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余拾论(上下册)

编余拾论(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5
版次: 1
ISBN: 9787810367370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35页
字数: 492千字
分类: 文学
3人买过
  •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迄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引起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历史却要短得多。尽管我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但由于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人,绝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劳苦大众,移民以后,干的也是苦力的工作,谈不上有华文文学的创作,本世纪初在海外出现的华文报纸刊物,主要是转载中国的文学作品,极少有当地创作的。

      海外华文文学的诞生,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而且是在五四新文学思潮直接影响下诞生的,从各国华文文学诞生的历史看,早的有70多年,迟的也将近一个甲子,都不同程度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从“华侨文学 ”向“华文文学”的转变,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华文热”,华文文学活动成为一种被人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华文文学同英语文学、法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阿拉伯语文学一样,在世界上形成一个体系,赢得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许多事实说明,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到今天,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海内外的一些学者先后提出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即: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化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中华文化与华文文学,无论是从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还是从事本土华文文学研究,都应该有世界视野,有一种更为博大的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念。 翁奕波,汉族,广东潮州人。1970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海南:1978年考入大学读中文专业,1990年进修文艺理论硕士研究生结业,并为人生的高学历深造画上句号。1984年任职于汕头大学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1988年转入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现任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编余拾论(上册)

     上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

       序

       第一章 台港澳文学评论

       1.论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派诗的审美特质

       2.试论近四十年台湾新诗的蜕变及其原因

       3.论台湾新诗发展的双轨运行现象

       4.时代的鼓手——台湾诗人桓夫

       5.台湾乡土派《笠》诗人谈片

       6.美的执著追求——读三毛的小说《石头记》

       7.台湾70年代校园诗歌11首评析

       8.清醇脱俗理趣横生——陈少华散文的审美意趣

       9.陈少华作品简论

       10.诗性的回归:从高戈、苇鸣的诗看澳门诗歌

       第二章 泰国华文文学评论

       1.传承与转化:泰华新诗的中国诗歌人文精神

       2.在传统的树桩上嫁接现代——论泰华新诗的美学特色

       3.论潮人对百年泰华文学的贡献

       4.泰华潮籍作家散文审美取向初探

       5.在现实生活的时空中行吟——琴思钢新诗简论

       6.午夜幽远的梦铃——李经艺诗歌风景

       7.睿智与深情铸就的诗意之美——走进司马攻的《人妖·古船》

       8.中庸:人性美的极致——论曾心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

       9.人情练达即文章——胡惠南文学作品览胜

       10.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泰华社会的历史画卷——论《破毕舍歪传》和《风雨耀华力》

       11.市井生活的风俗画——范模士小说创作的审美情趣

       12.悲剧人生与沉重历史的双重负载——征夫小说简论

       13.谭真长篇小说的思想文化阐释

       14.马凡短篇小说悲剧意蕴浅探

       15.巴塞河忧伤的往事——庄严短篇小说思想意蕴浅探

       第三章 新马华文文学评论

       1.试论海外华文文学的独特魅力

       2.传统的移位与诗性的回归——论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审美趣味的演化

       3.阳刚与阴柔的共振——刘思诗歌赏析

       4.传统在活活泼泼地发展着——论方然的诗

       5.热血与灵智撞响的晚钟——小曼诗歌的审美意趣

       6.一颗纤尘不染的诗心——梁文福诗歌探幽

       7.微尘中见大干——论马华作家年红的微型小说

       第四章 欧美华文文学评论

       1.在人生与历史流变中沉思的歌吟——张错诗歌创作管窥

       3.沉潜于人生体验中的理性思维——美华作家木心散文管窥

       4.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文明——程明铮散文刍论

       5.惜情伤逝淡和闲适——庄因散文览胜

       6.在斑驳的史影中咀嚼乡情和文化——侯榕生游记浅探

       7.异乡人变奏曲——木令耆小说创作简论

    编余拾论(下册)

     序

     下编:编辑学、潮学摭论及其他

      第一章 学报编辑学研究

       我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当代化”论

       市场经济与高校文科学报的准商品属性

       打造品牌:高校文科学报的根本出路

       论新世纪我国高校学报编辑的品格修养

       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

      第二章 海外华人文化研究

       战后海外华人宗族社团的演变及其特征

       宗社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历史使命

       论海外潮人的恋根情结——以侨领林义顺、蚁光炎为例

       南洋潮侨在辛亥革命前夜晚晴园与辛亥革命——论新   加坡潮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第三章 潮汕文化及文学评论

       潮人文化六千年(史学电视片解说词)

       论宋明潮州前后七贤出现的思想文化氛围

       陈元光诗歌概说

       韩江人海流(电视片解说词)

       关于潮汕文化负面影响的思考二题——兼与驿路风尘君商榷

       汕头文学“逃人农业文明”了吗?——与王少辉先生商榷

       深沉而清醇的工夫茶韵味——试论汕头青年诗人诗歌的审美取向

       汕头中年诗人新诗在我国新诗发展轨迹中的位置

       低吟浅唱:献给和谐社会的审美音符——走马观诗品味《诗沙龙》

       海风轻轻地吹——汕头文坛散文创作印象

       汕头女作者作品旖旎的风景线——兼论潮汕文学之崛起二题

       在故土与史迹中咀嚼乡情和文化——触摸澄海散文的美学意蕴

       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黄赞发《潮水情》的审美意趣

       壮丽雄强之美:生命原初意义与存在价值的叩问——郭作哲散文诗集《沉思的风景》管见

       精神家园的寻访与守望——序肖涛生诗集《守望》

       落花时节的情思——郭大平诗集《落花时节》序

       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庄锡雄诗集《生死树》序

       吹着短笛寻找哲理和梦的诗人——读张贤诗集《垂花卧梦》

       在阳光下吹泡泡的女孩

       思考: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序黄聪诗文集《冰冻的思考》

       自然的追寻与人性的回归——为钟咏天《滇池之梦》释梦

       有我之文和无我之文——读散文集《又是一年春草绿》、《遥远的琴弦》

       捧一掬心灵的净土种植散文——林渊液散文集《有缘来看山》的诗意内蕴

       “忙”出文章——序卢曼散文集《寂寞女人花》

       《蝶翅》命题解读

       海与岸:潮人文化的形象诠释——陈跃子中篇小说集《女人是岸》的文化意蕴

       蓝色文明孕育的一朵奇葩——重读郑明标的长篇小说《商战巨人》

       “过家家”的流逝——《都市牧歌》女主角古华泠爱情悲剧的思考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小说《沧海英雄》读后

       青春的骚动:社会转型期文化失调的形象展示——黄建潮《18岁宣言》的思想文化阐释

       立身中正:太极拳与“殊途抉择”探视灯之哲学意蕴——序陈嘉瑜的报告文学集《殊途抉择》

       人性的异化:封建官僚体制下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潮剧《葫芦庙》的主要人物贾雨村

       《龙溪兰韵》序

       “无理而妙”辨——兼与沈祖棼教授商榷

     跋
  • 内容简介: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迄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引起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历史却要短得多。尽管我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但由于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人,绝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劳苦大众,移民以后,干的也是苦力的工作,谈不上有华文文学的创作,本世纪初在海外出现的华文报纸刊物,主要是转载中国的文学作品,极少有当地创作的。

      海外华文文学的诞生,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而且是在五四新文学思潮直接影响下诞生的,从各国华文文学诞生的历史看,早的有70多年,迟的也将近一个甲子,都不同程度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从“华侨文学 ”向“华文文学”的转变,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华文热”,华文文学活动成为一种被人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华文文学同英语文学、法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阿拉伯语文学一样,在世界上形成一个体系,赢得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许多事实说明,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到今天,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海内外的一些学者先后提出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即: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化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中华文化与华文文学,无论是从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还是从事本土华文文学研究,都应该有世界视野,有一种更为博大的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念。
  • 作者简介:
    翁奕波,汉族,广东潮州人。1970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海南:1978年考入大学读中文专业,1990年进修文艺理论硕士研究生结业,并为人生的高学历深造画上句号。1984年任职于汕头大学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1988年转入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现任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 目录:
    编余拾论(上册)

     上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

       序

       第一章 台港澳文学评论

       1.论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派诗的审美特质

       2.试论近四十年台湾新诗的蜕变及其原因

       3.论台湾新诗发展的双轨运行现象

       4.时代的鼓手——台湾诗人桓夫

       5.台湾乡土派《笠》诗人谈片

       6.美的执著追求——读三毛的小说《石头记》

       7.台湾70年代校园诗歌11首评析

       8.清醇脱俗理趣横生——陈少华散文的审美意趣

       9.陈少华作品简论

       10.诗性的回归:从高戈、苇鸣的诗看澳门诗歌

       第二章 泰国华文文学评论

       1.传承与转化:泰华新诗的中国诗歌人文精神

       2.在传统的树桩上嫁接现代——论泰华新诗的美学特色

       3.论潮人对百年泰华文学的贡献

       4.泰华潮籍作家散文审美取向初探

       5.在现实生活的时空中行吟——琴思钢新诗简论

       6.午夜幽远的梦铃——李经艺诗歌风景

       7.睿智与深情铸就的诗意之美——走进司马攻的《人妖·古船》

       8.中庸:人性美的极致——论曾心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

       9.人情练达即文章——胡惠南文学作品览胜

       10.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泰华社会的历史画卷——论《破毕舍歪传》和《风雨耀华力》

       11.市井生活的风俗画——范模士小说创作的审美情趣

       12.悲剧人生与沉重历史的双重负载——征夫小说简论

       13.谭真长篇小说的思想文化阐释

       14.马凡短篇小说悲剧意蕴浅探

       15.巴塞河忧伤的往事——庄严短篇小说思想意蕴浅探

       第三章 新马华文文学评论

       1.试论海外华文文学的独特魅力

       2.传统的移位与诗性的回归——论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审美趣味的演化

       3.阳刚与阴柔的共振——刘思诗歌赏析

       4.传统在活活泼泼地发展着——论方然的诗

       5.热血与灵智撞响的晚钟——小曼诗歌的审美意趣

       6.一颗纤尘不染的诗心——梁文福诗歌探幽

       7.微尘中见大干——论马华作家年红的微型小说

       第四章 欧美华文文学评论

       1.在人生与历史流变中沉思的歌吟——张错诗歌创作管窥

       3.沉潜于人生体验中的理性思维——美华作家木心散文管窥

       4.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文明——程明铮散文刍论

       5.惜情伤逝淡和闲适——庄因散文览胜

       6.在斑驳的史影中咀嚼乡情和文化——侯榕生游记浅探

       7.异乡人变奏曲——木令耆小说创作简论

    编余拾论(下册)

     序

     下编:编辑学、潮学摭论及其他

      第一章 学报编辑学研究

       我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当代化”论

       市场经济与高校文科学报的准商品属性

       打造品牌:高校文科学报的根本出路

       论新世纪我国高校学报编辑的品格修养

       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

      第二章 海外华人文化研究

       战后海外华人宗族社团的演变及其特征

       宗社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历史使命

       论海外潮人的恋根情结——以侨领林义顺、蚁光炎为例

       南洋潮侨在辛亥革命前夜晚晴园与辛亥革命——论新   加坡潮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第三章 潮汕文化及文学评论

       潮人文化六千年(史学电视片解说词)

       论宋明潮州前后七贤出现的思想文化氛围

       陈元光诗歌概说

       韩江人海流(电视片解说词)

       关于潮汕文化负面影响的思考二题——兼与驿路风尘君商榷

       汕头文学“逃人农业文明”了吗?——与王少辉先生商榷

       深沉而清醇的工夫茶韵味——试论汕头青年诗人诗歌的审美取向

       汕头中年诗人新诗在我国新诗发展轨迹中的位置

       低吟浅唱:献给和谐社会的审美音符——走马观诗品味《诗沙龙》

       海风轻轻地吹——汕头文坛散文创作印象

       汕头女作者作品旖旎的风景线——兼论潮汕文学之崛起二题

       在故土与史迹中咀嚼乡情和文化——触摸澄海散文的美学意蕴

       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黄赞发《潮水情》的审美意趣

       壮丽雄强之美:生命原初意义与存在价值的叩问——郭作哲散文诗集《沉思的风景》管见

       精神家园的寻访与守望——序肖涛生诗集《守望》

       落花时节的情思——郭大平诗集《落花时节》序

       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庄锡雄诗集《生死树》序

       吹着短笛寻找哲理和梦的诗人——读张贤诗集《垂花卧梦》

       在阳光下吹泡泡的女孩

       思考: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序黄聪诗文集《冰冻的思考》

       自然的追寻与人性的回归——为钟咏天《滇池之梦》释梦

       有我之文和无我之文——读散文集《又是一年春草绿》、《遥远的琴弦》

       捧一掬心灵的净土种植散文——林渊液散文集《有缘来看山》的诗意内蕴

       “忙”出文章——序卢曼散文集《寂寞女人花》

       《蝶翅》命题解读

       海与岸:潮人文化的形象诠释——陈跃子中篇小说集《女人是岸》的文化意蕴

       蓝色文明孕育的一朵奇葩——重读郑明标的长篇小说《商战巨人》

       “过家家”的流逝——《都市牧歌》女主角古华泠爱情悲剧的思考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小说《沧海英雄》读后

       青春的骚动:社会转型期文化失调的形象展示——黄建潮《18岁宣言》的思想文化阐释

       立身中正:太极拳与“殊途抉择”探视灯之哲学意蕴——序陈嘉瑜的报告文学集《殊途抉择》

       人性的异化:封建官僚体制下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潮剧《葫芦庙》的主要人物贾雨村

       《龙溪兰韵》序

       “无理而妙”辨——兼与沈祖棼教授商榷

     跋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编余拾论(上下册)
编余集/
林正让 著
编余拾论(上下册)
编余絮语录
徐兆淮
编余拾论(上下册)
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
任世江 著
编余拾论(上下册)
编余偶寄
崔涛 著
编余拾论(上下册)
编余问学录
徐文堪 著
编余拾论(上下册)
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
徐兆淮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编余拾论(上下册)
近现代潮汕文学.海外篇(下册)
翁奕波、郑明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