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520161725
定价: 12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8页
字数: 229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0人买过
  • 美好生活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而需要(need)是一个众多学科共同探讨的概念,因此,对于需要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等学科和领域对于需要都有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界定取向。
      从需要实现的途径来看,需要的满足依赖个体内在的主动建构和追求。事实上,这种自主性本身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根据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 2008),人具有向着活力、整合、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基本趋向,而个体维持功能和健康成长依赖三种基本需要的满足,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联需要。其中,自主需要即自我决定的需要,个体在从事各种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能力需要指个体控制环境的需要,即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中,需要体验到一种胜任感。关联需要是指与他人相联系以及归属于所在集体的感受,是与他人之间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需要。满足基本心理需要是个体获得心理成长和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但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却并不容易判断。社会指标常被用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也被作为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衡量。社会指标研究关注对社会生活质量的衡量,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或者社会是否进步。而生活质量的评价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依靠生活状况的一些指标,如收入、安全、教育和健康状况等标准,主观方面是指人们对于收入、安全、教育和健康等状况的个人感受,觉得这些方面如何,于是,生活满意度(satisfaction)就成为主观生活质量评价的核心概念(Veenhoven,1996)。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类的追求,研究者也希望通过客观的测量来衡量美好生活,提出美好生活的指标和目标。这一努力表现在对于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的研究中,北欧国家是较早进行探索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一种指标来从客观上衡量人们美好生活的满足程度。 王俊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8年-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1)社会心态,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光明日报》等学术报刊发表《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作为社会心态能量的社会情绪》等二十多篇社会心态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专著《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2014),合著《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2013),从2011年起主编《社会心态蓝皮书》;(2)监控社会,出版了专著《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2007);(3)风险社会,主要关注风险的社会认知,个人与社会视角下的风险防范,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风险认知与风险行为策略—民众风险心态测量与调查”,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个人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公共风险规避与应对”;(4)汽车社会,主编了汽车社会蓝皮书《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1)》、《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

    乌云特娜,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学科带头人;1997年,师从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苏霍姆林斯基卡娅院士,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师从朱小蔓教授,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证书;目前兼任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内蒙古欧美同学会·内蒙古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网络心理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等CSS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二等奖等7项国家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成果奖。 Ⅰ总报告

    1民众美好生活需要测量分析报告(2020) 王俊秀 刘晓柳/001

    一引言:了解民众美好生活需要/002

    二研究方法:样本及工具/004

    三研究结果:不同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状况/008

    四讨论:美好生活需要的整体情况/018

    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影响/021

    Ⅱ分报告

    2青年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分析报告(2020) 刘晓柳/024

    3不同区域及城市间美好生活比较研究报告(2020) 应小萍/047

    4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美好生活分析报告(2020) 高文珺/074

    Ⅲ评价篇

    5民众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豆雪姣 谭旭运/090

    6美好生活需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刘晓柳 王俊秀/111

    7民众时间使用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苗瑞凯/140

    Ⅳ体验篇

    8家庭亲近指数报告(2020) 肖明超/153

    9人际交往对美好生活的影响 陈满琪/168

    10居民文化活动参与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洋洋/180

    11手机与社交软件的使用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 周迎楠/198

    Abstract/220

    Contents/222
  • 内容简介:
    美好生活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而需要(need)是一个众多学科共同探讨的概念,因此,对于需要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等学科和领域对于需要都有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界定取向。
      从需要实现的途径来看,需要的满足依赖个体内在的主动建构和追求。事实上,这种自主性本身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根据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 2008),人具有向着活力、整合、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基本趋向,而个体维持功能和健康成长依赖三种基本需要的满足,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联需要。其中,自主需要即自我决定的需要,个体在从事各种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能力需要指个体控制环境的需要,即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中,需要体验到一种胜任感。关联需要是指与他人相联系以及归属于所在集体的感受,是与他人之间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需要。满足基本心理需要是个体获得心理成长和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但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却并不容易判断。社会指标常被用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也被作为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衡量。社会指标研究关注对社会生活质量的衡量,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或者社会是否进步。而生活质量的评价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依靠生活状况的一些指标,如收入、安全、教育和健康状况等标准,主观方面是指人们对于收入、安全、教育和健康等状况的个人感受,觉得这些方面如何,于是,生活满意度(satisfaction)就成为主观生活质量评价的核心概念(Veenhoven,1996)。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类的追求,研究者也希望通过客观的测量来衡量美好生活,提出美好生活的指标和目标。这一努力表现在对于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的研究中,北欧国家是较早进行探索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一种指标来从客观上衡量人们美好生活的满足程度。
  • 作者简介:
    王俊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8年-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1)社会心态,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光明日报》等学术报刊发表《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作为社会心态能量的社会情绪》等二十多篇社会心态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专著《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2014),合著《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2013),从2011年起主编《社会心态蓝皮书》;(2)监控社会,出版了专著《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2007);(3)风险社会,主要关注风险的社会认知,个人与社会视角下的风险防范,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风险认知与风险行为策略—民众风险心态测量与调查”,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个人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公共风险规避与应对”;(4)汽车社会,主编了汽车社会蓝皮书《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1)》、《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

    乌云特娜,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学科带头人;1997年,师从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苏霍姆林斯基卡娅院士,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师从朱小蔓教授,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证书;目前兼任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内蒙古欧美同学会·内蒙古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网络心理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等CSS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二等奖等7项国家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成果奖。
  • 目录:
    Ⅰ总报告

    1民众美好生活需要测量分析报告(2020) 王俊秀 刘晓柳/001

    一引言:了解民众美好生活需要/002

    二研究方法:样本及工具/004

    三研究结果:不同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状况/008

    四讨论:美好生活需要的整体情况/018

    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影响/021

    Ⅱ分报告

    2青年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分析报告(2020) 刘晓柳/024

    3不同区域及城市间美好生活比较研究报告(2020) 应小萍/047

    4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美好生活分析报告(2020) 高文珺/074

    Ⅲ评价篇

    5民众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豆雪姣 谭旭运/090

    6美好生活需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刘晓柳 王俊秀/111

    7民众时间使用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苗瑞凯/140

    Ⅳ体验篇

    8家庭亲近指数报告(2020) 肖明超/153

    9人际交往对美好生活的影响 陈满琪/168

    10居民文化活动参与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洋洋/180

    11手机与社交软件的使用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 周迎楠/198

    Abstract/220

    Contents/222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历史-人类学译丛
王文亭 译;[瑞典]奥威·洛夫格伦;乔纳森·弗雷克曼;赵丙祥;罗杨;黄一川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约会指南-情感教练的32堂恋爱课
(美) 亨利·克劳德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4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生活口语系列教材
邱涛 主编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的夏天(夏洛书屋.注音版)
[挪威]托摩脱.蒿根 著;裴胜利 译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的七年(在人生的谷底,找寻美好的意义。他的写作能治愈灵魂,他的故事让世界更美好)【浦睿文化出品】
[以色列]埃特加·凯雷特 著;方铁 译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的见证(福建基督教爱国故事)
岳清华 编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旅居:民宿设计与管理
权靖予 著;清泉静读 出品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与生活:20世纪下半叶中国生活图典
郭大熟 著;《人民画报》 图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家园如何缔造——新时代社区党建典型案例
岳奎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生活研究(第一辑)
王治东、白虎 著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2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生活口语系列教材
王磊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生活
罗伯特·瓦尔丁格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
王俊秀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场域治理的路径
王俊秀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2)
王俊秀;陈满琪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王俊秀;张衍;张跃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2)
王俊秀;乌云特娜;七十三;侯友;谭旭运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
王俊秀;张衍;刘洋洋;喜临门睡眠研究院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1)
王俊秀;陈满琪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0)
王俊秀;陈满琪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中国社会心态10年
王俊秀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公共风险:概念、理论与实证
王俊秀 著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
王俊秀 ;陈满琪
美好生活蓝皮书: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
王俊秀、陈满琪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