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7-02
版次: 3
ISBN: 9787301280072
定价: 6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6页
字数: 600千字
123人买过
  • 本书介绍了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进展。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二十余年来发生了很大发展变化。就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本身来说,人们已从传统的及物性、情态、主位/述位、新/已知信息、衔接等扩展至语域和语类、语法隐喻、评价和意识形态等新的领域。在应用方面,一些学者也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实验和推广,如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变化、创新和应用,并补充了新的信息和认识。同时,本书作者从其他功能语言学派,如层次语法、法位学、格语法、隐喻学,以至认知语言学,也从广大*线的语言老师和外语老师那里,获得了不少反馈和鼓舞,从而推动了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1引言 § 1.1.1语言、语法和语言学 § 1.1.2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 1.1.3系统语法与功能语法 § 1.1.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1.1.5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1.2韩礼德的语言学史观§1.2.1古希腊时期的两种语言观 §1.2.2 中世纪和20世纪前的两种语言观§1.2.3近代的两种语言观 §1.2.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属性§1.3韩礼德的语言观 §1.3.1语言的符号性 §1.3.2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1.3.3语言行为 § 1.4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 §1.4.1元功能的思想§1.4.2系统的思想?§1.4.3 层次的思想§1.4.4功能的思想§1.4.5语境的思想 §1.4.6近似的或盖然率的思想 §1.5先驱者与同代人 § 1.5.1欧洲语言学派 §1.5.2美国语言学传统 § 1.5.3其他导师 §1.5.4同代人与合作者 §1.5.5其他领域第二章 系统功能理论§ 2.1汉语语法的研究 §2.1.1语境分析 §2.1.2 “共时”与“历时”的关系 §2.1.3语法范畴 §2.1.4全面性与效度 §2.1.5欧洲结构主义的描写 §2.2阶与范畴语法 § 2.2.1时代背景 §2.2.2语言(学)层次 §2.2.3 意义 §2.2.4 范畴  §2.2.5 阶  §2.2.6 词汇 § 2.3 系统理论 §2.3.1 时代背景 §2.3.2 系统理论的引人 §2.3.3对伦敦学派系统理论的第一步修正 §2.3.4对伦敦学派系统理论的第二步修正 §2.3.5对伦敦学派系统理论的第三步修正 §2.3.6特征与系统网络 §2.4功能理论§2.4.1系统与功能§2.4.2 功能与用途 §2.4.3语言功能与社会符号学第三章 系统语法§3.1语言分析的四种模式 §3.1.1项目和配列模式 §3.1.2项目和过程模式 §3.1.3词和词形变化表模式 §3.1.4项目与聚合体模式 §3.2有关系统的几个基本概念 §3.2.1系统与系统网络 §3.2.2 选择 §3.2.3从属关系 §3.2.4人列条件 §3.2.5 选择表达 §3.2.6选择说明 §3.2.7选择终止 §3.2.8意义和意义潜势§3.3系统标号§3.3.1五个基本网络表达型式§ 3.3.2 双向性§3.3.3 非标记性  §3.3.4精密度 § 3.4 体现 §3.4.1层次之间的体现 §3.4.2层次内部的体现 §3.4.3体现说明 § 3. 5系统与结构 §3.5.1系统与功能 § 3.5.2最小括弧法 §3.5.3功能成分在词组/短语中的体现§ 3.6递归性§3.6.1逻辑功能 §3.6.2网络标志 第四章 功能语法:概念功能§4.1 经验功能的表现形式§4.1.1 及物性§4.1.2 受益者和范围§4.1.4 言辞和序列§4.1.5 作格分析法§4.2 语态§4.2.1中动语态§4.2.2 非中动语态§4.3逻辑功能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4.3.1 相互依存 §4.3.2逻辑语义关系 §4.3.3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的相互关系§4.3.4逻辑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 §4.4汉语的概念功能 §4.4.1及物性系统 §4.4.2 语态系统 §4.4.3汉语中的逻辑功能 §4.4.4语篇分析 §4. 5 结语 第五章 功能语法:人际功能§5.1人际功能§5.1.1言语角色和交流物 §5.1.2言语功能 §5.1.3命题和提议 §5. 2语气成分§5.2.1语气结构 §5.2.2主语和限定成分的意义 §5.2.3 剰余部分 §5.2.4其他附加语 §5.2.5 连接附加语§ 5.2.6 呼语与感动语 § 5.2.7 语气系统:更多的选项  § 5.3 语气与语调  §5.3.1 声调突出 §5.3.2 声调§5.3.3 自由度:“自由”与“受限”小句§5.3.4 语气隐喻§5.4 归一性与情态评价§5.4.1 归一性§5.4.2 情态§5.4.3 情态评价?      §5.4.4 情态隐喻和情态取向§5.5 语气成分的略用§5.5.1 省略§5.5.2 零句§5.5.2 小句作主语§5.6 汉语的人际功能§5.6.1 语气§5.6.2情态和意态§5.6.3 语调第六章 功能语法:语篇功能§ 6. 1 主位结构§ 6.1.1 主位的分类 §6.1.2主位结构与语气结构 § 6.1.3无标记主位与有标记主位 §6.1.4 主位推进与信息流动 §6.2信息结构 §6.2.1信息结构的基本含义 §6.2.2信息结构的体现形式 §6.2.3信息结构的基本特点 § 6.2.4信息结构与主位结构 §6.2.5信息结构与衔接关系 §6.3 衔接 §6.3.1衔接的含义 §6.3.2衔接的手段§6.3.3研究衔接关系的意义§6.4 汉语的语篇功能§6.4.1 主位结构§6.4.2 信息结构§6.4.3 衔接 第七章 复句与词组§ 7. 1 复句 §7.1.1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 §7.1.2小句之间关系的类型 §7.1.3排序关系:联合和主从§7.1.4三种扩展方式:详述、延展和增强§7.1.5报告、思想和事实:三种投射  §7.2词组和短语,及它们的复合结构 §7.2.1词组和短语 §7.2.2动词词组§7.2.3 副词词组、连词词组、介词词组§7.2.4 介词短语§7.3词组和短语复合体§7.3.1词组和短语复合体概观§7.3.2联合关系:词组和短语§ 7.3.3主从关系:名词词组§7.3.4主从关系: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7.3.5主从关系:动词词组复合体的扩展关系(1):一般 §7.3.6主从关系:动词词组复合体的扩展关系(2): 被动语态 §7.3.7主从关系:动词词组复合体 的扩展关系(3):使役§7.3.8.投射 §7. 4汉语的复句与词组 §7.4.1 汉语的复句§7.4.2汉语的词组和短语第八章 语域与语类§8.1 引言 §8.2 语域 § 8.2.1语域的界定及其制约因素§8.2.2语域的特点和功能§ 8.2.3语域与方言的关系§ 8.2.4语域的转换、混合和借用§ 8.2.5语域的误用§ 8.2.6对语域的不同看法§ 8.2.7研究语域的目的§8.3 语类 § 8.3.1语类的界定以及语言学界对它的关注 § 8.3.2语类结构潜势及其研究内容§ 8.3.3语类结构的体现形式 § 8.3.4语类与文化语境的关系§8.4语域与语类的义系 §8.5 结论 第九章 语法隐喻§ 9. 1 韩礼德 1985/1984 模式  §9.1.1 概念隐喻§9. 1. 2人际隐喻§9.1.3元功能和层次 §9.1.4韩礼德1996模式 § 9.2语篇隐喻§9.2.1马丁对语篇隐喻的研究 §9.2.2韩礼德对语篇隐喻的模糊态度 § 9. 3 —致性 §9.3.1对一致性的各种描写 § 9.3.2概念隐喻化和语言隐喻化 §9.4 雅式和土式 § 9.4.1 定义  §9.4.2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 §9.4.3 级的一致性 §9.4.4打包和拆析 §9.5概念隐喻和名词化 §9.5.1概念隐喻的类型 §9.5.2 名词化§9.5.1- 特征群§ 9.6语法隐喻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第十章 评价理论与意识形态§10.1 引言  § 10.2评价与评价理论 § 10.2.1评价研究综述 §10.2.2评价理论 § 10.3评价理论对意识形态的揭示§ 10.4评价理论的应用和其他§10.5 结语 第十一章 多模态话语研究§11.1 引言§11.2 图像分析的社会符号学框架§ 11.2.1 视觉语法§ 11.2.2 元功能、元意义和实现关系§ 11.2.3 再现意义§ 11.2.4 互动意义§ 11.2.5 构图意义§11.3 听觉符号的多模态研究§11.4 图文关系研究§11.5 多模态语类特征研究§ 11.5.1 纸质媒体和网络报纸§ 11.5.2 科学语篇§11.6 多模态读写教育§11.7 国内研究现状§11.8 结语第十二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12.1儿童语言发育 §12.1.1两种认识论 § 12.1.2儿童语言发育与语言功能 §12.1.3从幼儿语言向成人语言的过渡 § 12.2语言与社会§12.2.1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 12.2.2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 12.3语域理论的用途 § 12.4语言教学§12.4.1 意念教学法 § 12.4.2情景教学法 §12.4.3交际教学法 § 12.4.4篇章教学§ 12.4.5机制教学§ 12.5文体学§ 12.5. 1文体的性质§12.5.2相关性标准 §12.5.3文体分析的方面、程序、方法和问题 §12.5.4文体分析的实例 § 12.6翻译与机译翻译§ 12.6.2 机译§ 12.7 计算语言学§ 12.7.1阶与范畴语法阶段§ 12.7.2 系统语法阶段§ 12.7.1 系统功能语法阶段第十三章 系统功能语法与其他语法流派的比较§ 13. 1 引言§ 13. 2索绪尔语言学§13.3.1语言作为符号系统§ 13.3.2语言和言语§ 13.3.3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13.3.4语法学和词汇学§ 13.3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 § 13.3.1结构与功能§13.3.2发现程序§ 13.3.3词素学和句法学§ 13.3.4语法单位 § 13.4转换生成语法 § 13.4.1理论框架 § 13.4.2语言与个体的关系 § 13.4.3语言习得和发育 § 13.4.4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13.4.5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13.4.6普遍语法 §13.4.6 发展模式§ 13.5层次语法?§ 13.5. 1 理论框架 §13.5.2语言层次 § 13.5.3 体现关系 § 13.5.4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 13.5.5 意义层及其他 § 13.6功能类型学§13.6.1基本理论观点 §13.7.2 基本理论框架 § 13.7认知语言学 §13.7.1 基本观点和研究角度 §13.7.2 理论框架 § 13.97.3 最新研究趋势第十四章 §14.1. 更加注重对语言系统的研究§14.2 更加注重对话语意义的研究§14.3. 更加注重语料的真实性和丰富性§14.4. 从对语言使用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使用者的研究§14.5.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LCT的合作§14.6. 马丁的“权力三项”概念§14.6.1 权力词汇    §14.6.2 权力语法    §14.6.3 权力话语组织§14.7 其他成果§14.8. 结语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进展。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二十余年来发生了很大发展变化。就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本身来说,人们已从传统的及物性、情态、主位/述位、新/已知信息、衔接等扩展至语域和语类、语法隐喻、评价和意识形态等新的领域。在应用方面,一些学者也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实验和推广,如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变化、创新和应用,并补充了新的信息和认识。同时,本书作者从其他功能语言学派,如层次语法、法位学、格语法、隐喻学,以至认知语言学,也从广大*线的语言老师和外语老师那里,获得了不少反馈和鼓舞,从而推动了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1引言 § 1.1.1语言、语法和语言学 § 1.1.2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 1.1.3系统语法与功能语法 § 1.1.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1.1.5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1.2韩礼德的语言学史观§1.2.1古希腊时期的两种语言观 §1.2.2 中世纪和20世纪前的两种语言观§1.2.3近代的两种语言观 §1.2.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属性§1.3韩礼德的语言观 §1.3.1语言的符号性 §1.3.2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1.3.3语言行为 § 1.4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 §1.4.1元功能的思想§1.4.2系统的思想?§1.4.3 层次的思想§1.4.4功能的思想§1.4.5语境的思想 §1.4.6近似的或盖然率的思想 §1.5先驱者与同代人 § 1.5.1欧洲语言学派 §1.5.2美国语言学传统 § 1.5.3其他导师 §1.5.4同代人与合作者 §1.5.5其他领域第二章 系统功能理论§ 2.1汉语语法的研究 §2.1.1语境分析 §2.1.2 “共时”与“历时”的关系 §2.1.3语法范畴 §2.1.4全面性与效度 §2.1.5欧洲结构主义的描写 §2.2阶与范畴语法 § 2.2.1时代背景 §2.2.2语言(学)层次 §2.2.3 意义 §2.2.4 范畴  §2.2.5 阶  §2.2.6 词汇 § 2.3 系统理论 §2.3.1 时代背景 §2.3.2 系统理论的引人 §2.3.3对伦敦学派系统理论的第一步修正 §2.3.4对伦敦学派系统理论的第二步修正 §2.3.5对伦敦学派系统理论的第三步修正 §2.3.6特征与系统网络 §2.4功能理论§2.4.1系统与功能§2.4.2 功能与用途 §2.4.3语言功能与社会符号学第三章 系统语法§3.1语言分析的四种模式 §3.1.1项目和配列模式 §3.1.2项目和过程模式 §3.1.3词和词形变化表模式 §3.1.4项目与聚合体模式 §3.2有关系统的几个基本概念 §3.2.1系统与系统网络 §3.2.2 选择 §3.2.3从属关系 §3.2.4人列条件 §3.2.5 选择表达 §3.2.6选择说明 §3.2.7选择终止 §3.2.8意义和意义潜势§3.3系统标号§3.3.1五个基本网络表达型式§ 3.3.2 双向性§3.3.3 非标记性  §3.3.4精密度 § 3.4 体现 §3.4.1层次之间的体现 §3.4.2层次内部的体现 §3.4.3体现说明 § 3. 5系统与结构 §3.5.1系统与功能 § 3.5.2最小括弧法 §3.5.3功能成分在词组/短语中的体现§ 3.6递归性§3.6.1逻辑功能 §3.6.2网络标志 第四章 功能语法:概念功能§4.1 经验功能的表现形式§4.1.1 及物性§4.1.2 受益者和范围§4.1.4 言辞和序列§4.1.5 作格分析法§4.2 语态§4.2.1中动语态§4.2.2 非中动语态§4.3逻辑功能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4.3.1 相互依存 §4.3.2逻辑语义关系 §4.3.3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的相互关系§4.3.4逻辑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 §4.4汉语的概念功能 §4.4.1及物性系统 §4.4.2 语态系统 §4.4.3汉语中的逻辑功能 §4.4.4语篇分析 §4. 5 结语 第五章 功能语法:人际功能§5.1人际功能§5.1.1言语角色和交流物 §5.1.2言语功能 §5.1.3命题和提议 §5. 2语气成分§5.2.1语气结构 §5.2.2主语和限定成分的意义 §5.2.3 剰余部分 §5.2.4其他附加语 §5.2.5 连接附加语§ 5.2.6 呼语与感动语 § 5.2.7 语气系统:更多的选项  § 5.3 语气与语调  §5.3.1 声调突出 §5.3.2 声调§5.3.3 自由度:“自由”与“受限”小句§5.3.4 语气隐喻§5.4 归一性与情态评价§5.4.1 归一性§5.4.2 情态§5.4.3 情态评价?      §5.4.4 情态隐喻和情态取向§5.5 语气成分的略用§5.5.1 省略§5.5.2 零句§5.5.2 小句作主语§5.6 汉语的人际功能§5.6.1 语气§5.6.2情态和意态§5.6.3 语调第六章 功能语法:语篇功能§ 6. 1 主位结构§ 6.1.1 主位的分类 §6.1.2主位结构与语气结构 § 6.1.3无标记主位与有标记主位 §6.1.4 主位推进与信息流动 §6.2信息结构 §6.2.1信息结构的基本含义 §6.2.2信息结构的体现形式 §6.2.3信息结构的基本特点 § 6.2.4信息结构与主位结构 §6.2.5信息结构与衔接关系 §6.3 衔接 §6.3.1衔接的含义 §6.3.2衔接的手段§6.3.3研究衔接关系的意义§6.4 汉语的语篇功能§6.4.1 主位结构§6.4.2 信息结构§6.4.3 衔接 第七章 复句与词组§ 7. 1 复句 §7.1.1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 §7.1.2小句之间关系的类型 §7.1.3排序关系:联合和主从§7.1.4三种扩展方式:详述、延展和增强§7.1.5报告、思想和事实:三种投射  §7.2词组和短语,及它们的复合结构 §7.2.1词组和短语 §7.2.2动词词组§7.2.3 副词词组、连词词组、介词词组§7.2.4 介词短语§7.3词组和短语复合体§7.3.1词组和短语复合体概观§7.3.2联合关系:词组和短语§ 7.3.3主从关系:名词词组§7.3.4主从关系: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7.3.5主从关系:动词词组复合体的扩展关系(1):一般 §7.3.6主从关系:动词词组复合体的扩展关系(2): 被动语态 §7.3.7主从关系:动词词组复合体 的扩展关系(3):使役§7.3.8.投射 §7. 4汉语的复句与词组 §7.4.1 汉语的复句§7.4.2汉语的词组和短语第八章 语域与语类§8.1 引言 §8.2 语域 § 8.2.1语域的界定及其制约因素§8.2.2语域的特点和功能§ 8.2.3语域与方言的关系§ 8.2.4语域的转换、混合和借用§ 8.2.5语域的误用§ 8.2.6对语域的不同看法§ 8.2.7研究语域的目的§8.3 语类 § 8.3.1语类的界定以及语言学界对它的关注 § 8.3.2语类结构潜势及其研究内容§ 8.3.3语类结构的体现形式 § 8.3.4语类与文化语境的关系§8.4语域与语类的义系 §8.5 结论 第九章 语法隐喻§ 9. 1 韩礼德 1985/1984 模式  §9.1.1 概念隐喻§9. 1. 2人际隐喻§9.1.3元功能和层次 §9.1.4韩礼德1996模式 § 9.2语篇隐喻§9.2.1马丁对语篇隐喻的研究 §9.2.2韩礼德对语篇隐喻的模糊态度 § 9. 3 —致性 §9.3.1对一致性的各种描写 § 9.3.2概念隐喻化和语言隐喻化 §9.4 雅式和土式 § 9.4.1 定义  §9.4.2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 §9.4.3 级的一致性 §9.4.4打包和拆析 §9.5概念隐喻和名词化 §9.5.1概念隐喻的类型 §9.5.2 名词化§9.5.1- 特征群§ 9.6语法隐喻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第十章 评价理论与意识形态§10.1 引言  § 10.2评价与评价理论 § 10.2.1评价研究综述 §10.2.2评价理论 § 10.3评价理论对意识形态的揭示§ 10.4评价理论的应用和其他§10.5 结语 第十一章 多模态话语研究§11.1 引言§11.2 图像分析的社会符号学框架§ 11.2.1 视觉语法§ 11.2.2 元功能、元意义和实现关系§ 11.2.3 再现意义§ 11.2.4 互动意义§ 11.2.5 构图意义§11.3 听觉符号的多模态研究§11.4 图文关系研究§11.5 多模态语类特征研究§ 11.5.1 纸质媒体和网络报纸§ 11.5.2 科学语篇§11.6 多模态读写教育§11.7 国内研究现状§11.8 结语第十二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12.1儿童语言发育 §12.1.1两种认识论 § 12.1.2儿童语言发育与语言功能 §12.1.3从幼儿语言向成人语言的过渡 § 12.2语言与社会§12.2.1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 12.2.2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 12.3语域理论的用途 § 12.4语言教学§12.4.1 意念教学法 § 12.4.2情景教学法 §12.4.3交际教学法 § 12.4.4篇章教学§ 12.4.5机制教学§ 12.5文体学§ 12.5. 1文体的性质§12.5.2相关性标准 §12.5.3文体分析的方面、程序、方法和问题 §12.5.4文体分析的实例 § 12.6翻译与机译翻译§ 12.6.2 机译§ 12.7 计算语言学§ 12.7.1阶与范畴语法阶段§ 12.7.2 系统语法阶段§ 12.7.1 系统功能语法阶段第十三章 系统功能语法与其他语法流派的比较§ 13. 1 引言§ 13. 2索绪尔语言学§13.3.1语言作为符号系统§ 13.3.2语言和言语§ 13.3.3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13.3.4语法学和词汇学§ 13.3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 § 13.3.1结构与功能§13.3.2发现程序§ 13.3.3词素学和句法学§ 13.3.4语法单位 § 13.4转换生成语法 § 13.4.1理论框架 § 13.4.2语言与个体的关系 § 13.4.3语言习得和发育 § 13.4.4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13.4.5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13.4.6普遍语法 §13.4.6 发展模式§ 13.5层次语法?§ 13.5. 1 理论框架 §13.5.2语言层次 § 13.5.3 体现关系 § 13.5.4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 13.5.5 意义层及其他 § 13.6功能类型学§13.6.1基本理论观点 §13.7.2 基本理论框架 § 13.7认知语言学 §13.7.1 基本观点和研究角度 §13.7.2 理论框架 § 13.97.3 最新研究趋势第十四章 §14.1. 更加注重对语言系统的研究§14.2 更加注重对话语意义的研究§14.3. 更加注重语料的真实性和丰富性§14.4. 从对语言使用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使用者的研究§14.5.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LCT的合作§14.6. 马丁的“权力三项”概念§14.6.1 权力词汇    §14.6.2 权力语法    §14.6.3 权力话语组织§14.7 其他成果§14.8. 结语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3版)
张树玲;宋跃武;刘玲;岳素林;李超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
闵家胤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论下美国社区学院内部治理体系研究
陈晓菲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解剖学(第2版)()
付升旗;游言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与复杂性理论
韩景倜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程
谭国鹤;饶利兵;李莎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理论视野下的退休制度研究
林熙 著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工程与运筹学
焦爱英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习题集——历年真题
力杨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李新华 主编;武煜明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的古中医学
彭子益 著;陈余粮 校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之美(2023版)
(美)德内拉 · 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 ) 著,邱昭良 译,湛庐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昂首登南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自选文集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认知隐喻学(第二版)
胡壮麟 著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中文本)
胡壮麟 著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中国渊源和回归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练习册
胡壮麟 著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
胡壮麟 著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认知隐喻学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外语与外语教学新视野丛书(上.下册)
胡壮麟 编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99中国外语博士论坛
胡壮麟 主编;张后尘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理论文体学
胡壮麟 编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