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2019-08
版次: 1
ISBN: 9787520346948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7页
分类: 社会文化
122人买过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六种意识:国情家底意识、历史主流意识、政治法制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共同发展意识、共建共享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的论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重要性、培育渠道等进行了研究。   虎有泽,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攻读法学学士学位(法学专业)、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研究所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民俗学专业)、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民族学专业)。1998年6月后在西北民族大学任职。
      
      尹伟先,甘肃武威人,生于1965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法学博士。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探析
    在新发展理念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机制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
    乌兰夫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与启示
    ——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例
    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以赣闽粤地区的畲族与客家为例
    蒙、汉民族关系研究
    ——以乌拉特后旗为例
    民俗互动与民族交往:对一个乡村仪式的观察与思考
    交往与交融:甘南卓尼县勺哇乡土、藏、汉民族关系研究
    红星一牧场哈萨克牧工兵团意识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施甸布朗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众神守护的家园
    加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用“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浅析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影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
    ——以契丹人为例
    探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基础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和谐共生——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作用的路径分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与路径
    浅析“五个认同”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大历史视域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解读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浅谈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六种意识:国情家底意识、历史主流意识、政治法制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共同发展意识、共建共享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的论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重要性、培育渠道等进行了研究。
  • 作者简介:
      虎有泽,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攻读法学学士学位(法学专业)、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研究所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民俗学专业)、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民族学专业)。1998年6月后在西北民族大学任职。
      
      尹伟先,甘肃武威人,生于1965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法学博士。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目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探析
    在新发展理念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机制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
    乌兰夫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与启示
    ——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例
    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以赣闽粤地区的畲族与客家为例
    蒙、汉民族关系研究
    ——以乌拉特后旗为例
    民俗互动与民族交往:对一个乡村仪式的观察与思考
    交往与交融:甘南卓尼县勺哇乡土、藏、汉民族关系研究
    红星一牧场哈萨克牧工兵团意识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施甸布朗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众神守护的家园
    加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用“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浅析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影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
    ——以契丹人为例
    探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基础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和谐共生——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作用的路径分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与路径
    浅析“五个认同”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大历史视域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解读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浅谈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张家川回族研究(1)
虎有泽、马小军、马慧兰 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张家川回族研究.2
虎有泽;马晓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民族:理论与实证
虎有泽 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张家川回族研究
虎有泽 主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
虎有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