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

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7-05
版次: 1
ISBN: 9787030528629
定价: 12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2页
字数: 46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33人买过
  •   《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详细介绍了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迁移和转化规律,总结了基于“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链的污染场地概念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污染物理化、毒性、场地特征和暴露等关键参数,系统阐述了国内外不同风险评估导则中污染物迁移和暴露解析模型的背景、公式及场地污染物通用与特定评估基准值的推导方法。
      《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从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基础理论出发,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人体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学,奠定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可持续性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可作为环境修复从业者、环境管理者、研究生或本科生学习或研究风险评估理论的专业参考书籍,也可以作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韩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修复。博士研究课题为生物炭.铁复合材料对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第1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主要参与项目包括:科学技术部863项目、环境保护部公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株洲工业园区调查评估项目、苏州化工场地评估及修复项目、江苏无锡化工作。
      
      陈梦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引进海外杰出人才),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联盟委员,伦敦地质协会地质学家,欧盟FP7NANOREM纳米铁修复技术应用项目国际顾问,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高级环境顾问。主要从事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原位修复技术研发、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及可持续修复管理框架体系、废弃矿山污染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2012年开发了我国首套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软件(HERA),有望成为建立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框架体系的重要工具。
      
      罗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现任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土壤环境研究方向负责人,擅长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环境可持续管理等相关的研究与咨询工作。作为核心骨干先后参加了环境保护部863项目、科技支撑、环保公益、环保履约、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个科研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研发了我国首套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软件(HERA),先后主持了深圳市土壤环境调查、基准研究、制度建设、管理对策等方面的科研项目8项,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7篇。 前言

    第1章 简介
    1.1 背景介绍
    1.2 国际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框架的演变
    1.2.1 完全清除阶段(1980一1990)
    1.2.2 基于风险的管理框架阶段(1991-2004)
    1.2.3 可持续性修复框架阶段(2005至今)
    1.3 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4 主要内容

    第2章 风险评估基本理论
    2.1 风险评估的定义
    2.2 多层次风险评估结构
    2.2.1 定性风险评估
    2.2.2 第一阶段定量风险评估
    2.2.3 第二阶段定量风险评估
    2.2.4 第三阶段定量风险评估
    2.3 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2.3.1 危害识别
    2.3.2 毒性评估
    2.3.3 暴露评估
    2.3.4 风险表征
    2.3.5 不确定性分析

    第3章 污染物环境迁移归趋
    3.1 污染物三相分配行为
    3.1.1 土壤污染物的化学分配行为
    3.1.2 污染物三相分配计算
    3.1.3 土壤中的污染物饱和浓度
    3.1.4 非水相液体
    3.2 污染物迁移归趋概念模型
    3.3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第4章 污染场地概念模型及典型参数
    4.1 构建场地概念模型基本信息
    4.1.1 收集现有场地数据
    4.1.2 分析现有场地数据
    4.1.3 构建场地概念模型
    4.2 场地概念模型相关参数
    4.2.1 用地类型
    4.2.2 场地特征参数
    4.2.3 受体特征参数
    4.2.4 污染物性质参数
    4.3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第5章 关键暴露途径及模型
    5.1 经口摄入土壤/颗粒物
    5.2 食用农作物
    5.2.1 预测土壤.植物浓度分配因子
    5.2.2 计算污染物食用率
    5.2.3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3 皮肤接触土壤/颗粒物
    5.3.1 计算污染物吸收率
    5.3.2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4 呼吸吸入颗粒物
    5.4.1 预测颗粒物释放因子
    5.4.2 预测侧向空气扩散因子
    5.4.3 计算污染物吸入率
    5.4.4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5 呼吸吸入土壤蒸气
    5.5.1 预测土壤气污染物浓度
    5.5.2 土壤气污染物迁移过程
    5.5.3 预测土壤·室外空气挥发因子
    5.5.4 预测土壤·室内空气挥发因子
    5.5.5 计算污染物吸入率
    5.5.6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6 土壤淋溶一地下水一侧向迁移
    5.6.1 预测土壤淋溶因子
    5.6.2 预测地下水侧向迁移稀释衰减因子
    5.6.3 计算污染物饮用率
    5.6.4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7 呼吸吸入地下水蒸气
    5.7.1 预测地下水.室外空气挥发因子
    5.7.2 预测地下水.室内空气挥发因子
    5.7.3 计算污染物吸入率
    5.7.4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第6章 基于保护健康与水环境的基准值推导
    6.1 基本原则
    6.2 基于保护人体健康推导基准值
    6.2.1 单一暴露途径下推导基准值
    6.2.2 多暴露途径下推导基准值
    6.2.3 离场迁移途径下推导基准值
    6.3 基于保护水环境推导基准值
    6.3.1 推导土壤基准值
    6.3.2 推导地下水基准值

    第7章 常用模型介绍
    7.1 美国RBCA模型
    7.2 英国CLEA模型
    7.3 中国科学院HERA模型
    7.3.1 HERA模型的主要特点
    7.3.2 HERA模型的主要功能

    第8章 结语
    8.1 回顾与总结
    8.2 主要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A 基本术语表
    附表B HERA模型默认参数表
    附表C 场地概念模型信息总结表
    附表D 英国土壤指导值
    附表E 荷兰土壤与地下水干预值
    附表F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区域筛选值
    附表G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导区域筛选值使用的污染物毒性参数表
    附表H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导区域筛选值使用的污染物理化参数表
  • 内容简介:
      《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详细介绍了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迁移和转化规律,总结了基于“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链的污染场地概念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污染物理化、毒性、场地特征和暴露等关键参数,系统阐述了国内外不同风险评估导则中污染物迁移和暴露解析模型的背景、公式及场地污染物通用与特定评估基准值的推导方法。
      《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从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基础理论出发,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人体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学,奠定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可持续性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污染场地修复系列专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方法学》可作为环境修复从业者、环境管理者、研究生或本科生学习或研究风险评估理论的专业参考书籍,也可以作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 作者简介:
      韩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修复。博士研究课题为生物炭.铁复合材料对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第1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主要参与项目包括:科学技术部863项目、环境保护部公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株洲工业园区调查评估项目、苏州化工场地评估及修复项目、江苏无锡化工作。
      
      陈梦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引进海外杰出人才),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联盟委员,伦敦地质协会地质学家,欧盟FP7NANOREM纳米铁修复技术应用项目国际顾问,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高级环境顾问。主要从事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原位修复技术研发、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及可持续修复管理框架体系、废弃矿山污染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2012年开发了我国首套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软件(HERA),有望成为建立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框架体系的重要工具。
      
      罗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现任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土壤环境研究方向负责人,擅长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环境可持续管理等相关的研究与咨询工作。作为核心骨干先后参加了环境保护部863项目、科技支撑、环保公益、环保履约、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个科研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研发了我国首套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软件(HERA),先后主持了深圳市土壤环境调查、基准研究、制度建设、管理对策等方面的科研项目8项,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7篇。
  • 目录:
    前言

    第1章 简介
    1.1 背景介绍
    1.2 国际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框架的演变
    1.2.1 完全清除阶段(1980一1990)
    1.2.2 基于风险的管理框架阶段(1991-2004)
    1.2.3 可持续性修复框架阶段(2005至今)
    1.3 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4 主要内容

    第2章 风险评估基本理论
    2.1 风险评估的定义
    2.2 多层次风险评估结构
    2.2.1 定性风险评估
    2.2.2 第一阶段定量风险评估
    2.2.3 第二阶段定量风险评估
    2.2.4 第三阶段定量风险评估
    2.3 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2.3.1 危害识别
    2.3.2 毒性评估
    2.3.3 暴露评估
    2.3.4 风险表征
    2.3.5 不确定性分析

    第3章 污染物环境迁移归趋
    3.1 污染物三相分配行为
    3.1.1 土壤污染物的化学分配行为
    3.1.2 污染物三相分配计算
    3.1.3 土壤中的污染物饱和浓度
    3.1.4 非水相液体
    3.2 污染物迁移归趋概念模型
    3.3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第4章 污染场地概念模型及典型参数
    4.1 构建场地概念模型基本信息
    4.1.1 收集现有场地数据
    4.1.2 分析现有场地数据
    4.1.3 构建场地概念模型
    4.2 场地概念模型相关参数
    4.2.1 用地类型
    4.2.2 场地特征参数
    4.2.3 受体特征参数
    4.2.4 污染物性质参数
    4.3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第5章 关键暴露途径及模型
    5.1 经口摄入土壤/颗粒物
    5.2 食用农作物
    5.2.1 预测土壤.植物浓度分配因子
    5.2.2 计算污染物食用率
    5.2.3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3 皮肤接触土壤/颗粒物
    5.3.1 计算污染物吸收率
    5.3.2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4 呼吸吸入颗粒物
    5.4.1 预测颗粒物释放因子
    5.4.2 预测侧向空气扩散因子
    5.4.3 计算污染物吸入率
    5.4.4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5 呼吸吸入土壤蒸气
    5.5.1 预测土壤气污染物浓度
    5.5.2 土壤气污染物迁移过程
    5.5.3 预测土壤·室外空气挥发因子
    5.5.4 预测土壤·室内空气挥发因子
    5.5.5 计算污染物吸入率
    5.5.6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6 土壤淋溶一地下水一侧向迁移
    5.6.1 预测土壤淋溶因子
    5.6.2 预测地下水侧向迁移稀释衰减因子
    5.6.3 计算污染物饮用率
    5.6.4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5.7 呼吸吸入地下水蒸气
    5.7.1 预测地下水.室外空气挥发因子
    5.7.2 预测地下水.室内空气挥发因子
    5.7.3 计算污染物吸入率
    5.7.4 案例练习
    练习答案

    第6章 基于保护健康与水环境的基准值推导
    6.1 基本原则
    6.2 基于保护人体健康推导基准值
    6.2.1 单一暴露途径下推导基准值
    6.2.2 多暴露途径下推导基准值
    6.2.3 离场迁移途径下推导基准值
    6.3 基于保护水环境推导基准值
    6.3.1 推导土壤基准值
    6.3.2 推导地下水基准值

    第7章 常用模型介绍
    7.1 美国RBCA模型
    7.2 英国CLEA模型
    7.3 中国科学院HERA模型
    7.3.1 HERA模型的主要特点
    7.3.2 HERA模型的主要功能

    第8章 结语
    8.1 回顾与总结
    8.2 主要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A 基本术语表
    附表B HERA模型默认参数表
    附表C 场地概念模型信息总结表
    附表D 英国土壤指导值
    附表E 荷兰土壤与地下水干预值
    附表F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区域筛选值
    附表G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导区域筛选值使用的污染物毒性参数表
    附表H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导区域筛选值使用的污染物理化参数表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