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1999-2013)

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1999-2013)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11
版次: 1
ISBN: 9787516150177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4页
字数: 25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人买过
  •   《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1999-2013)》借鉴与运用西方国家政策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结构一行为”互动的视角出发,建构了“执行结构一政策执行一执行结果”的政府改革政策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此分析框架解释、分析了宁波市1999—2013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案例,并对削减审批事项、联合审批等审改政策的执行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作者通过描述、解释和分析宁波市审改的由起,政策执行结构的初步确立,审改政策执行结构从A模式向A+B模式、再从A+B模式向A'模式两次转换过程中改革决策团体和改革执行团体之间的权力互动,解释了宁波市削减审批事项成功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审改面临困境的原因。在上述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执行结构转换下的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政府改革政策执行的若干建议。   龚虹波,1972年生,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市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兼职顾问。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宁波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改革与公共政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社会科学战线》、《公共管理学报》、《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被评为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政府改革研究进路
    二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本书的创新及研究进路
    一本书的创新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本书结构

    第二章寻找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
    第一节已有理论模型的缺陷
    一无法解释政府改革的“怪圈”现象
    二忽略的政府改革政策的特殊性
    三遗漏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建构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的挑战

    第三章政府改革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结构
    一“有限分权”的正式执行结构
    二“关系主导”的非正式执行结构
    三四种执行结构模式
    第二节执行结构中的政策执行
    一政策执行参与团体的分类
    二行动者的权力资源
    三行动者的策略选择和集体行动
    第三节“执行结构-政策执行-执行结果”的分析框架
    一“执行结构-政策执行-执行结果”的分析框架
    二分析框架的变量体系
    三分析框架的逻辑合理性论证
    四分析框架经验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第四章宁波市审改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1999-2013)
    第一节审改由起:执行结构的初步确立
    一自发行动团体的缺失
    二A模式与行动团体的权力关系
    三B模式与行动团体的权力关系
    第二节审改过程:执行结构转换与权力互动
    一削减审批事项:A模式向A+B模式转换
    二规范政府行为:A+B模式向A'模式转换
    三审改中的变奏曲:A-B模式下的“关系利剑”
    第三节审改结果和未来:结构转换与政策执行结果
    一A+B模式下的审改结果
    二A'模式下的审改结果
    三A+B→A'→A'+B→A''模式转换

    第五章中国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
    第一节执行结构转换的动力学
    一原动力:改革决策团体
    二随机因素:权力互动过程的影响
    三反馈机制:执行结果的经验积累
    第二节权力互动的行为模式
    一改革决策团体的行为模式
    二改革执行团体的行为模式
    第三节影响政府改革政策执行成败变量的分析
    一执行结构转换的影响
    二权力互动的影响
    三推进政府改革政策执行的若干结论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理论创新与适用范围
    第三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1999-2013)》借鉴与运用西方国家政策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结构一行为”互动的视角出发,建构了“执行结构一政策执行一执行结果”的政府改革政策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此分析框架解释、分析了宁波市1999—2013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案例,并对削减审批事项、联合审批等审改政策的执行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作者通过描述、解释和分析宁波市审改的由起,政策执行结构的初步确立,审改政策执行结构从A模式向A+B模式、再从A+B模式向A'模式两次转换过程中改革决策团体和改革执行团体之间的权力互动,解释了宁波市削减审批事项成功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审改面临困境的原因。在上述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执行结构转换下的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政府改革政策执行的若干建议。
  • 作者简介:
      龚虹波,1972年生,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市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兼职顾问。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宁波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改革与公共政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社会科学战线》、《公共管理学报》、《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被评为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政府改革研究进路
    二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本书的创新及研究进路
    一本书的创新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本书结构

    第二章寻找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
    第一节已有理论模型的缺陷
    一无法解释政府改革的“怪圈”现象
    二忽略的政府改革政策的特殊性
    三遗漏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建构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的挑战

    第三章政府改革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结构
    一“有限分权”的正式执行结构
    二“关系主导”的非正式执行结构
    三四种执行结构模式
    第二节执行结构中的政策执行
    一政策执行参与团体的分类
    二行动者的权力资源
    三行动者的策略选择和集体行动
    第三节“执行结构-政策执行-执行结果”的分析框架
    一“执行结构-政策执行-执行结果”的分析框架
    二分析框架的变量体系
    三分析框架的逻辑合理性论证
    四分析框架经验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第四章宁波市审改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1999-2013)
    第一节审改由起:执行结构的初步确立
    一自发行动团体的缺失
    二A模式与行动团体的权力关系
    三B模式与行动团体的权力关系
    第二节审改过程:执行结构转换与权力互动
    一削减审批事项:A模式向A+B模式转换
    二规范政府行为:A+B模式向A'模式转换
    三审改中的变奏曲:A-B模式下的“关系利剑”
    第三节审改结果和未来:结构转换与政策执行结果
    一A+B模式下的审改结果
    二A'模式下的审改结果
    三A+B→A'→A'+B→A''模式转换

    第五章中国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
    第一节执行结构转换的动力学
    一原动力:改革决策团体
    二随机因素:权力互动过程的影响
    三反馈机制:执行结果的经验积累
    第二节权力互动的行为模式
    一改革决策团体的行为模式
    二改革执行团体的行为模式
    第三节影响政府改革政策执行成败变量的分析
    一执行结构转换的影响
    二权力互动的影响
    三推进政府改革政策执行的若干结论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理论创新与适用范围
    第三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