逻辑原点,结合作者近年来农村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融合了对复杂性科学和社会一生态系统观理论的理解,从适应性治理和促进内生性灌溉合作行为的视角出发,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基于主体建模、社会网络分析、制度分析等多学科方法,梳理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治理的制度变迁、现实困境、影响因素及其制度机理,尝试提出我国内生型的灌溉合作治理框架以及合作治理的阶段类型,并指出如何从初级合作到高级合作形态转变的可行路径。   蔡晶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7—2010.7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7—9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复杂与适应系统实验室”访问学者;2014.1—2015.2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度综合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项目,承担厦门市思明区旅游局横向课题等科研任务,在厦门大学文科一类、二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目前研究兴趣为人与自然耦合分析、基于主体建模、社会网络分析在集体行动和农村公共事务中的应用,生态恢复力与环境脆弱性评价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历程回顾
    第二节 我国灌溉管理组织制度的变迁

    第三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理论回顾
    第一节 政策网络与政府治理理论
    第二节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第三节 适应性治理理论
    第四节 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理论

    第四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分析:视角、框架与方法

    第五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绩效

    第六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农户灌溉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农户灌溉合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地区比较
    第三节 讨论与发现

    第七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乡村水利合作困境的制度分析——以福建J村农民用水协会为例
    第二节 农村合作用水机制的制度选择——以福建省农民用水协会调查为基础
    第三节 农田水利制度的分散实验与人为设计:一个博弈均衡分析
    第四节 厦门市翔安区灌溉用水收费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以东园、茂林、陈坂、大宅、尾头下、西林为例

    第八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促发机制
    第一节 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在资源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节 基于主体的灌溉合作行为形成机制研究
    第三节 灌溉合作行为的促发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13个农民用水协会的实地调查

    第九章 从外源型合作到内生型合作:农村合作用水机制的制度选择
    附录 历年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安排》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艾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及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理论为逻辑原点,结合作者近年来农村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融合了对复杂性科学和社会一生态系统观理论的理解,从适应性治理和促进内生性灌溉合作行为的视角出发,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基于主体建模、社会网络分析、制度分析等多学科方法,梳理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治理的制度变迁、现实困境、影响因素及其制度机理,尝试提出我国内生型的灌溉合作治理框架以及合作治理的阶段类型,并指出如何从初级合作到高级合作形态转变的可行路径。
  • 作者简介:
      蔡晶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7—2010.7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7—9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复杂与适应系统实验室”访问学者;2014.1—2015.2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度综合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项目,承担厦门市思明区旅游局横向课题等科研任务,在厦门大学文科一类、二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目前研究兴趣为人与自然耦合分析、基于主体建模、社会网络分析在集体行动和农村公共事务中的应用,生态恢复力与环境脆弱性评价等。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历程回顾
    第二节 我国灌溉管理组织制度的变迁

    第三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理论回顾
    第一节 政策网络与政府治理理论
    第二节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第三节 适应性治理理论
    第四节 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理论

    第四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分析:视角、框架与方法

    第五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绩效

    第六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农户灌溉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农户灌溉合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地区比较
    第三节 讨论与发现

    第七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乡村水利合作困境的制度分析——以福建J村农民用水协会为例
    第二节 农村合作用水机制的制度选择——以福建省农民用水协会调查为基础
    第三节 农田水利制度的分散实验与人为设计:一个博弈均衡分析
    第四节 厦门市翔安区灌溉用水收费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以东园、茂林、陈坂、大宅、尾头下、西林为例

    第八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促发机制
    第一节 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在资源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节 基于主体的灌溉合作行为形成机制研究
    第三节 灌溉合作行为的促发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13个农民用水协会的实地调查

    第九章 从外源型合作到内生型合作:农村合作用水机制的制度选择
    附录 历年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