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的协同与沟通(精装)

中国医改的协同与沟通(精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6
版次: 1
ISBN: 9787519450618
定价: 9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192页
字数: 167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5人买过
  • 本书分为五章,*章是中国医改的经济社会背景,谈论了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民生事业、法治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医改的背景;第二章是医改的多方评价与分析,对历次医改的成败和经验进行了分析讨论;第三章是医改的多方协同机制,讨论了医改的主体是谁,相关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等;第四章是医改多方主体沟通平台的构建,阐述了参与医改的多主体沟通的方式和途径及相关问题;第五章是健康中国的社会合作蓝图,主要探讨了健康中国背景下医改的大方向及多方参与者的合作目标及方式。 王锦帆,教授,人文医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名师,校医患沟通研究中心主任,健康江苏研究院健康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专长:医患沟通学、医学教育、卫生事业管理等。兼职: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医学与哲学》编委、《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特约编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医学与人文)常务编委等。创建医学交叉应用性新学科——医患沟通学,主编我国首部高等学校《医患沟通学》教材,被遴选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及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医患沟通》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医患沟通的共知共享》,主持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慕课《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10次主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医患沟通学教学与实践》系列项目;独家创办我国 “医患沟通”专业网站;主编《诊疗思维实例解析》和《临床思维导引》教材,主译《医学沟通技能教与学》;实施“模拟诊疗法”,科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卫生部《医院医患沟通指南》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医患沟通学》教材获全国医学人文优秀著作奖。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和二等奖2项。 目录导??言第一章??中国医改的经济社会背景一、市场经济对医改的影响二、改革开放对医改的影响三、民生需求对医改的影响四、法治进步对医改的影响五、医学发展对医改的影响六、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改第二章??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创建与发展(1949年—1995年)一、计划经济下的医疗卫生事业二、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三、医改市场化定性的讨论第三章??新世纪后的中国医改之路(2003年—未来)一、新世纪医改起航(2003年—2008年)二、新医改的探索(2009年—2015年)三、新医改的持续发展(2015年—至今)四、新医改历年政策和举措第四章??新医改对医院医患双方及业务的影响一、医院医务人员对新医改认知与评价二、苏北患方对新医改认知与评价三、新医改对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的影响四、新医改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改善五、新医改下江苏患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六、新医改下医学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协同第五章??医改多方主体协同的机制与状态一、建构医改中多方主体沟通平台的思路二、医改多方主体的地位、作用、利益需求及公平效率三、我国多主体医患信息沟通评价指标构建及验证四、新医改下我国医患信息沟通状态调查分析五、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启示六、医改中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亟待自我变革第六章??医改多方主体沟通平台的构建一、医改多方主体沟通平台模型的构建二、扎根理论下我国医患信息沟通影响因子评价三、健康中国下基于网络环境的医患合作路径第七章??健康中国的社会合作蓝图一、中国新时代的健康发展模式二、中国特色的健康社会合作之路三、中国医改与健康治理的关键路径四、中国医改和健康治理的新体系参考文献致??谢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章,*章是中国医改的经济社会背景,谈论了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民生事业、法治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医改的背景;第二章是医改的多方评价与分析,对历次医改的成败和经验进行了分析讨论;第三章是医改的多方协同机制,讨论了医改的主体是谁,相关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等;第四章是医改多方主体沟通平台的构建,阐述了参与医改的多主体沟通的方式和途径及相关问题;第五章是健康中国的社会合作蓝图,主要探讨了健康中国背景下医改的大方向及多方参与者的合作目标及方式。
  • 作者简介:
    王锦帆,教授,人文医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名师,校医患沟通研究中心主任,健康江苏研究院健康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专长:医患沟通学、医学教育、卫生事业管理等。兼职: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医学与哲学》编委、《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特约编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医学与人文)常务编委等。创建医学交叉应用性新学科——医患沟通学,主编我国首部高等学校《医患沟通学》教材,被遴选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及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医患沟通》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医患沟通的共知共享》,主持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慕课《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10次主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医患沟通学教学与实践》系列项目;独家创办我国 “医患沟通”专业网站;主编《诊疗思维实例解析》和《临床思维导引》教材,主译《医学沟通技能教与学》;实施“模拟诊疗法”,科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卫生部《医院医患沟通指南》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医患沟通学》教材获全国医学人文优秀著作奖。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和二等奖2项。
  • 目录:
    目录导??言第一章??中国医改的经济社会背景一、市场经济对医改的影响二、改革开放对医改的影响三、民生需求对医改的影响四、法治进步对医改的影响五、医学发展对医改的影响六、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改第二章??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创建与发展(1949年—1995年)一、计划经济下的医疗卫生事业二、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三、医改市场化定性的讨论第三章??新世纪后的中国医改之路(2003年—未来)一、新世纪医改起航(2003年—2008年)二、新医改的探索(2009年—2015年)三、新医改的持续发展(2015年—至今)四、新医改历年政策和举措第四章??新医改对医院医患双方及业务的影响一、医院医务人员对新医改认知与评价二、苏北患方对新医改认知与评价三、新医改对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的影响四、新医改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改善五、新医改下江苏患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六、新医改下医学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协同第五章??医改多方主体协同的机制与状态一、建构医改中多方主体沟通平台的思路二、医改多方主体的地位、作用、利益需求及公平效率三、我国多主体医患信息沟通评价指标构建及验证四、新医改下我国医患信息沟通状态调查分析五、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启示六、医改中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亟待自我变革第六章??医改多方主体沟通平台的构建一、医改多方主体沟通平台模型的构建二、扎根理论下我国医患信息沟通影响因子评价三、健康中国下基于网络环境的医患合作路径第七章??健康中国的社会合作蓝图一、中国新时代的健康发展模式二、中国特色的健康社会合作之路三、中国医改与健康治理的关键路径四、中国医改和健康治理的新体系参考文献致??谢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