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10
版次: 1
ISBN: 9787559850850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16页
字数: 365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9人买过
  • 本雅明的《神学-政治学残篇》是生命神学现代性的真正开始。这个片断文本包含着解构现代神学政治的所有思想种子。本雅明对弥赛亚王国与世俗秩序的绝对区分,使得神学化的政治与政治化的神学都变得不再可能,都变得“无用”了。
      
      从《神学-政治学残篇》开始,本书踏上了“无用之思”的旅程,这事关现代性的生命疗愈与救赎。
      
      本书探讨的问题是现代哲学如何面对现代性危机。所谓“现代性危机”是对资本主义时代总体异化现象的一种描述,既包括现实世界的动荡与苦难,也意指现代世界“祛魅”以来,艺术“灵晕”的消失和人性上的“无家可归”状态。这种状态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表现得特别明显,身处这一时代的本雅明留下的哲学手稿《神学-政治学残篇》就是面对时代危机的深刻回应。本书以此《残篇》为切入点,解析本雅明思想中对政治神学和暴力的批判,特别揭示了其“自然性”思想与庄子“无用之思”的相通之处,并以此线索连通了中后期海德格尔的反思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进而追问当代哲学重新开始的条件,在层层递进的对话中,探寻思想的出路和余地。     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述十余部,从“无用”出发,撰有《虚薄:杜尚与庄子》《庖丁解牛》《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以及英文著作Chinese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Unthought of Empty。

        夏可君尝试让“无用”“虚化”以及“余让”等中国范畴,生成为当代世界哲学的核心概念。 序言 打开本雅明《神学-政治学残篇》的七封印

    0.1 绝对差异:上帝之国与世俗历史

    0.2 心感:逆转的张力与整体性复原

    0.3 虚无或无用:救赎之道

     

    楔子 种子或灵丹:生命宇宙技术

     

    一 本雅明的无用教义:弥赛亚性与自然性的双重还原

    1.1 未完成的教义论纲

    1.2 弥赛亚的还原

    1.3 沉默自然的还原

     

    二 歌德的诗性源现象:自然的弥赛亚化

    2.1 绝对的文学与自然的幻象

    2.2 纯然生命还原为自然化的生命

    2.3 泪水的面纱与救赎的密码

     

    三 卡夫卡写作的道家化:弥赛亚的自然化

    3.1 诡异之道:“认认真真做某事同时又空无所成”

    3.2 三重解释学:本雅明与卡夫卡写作的中国动机

    3.3 不可摧毁之物:布莱希特与道家式的友善

     

    四 模仿的神学:无意记忆与现代性的救赎

    4.1 艺术作品:在相似与游戏之间

    4.2 主体化的无意识与客体化的铭刻

    4.3 整体性修复的胚胎:自然化的第三记忆

     

    五 变小且消失于图像的“小门”:弥赛亚进入世界的中国式想象

    5.1 布洛赫:弥赛亚来临的中国小门

    5.2 阿多诺:世界的内在化

    5.3 布伯的《聊斋志异》与佛教式“间薄”面纱

    5.4 从变小到消失:姿态的纠正

    5.5 童年之门:中国的瓷器图案

     

    六 本雅明的追忆:做一个庄子式的蝴蝶梦?

    6.1 凯卢瓦的“石头梦”:自然自身的书写

    6.2 本雅明的“蝴蝶梦”:感性的相似性与非感性相似性的

    感通

    6.3“中国哲学之梦”的思想实验:“第五维度”之为“虚托邦”

     

    楔子 天空、大地与海洋的战争

     

    七 弥赛亚式的判教论:弥赛亚自然化的节奏

    7.1 以无用为条件

    7.2 弥赛亚式的判教论

    7.3 时间的世界政治

     

    楔子 上升与下降的同时性

     

    八 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发现无用与集让的民族

    8.1 迟到的中国思想

    8.2 从“另一个开端”走向“第二次转向”

    8.3 本己与陌异的悖论关系

    8.4 为何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被遮蔽了?

    8.5 从存有的终末论到庸用的差异论

    8.6 从争夺走向让予

    8.7 无用的民族:三重“集让”

     

    九 回缩与虚位:与德里达、肖勒姆和庄子一道走向“余让”

    9.1 守护圣名的缺失:上帝的缺位

    9.2 廓纳(khora):到来的虚位

    9.3 余让:虚托邦的敞开

    9.4 中国式禅让:至高主权的让与

    9.5 庄子的余让:神学政治批判的尝试

    9.6 进入廓纳:余让的培育

     

    十 “诡异”:从海德格尔的“差异”到德里达的“延异”及其

    超越

    10.1 存在论差异:早期海德格尔

    10.2 踪迹的延异论:德里达的间隔

    10.3 双重约束: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互为条件

    10.4 绝境的模态:哪里有余地

    10.5“诡异”:有用与无用的庸用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 内容简介:
    本雅明的《神学-政治学残篇》是生命神学现代性的真正开始。这个片断文本包含着解构现代神学政治的所有思想种子。本雅明对弥赛亚王国与世俗秩序的绝对区分,使得神学化的政治与政治化的神学都变得不再可能,都变得“无用”了。
      
      从《神学-政治学残篇》开始,本书踏上了“无用之思”的旅程,这事关现代性的生命疗愈与救赎。
      
      本书探讨的问题是现代哲学如何面对现代性危机。所谓“现代性危机”是对资本主义时代总体异化现象的一种描述,既包括现实世界的动荡与苦难,也意指现代世界“祛魅”以来,艺术“灵晕”的消失和人性上的“无家可归”状态。这种状态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表现得特别明显,身处这一时代的本雅明留下的哲学手稿《神学-政治学残篇》就是面对时代危机的深刻回应。本书以此《残篇》为切入点,解析本雅明思想中对政治神学和暴力的批判,特别揭示了其“自然性”思想与庄子“无用之思”的相通之处,并以此线索连通了中后期海德格尔的反思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进而追问当代哲学重新开始的条件,在层层递进的对话中,探寻思想的出路和余地。
  • 作者简介:
        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述十余部,从“无用”出发,撰有《虚薄:杜尚与庄子》《庖丁解牛》《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以及英文著作Chinese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Unthought of Empty。

        夏可君尝试让“无用”“虚化”以及“余让”等中国范畴,生成为当代世界哲学的核心概念。
  • 目录:
    序言 打开本雅明《神学-政治学残篇》的七封印

    0.1 绝对差异:上帝之国与世俗历史

    0.2 心感:逆转的张力与整体性复原

    0.3 虚无或无用:救赎之道

     

    楔子 种子或灵丹:生命宇宙技术

     

    一 本雅明的无用教义:弥赛亚性与自然性的双重还原

    1.1 未完成的教义论纲

    1.2 弥赛亚的还原

    1.3 沉默自然的还原

     

    二 歌德的诗性源现象:自然的弥赛亚化

    2.1 绝对的文学与自然的幻象

    2.2 纯然生命还原为自然化的生命

    2.3 泪水的面纱与救赎的密码

     

    三 卡夫卡写作的道家化:弥赛亚的自然化

    3.1 诡异之道:“认认真真做某事同时又空无所成”

    3.2 三重解释学:本雅明与卡夫卡写作的中国动机

    3.3 不可摧毁之物:布莱希特与道家式的友善

     

    四 模仿的神学:无意记忆与现代性的救赎

    4.1 艺术作品:在相似与游戏之间

    4.2 主体化的无意识与客体化的铭刻

    4.3 整体性修复的胚胎:自然化的第三记忆

     

    五 变小且消失于图像的“小门”:弥赛亚进入世界的中国式想象

    5.1 布洛赫:弥赛亚来临的中国小门

    5.2 阿多诺:世界的内在化

    5.3 布伯的《聊斋志异》与佛教式“间薄”面纱

    5.4 从变小到消失:姿态的纠正

    5.5 童年之门:中国的瓷器图案

     

    六 本雅明的追忆:做一个庄子式的蝴蝶梦?

    6.1 凯卢瓦的“石头梦”:自然自身的书写

    6.2 本雅明的“蝴蝶梦”:感性的相似性与非感性相似性的

    感通

    6.3“中国哲学之梦”的思想实验:“第五维度”之为“虚托邦”

     

    楔子 天空、大地与海洋的战争

     

    七 弥赛亚式的判教论:弥赛亚自然化的节奏

    7.1 以无用为条件

    7.2 弥赛亚式的判教论

    7.3 时间的世界政治

     

    楔子 上升与下降的同时性

     

    八 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发现无用与集让的民族

    8.1 迟到的中国思想

    8.2 从“另一个开端”走向“第二次转向”

    8.3 本己与陌异的悖论关系

    8.4 为何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被遮蔽了?

    8.5 从存有的终末论到庸用的差异论

    8.6 从争夺走向让予

    8.7 无用的民族:三重“集让”

     

    九 回缩与虚位:与德里达、肖勒姆和庄子一道走向“余让”

    9.1 守护圣名的缺失:上帝的缺位

    9.2 廓纳(khora):到来的虚位

    9.3 余让:虚托邦的敞开

    9.4 中国式禅让:至高主权的让与

    9.5 庄子的余让:神学政治批判的尝试

    9.6 进入廓纳:余让的培育

     

    十 “诡异”:从海德格尔的“差异”到德里达的“延异”及其

    超越

    10.1 存在论差异:早期海德格尔

    10.2 踪迹的延异论:德里达的间隔

    10.3 双重约束: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互为条件

    10.4 绝境的模态:哪里有余地

    10.5“诡异”:有用与无用的庸用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隔空对谈
[俄]根纳季·艾基,新民说出品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乡墅中的居止
新民说 出品;[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驯服时间:捕捉时光之旅
新民说 出品;[英]尼古拉斯·福克斯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鲁迅研究”系列:晚年鲁迅与民国政治文化
郝庆军 著,新民说出品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绚烂的空无:艾米莉·狄金森的信封诗
(美)艾米莉·狄金森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沈祖棻全集(函套版全五卷)
沈祖棻 著,张春晓 主编,新民说出品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沈祖棻全集:涉江诗词集
沈祖棻 作者;张春晓 主编;程千帆 笺注;新民说 出品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爱,海(上下册)
[法]帕斯卡·基尼亚尔 Pascal Quignard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沈祖棻全集:书札拾零 子苾日记
沈祖棻 著;张春晓 主编;新民说 出品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我们互诉黑暗之语:英格博格·巴赫曼与保罗·策兰的相恋往事
[德]赫尔穆特·伯蒂格 著;新民说 出品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未曾叙说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事案件案由规定适用指引(2023年版)上下册
人民法院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余让与诡异:世界哲学的重新开端
夏可君 著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烟影与面纱
夏可君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新民说·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
夏可君 著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
夏可君 著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夏可君 著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书写的逸乐
夏可君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虚薄 杜尚与庄子
夏可君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姿势的诗学
夏可君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余像绘画:——论罗奇与赵峥嵘的作品
夏可君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中庸》的时间解释学
夏可君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幻像与生命:《庄子》的变异书写
夏可君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
无尽的书写
夏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