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

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5-08
版次: 1
ISBN: 9787117069496
定价: 1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8页
字数: 234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73人买过
  •   本书以中医诊断学五版和六版教材为蓝本。共分10章,即绪论、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它将内中重点、难点、疑点共拟定150个题目,并力求结合中医临床,运用对中医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本书是以现行《中医诊断学》教材为蓝本编写而成的。全书分绪论、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十章。书中对《中医诊断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共拟定150个题目。根据错者改之、缺者补之、疑难者解析之的原则,结合临床,运用中医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辨析、阐释,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提高其对疾病的诊察和辨证水平。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1绪论1
    1.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
    1.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3
    1.3病、证、症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5
    2问诊7
    2.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辨析7
    2.2恶寒与畏寒之辨9
    2.3论寒热往来10
    2.4潮热的含义及各种潮热产生的机制13
    2.5微热的类型及产生机制16
    2.6辨汗求因18
    2.7辨痛求因21
    2.8机体不同部位疼痛病因概要25
    2.9眩晕及其病因辨析29
    2.10心悸及其病因辨析30
    2.11胁胀、脘痞辨析32
    2.12腹胀病因辨析33
    2.13身重与麻木辨析36
    2.14耳鸣、重听、耳聋病因辨析38
    2.15失眠与嗜睡辨析40
    2.16口渴欲饮与渴不多饮病因辨析43
    2.17食欲异常的临床意义45
    2.18便秘与泄泻病因辨析48
    2.19便质异常和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51
    2.20尿量和尿次异常的临床意义54
    2.21排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56
    2.22月经病病因探析59
    3望诊65
    3.1神与望神65
    3.2假神与重病好转之辨68
    ……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医诊断学五版和六版教材为蓝本。共分10章,即绪论、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它将内中重点、难点、疑点共拟定150个题目,并力求结合中医临床,运用对中医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本书是以现行《中医诊断学》教材为蓝本编写而成的。全书分绪论、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十章。书中对《中医诊断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共拟定150个题目。根据错者改之、缺者补之、疑难者解析之的原则,结合临床,运用中医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辨析、阐释,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提高其对疾病的诊察和辨证水平。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 目录:
    1绪论1
    1.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
    1.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3
    1.3病、证、症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5
    2问诊7
    2.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辨析7
    2.2恶寒与畏寒之辨9
    2.3论寒热往来10
    2.4潮热的含义及各种潮热产生的机制13
    2.5微热的类型及产生机制16
    2.6辨汗求因18
    2.7辨痛求因21
    2.8机体不同部位疼痛病因概要25
    2.9眩晕及其病因辨析29
    2.10心悸及其病因辨析30
    2.11胁胀、脘痞辨析32
    2.12腹胀病因辨析33
    2.13身重与麻木辨析36
    2.14耳鸣、重听、耳聋病因辨析38
    2.15失眠与嗜睡辨析40
    2.16口渴欲饮与渴不多饮病因辨析43
    2.17食欲异常的临床意义45
    2.18便秘与泄泻病因辨析48
    2.19便质异常和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51
    2.20尿量和尿次异常的临床意义54
    2.21排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56
    2.22月经病病因探析59
    3望诊65
    3.1神与望神65
    3.2假神与重病好转之辨68
    ……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
中医诊断基本功与临床
庄泽澄、庄欣、月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