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仁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仁爱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 分册主编
2020-06
版次: 1
ISBN: 9787520207256
定价: 3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8页
字数: 165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8人买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围绕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主题,用通俗的语言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核心价值,包括《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民本: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诚信: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正义:中华文化的道德原则》《和合: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大同:中华文化的社会理想》六册。
      本书以“仁爱”中心,从中华文明史中仁爱的理论发展、中华古典文献中对仁爱的传承、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关于仁爱的经典故事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仁爱”乃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 翟博: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理论、文化、教育研究文章、新闻和文学作品,有50多篇作品在全国及有关方面组织在评选中获奖。撰写、主编、参编的书籍有《法门寺传奇》《教育均衡论》《中国家训经典》等50多部(本)。参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的撰写、统稿,参与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9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2011年3月被国务院授予新闻出版事业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国际儒联理事及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儒学、国学研究,先后参与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2005-2008)、《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2012-2016)等科研项目,先后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儒学新诠》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国学论衡》等。 目录

     

    1        序一 张岂之

    5       序二 楼宇烈

    11       导言 翟 博

     

    001    仁爱思想的渊源、发展和传承

    002   一、“仁”字的基本含义

    004   二、仁爱思想的渊源

    008   三、仁爱思想的发展演变

    030   四、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

    038   五、仁爱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当代意义

    045   经典中的“仁爱”

    046   一、《尚书》

    047   二、《老子》

    051    三、《论语》

    055   四、《郭店楚简》

    057   五、《墨子》

    063   六、《孟子》

    071    七、《庄子》

    073   八、《管子》

    075   九、《荀子》

    079   十、《韩非子》

    084   十一、《吕氏春秋》

    087   十二、《孔子家语》

    090   十三、《孝经》

    093   十四、《礼记》

    098   十五、《大戴礼记》

    100    十六、《新书》

    103    十七、《韩诗外传》

    105    十八、《春秋繁露》

    112     十九、《淮南子》

    115     二十、《盐铁论》

    118     二十一、《说苑》

    120    二十二、《法言》

    123    二十三、《文子》

    125    二十四、《太平经》

    126    二十五、《长短经》

    127    二十六、《昌黎先生集》

    130    二十七、《张载集》

    134    二十八、《二程集》

    139    二十九、《朱子语类》

    144   三十、《传习录》

    149    三十一、《呻吟语》

    153    三十二、《颜元集》

    158    三十三、《孟子字义疏证》

    161     三十四、《庭训格言》

    163    三十五、《论语注》

    167    “仁爱”故事

    168    一、大舜仁孝

    170    二、汤祷桑林

    171     三、网开三面

    172    四、古公亶父仁爱惠民

    173    五、虞芮争田

    174    六、周文王恩及枯骨

    175    七、甘棠遗爱

    176    八、宰我不孝不仁

    177    九、孔子马棚失火

    177    十、孔子葬狗

    178    十一、君子学道则爱人

    179    十二、宓不齐仁爱百姓

    179    十三、智者寿?仁者寿?

    180    十四、子路行仁义

    182    十五、子路行孝

    183    十六、齐景公死马杀人

    184    十七、晏婴以仁谏君

    185    十八、仁德与守礼

    186    十九、仁者无敌

    187    二十、君子远庖厨

    189    二十一、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189    二十二、秦穆公亡马

    190    二十三、邾迁于绎

    191     二十四、吴起爱兵如子

    192    二十五、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

    193    二十六、汉文帝宽厚仁爱

    195    二十七、缇萦救父

    197    二十八、汲黯放粮救民

    198    二十九、文翁仁爱好教化

    199    三十、曹冲救库吏

    200   三十一、刘备携民渡江

    201    三十二、杏林春暖

    202   三十三、唐太宗论止盗

    203   三十四、唐太宗仁爱士兵

    203   三十五、程颐仁爱万物

    204   三十六、苏轼焚券还屋

    205   三十七、郑板桥做官爱民

    206   三十八、仁义胡同

    207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围绕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主题,用通俗的语言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核心价值,包括《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民本: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诚信: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正义:中华文化的道德原则》《和合: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大同:中华文化的社会理想》六册。
      本书以“仁爱”中心,从中华文明史中仁爱的理论发展、中华古典文献中对仁爱的传承、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关于仁爱的经典故事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仁爱”乃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
  • 作者简介:
    翟博: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理论、文化、教育研究文章、新闻和文学作品,有50多篇作品在全国及有关方面组织在评选中获奖。撰写、主编、参编的书籍有《法门寺传奇》《教育均衡论》《中国家训经典》等50多部(本)。参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的撰写、统稿,参与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9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2011年3月被国务院授予新闻出版事业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国际儒联理事及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儒学、国学研究,先后参与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2005-2008)、《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2012-2016)等科研项目,先后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儒学新诠》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国学论衡》等。
  • 目录:
    目录

     

    1        序一 张岂之

    5       序二 楼宇烈

    11       导言 翟 博

     

    001    仁爱思想的渊源、发展和传承

    002   一、“仁”字的基本含义

    004   二、仁爱思想的渊源

    008   三、仁爱思想的发展演变

    030   四、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

    038   五、仁爱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当代意义

    045   经典中的“仁爱”

    046   一、《尚书》

    047   二、《老子》

    051    三、《论语》

    055   四、《郭店楚简》

    057   五、《墨子》

    063   六、《孟子》

    071    七、《庄子》

    073   八、《管子》

    075   九、《荀子》

    079   十、《韩非子》

    084   十一、《吕氏春秋》

    087   十二、《孔子家语》

    090   十三、《孝经》

    093   十四、《礼记》

    098   十五、《大戴礼记》

    100    十六、《新书》

    103    十七、《韩诗外传》

    105    十八、《春秋繁露》

    112     十九、《淮南子》

    115     二十、《盐铁论》

    118     二十一、《说苑》

    120    二十二、《法言》

    123    二十三、《文子》

    125    二十四、《太平经》

    126    二十五、《长短经》

    127    二十六、《昌黎先生集》

    130    二十七、《张载集》

    134    二十八、《二程集》

    139    二十九、《朱子语类》

    144   三十、《传习录》

    149    三十一、《呻吟语》

    153    三十二、《颜元集》

    158    三十三、《孟子字义疏证》

    161     三十四、《庭训格言》

    163    三十五、《论语注》

    167    “仁爱”故事

    168    一、大舜仁孝

    170    二、汤祷桑林

    171     三、网开三面

    172    四、古公亶父仁爱惠民

    173    五、虞芮争田

    174    六、周文王恩及枯骨

    175    七、甘棠遗爱

    176    八、宰我不孝不仁

    177    九、孔子马棚失火

    177    十、孔子葬狗

    178    十一、君子学道则爱人

    179    十二、宓不齐仁爱百姓

    179    十三、智者寿?仁者寿?

    180    十四、子路行仁义

    182    十五、子路行孝

    183    十六、齐景公死马杀人

    184    十七、晏婴以仁谏君

    185    十八、仁德与守礼

    186    十九、仁者无敌

    187    二十、君子远庖厨

    189    二十一、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189    二十二、秦穆公亡马

    190    二十三、邾迁于绎

    191     二十四、吴起爱兵如子

    192    二十五、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

    193    二十六、汉文帝宽厚仁爱

    195    二十七、缇萦救父

    197    二十八、汲黯放粮救民

    198    二十九、文翁仁爱好教化

    199    三十、曹冲救库吏

    200   三十一、刘备携民渡江

    201    三十二、杏林春暖

    202   三十三、唐太宗论止盗

    203   三十四、唐太宗仁爱士兵

    203   三十五、程颐仁爱万物

    204   三十六、苏轼焚券还屋

    205   三十七、郑板桥做官爱民

    206   三十八、仁义胡同

    207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