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1
版次: 1
ISBN: 9787502454388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7页
字数: 26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4人买过
  •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介绍了矿区软岩巷道工程的地质特征、软岩类型、工程力学特性和巷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及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详细论述了软岩工程控制理论,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支护方式;对大松动圈软岩进行了研究,采用RFPA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初始设计、参数优化、工程监测、信息反馈修正,使支护设计更加科学可靠。同时配合内容列举了相应的工程实例。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可供矿山、铁路、交通、水利、石油、建筑等部门从事地层控制,巷道、隧道、硐室、地下岩体支护控制和岩土工程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上篇软岩控制理论
    1我国软岩概况及软岩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1.1中国的聚煤期
    1.2中国的主要含煤地层
    1.2.1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
    1.2.2中生代含煤地层
    1.2.3新生代含煤地层
    1.3中国煤矿床的分布
    1.4我国煤矿软岩的赋存特点
    1.4.1地理分布范围广
    1.4.2跨越地质年代长
    1.4.3成因和结构复杂
    1.5软岩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1.5.1软岩工程技术的发展
    1.5.2软岩工程支护技术的进展
    1.5.3软岩工程支护理论学派百花齐放

    2软岩的概念及其分类
    2.1软岩的概念
    2.1.1概述
    2.1.2地质软岩的概念
    2.1.3工程软岩的概念
    2.1.4工程软岩和地质软岩的关系
    2.2软岩的基本力学属性
    2.2.1软化临界荷载
    2.2.2软化临界深度
    2.2.3软岩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2.2.4软化临界荷载与软化临界深度的确定方法
    2.3软岩的工程分类体系
    2.3.1软岩的矿井分类
    2.3.2软岩分类与分级
    2.3.3软岩软化程度分类
    2.3.4软岩的软化路径及软化状态议程表

    3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3.1软岩的成分
    3.1.1软岩粒组及粒度成分
    3.1.2软岩中矿物成分的类型
    3.1.3矿物成分与粒相的关系
    3.2软岩中的膨胀性矿物及其特征
    3.2.1软岩中的膨胀性矿物
    3.2.2软岩膨胀性矿物的物理化学特征
    3.2.3软岩膨胀性矿物的水理特征
    3.2.4软岩膨胀性矿物的力学特征
    3.2.5软岩膨胀性矿物的微观结构特征
    3.3我国膨胀软岩的赋存特点
    3.3.1沉积型泥质膨胀软岩
    3.3.2蒙脱石化中基性火成岩类膨胀软岩
    3.3.3蒙脱石化凝灰岩类膨胀软岩
    3.3.4断层泥类膨胀软岩
    3.4软岩的力学特性
    3.4.1软岩的单轴抗压特性
    3.4.2软岩的抗拉强度特性
    3.4.3软岩的三轴抗压力学特性
    3.5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
    3.5.1可塑性
    3.5.2膨胀性
    3.5.3崩解性
    3.5.4流变性
    3.5.5易扰动性
    3.6软岩的抗剪强度恢复

    4软岩控制理论概况
    4.1巷道破坏现象
    4.2巷道破坏原因
    4.2.1地应力
    4.2.2岩性
    4.2.3巷道支护强度
    4.3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4.3.1工程类比法
    4.3.2理论计算法
    4.3.3现场监控法
    4.3.4实验室模拟法
    4.3.5大松动圈软岩的控制技术
    4.4巷道围岩分类
    4.4.1分类目的及原则
    4.4.2分类方法

    5大松动圈围岩(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5.1软岩工程的特征及判定
    5.1.1“软岩工程”矿压显现工程特征及其范畴
    5.1.2软岩工程分类及判定
    5.2大松动圈软岩工程类型及支护对策
    5.2.1碎胀型软岩
    5.2.2水胀型软岩
    5.2.3复合型软岩
    5.2.4大松动圈软岩支护对策
    5.3软岩支护的工程监测
    5.3.1软岩工程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5.3.2常规观测内容及方法

    6软岩巷道的支护形式及控制方法
    6.1软岩巷道锚喷支护
    6.1.1锚喷支护原理
    6.1.2锚喷支护设计原则
    6.1.3锚杆加固设计原则
    6.2软岩巷道矿工钢支护
    6.2.1矿用工字钢
    6.2.2U形钢
    6.2.3其他矿用支护钢材
    6.2.4支架附件及配套机具
    6.2.5软岩巷道工钢支护分析
    6.3软岩巷道围岩改性增强技术研究
    6.3.1锚注改性增强机理分析与研究
    6.3.2锚注改性增强加固的力学机制
    6.3.3锚注改性增强围岩变形的黏弹性分析
    6.3.4锚注锚杆的创新研究
    6.3.5注浆工艺流程
    6.3.6注浆工作注意事项

    7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研究
    7.1现场调查和测试内容
    7.2巷道围岩强度
    7.2.1测站布置
    7.2.2测点布置
    ……
    下篇工程应用
  • 内容简介: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介绍了矿区软岩巷道工程的地质特征、软岩类型、工程力学特性和巷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及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详细论述了软岩工程控制理论,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支护方式;对大松动圈软岩进行了研究,采用RFPA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初始设计、参数优化、工程监测、信息反馈修正,使支护设计更加科学可靠。同时配合内容列举了相应的工程实例。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可供矿山、铁路、交通、水利、石油、建筑等部门从事地层控制,巷道、隧道、硐室、地下岩体支护控制和岩土工程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 目录:
    上篇软岩控制理论
    1我国软岩概况及软岩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1.1中国的聚煤期
    1.2中国的主要含煤地层
    1.2.1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
    1.2.2中生代含煤地层
    1.2.3新生代含煤地层
    1.3中国煤矿床的分布
    1.4我国煤矿软岩的赋存特点
    1.4.1地理分布范围广
    1.4.2跨越地质年代长
    1.4.3成因和结构复杂
    1.5软岩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1.5.1软岩工程技术的发展
    1.5.2软岩工程支护技术的进展
    1.5.3软岩工程支护理论学派百花齐放

    2软岩的概念及其分类
    2.1软岩的概念
    2.1.1概述
    2.1.2地质软岩的概念
    2.1.3工程软岩的概念
    2.1.4工程软岩和地质软岩的关系
    2.2软岩的基本力学属性
    2.2.1软化临界荷载
    2.2.2软化临界深度
    2.2.3软岩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2.2.4软化临界荷载与软化临界深度的确定方法
    2.3软岩的工程分类体系
    2.3.1软岩的矿井分类
    2.3.2软岩分类与分级
    2.3.3软岩软化程度分类
    2.3.4软岩的软化路径及软化状态议程表

    3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3.1软岩的成分
    3.1.1软岩粒组及粒度成分
    3.1.2软岩中矿物成分的类型
    3.1.3矿物成分与粒相的关系
    3.2软岩中的膨胀性矿物及其特征
    3.2.1软岩中的膨胀性矿物
    3.2.2软岩膨胀性矿物的物理化学特征
    3.2.3软岩膨胀性矿物的水理特征
    3.2.4软岩膨胀性矿物的力学特征
    3.2.5软岩膨胀性矿物的微观结构特征
    3.3我国膨胀软岩的赋存特点
    3.3.1沉积型泥质膨胀软岩
    3.3.2蒙脱石化中基性火成岩类膨胀软岩
    3.3.3蒙脱石化凝灰岩类膨胀软岩
    3.3.4断层泥类膨胀软岩
    3.4软岩的力学特性
    3.4.1软岩的单轴抗压特性
    3.4.2软岩的抗拉强度特性
    3.4.3软岩的三轴抗压力学特性
    3.5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
    3.5.1可塑性
    3.5.2膨胀性
    3.5.3崩解性
    3.5.4流变性
    3.5.5易扰动性
    3.6软岩的抗剪强度恢复

    4软岩控制理论概况
    4.1巷道破坏现象
    4.2巷道破坏原因
    4.2.1地应力
    4.2.2岩性
    4.2.3巷道支护强度
    4.3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4.3.1工程类比法
    4.3.2理论计算法
    4.3.3现场监控法
    4.3.4实验室模拟法
    4.3.5大松动圈软岩的控制技术
    4.4巷道围岩分类
    4.4.1分类目的及原则
    4.4.2分类方法

    5大松动圈围岩(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5.1软岩工程的特征及判定
    5.1.1“软岩工程”矿压显现工程特征及其范畴
    5.1.2软岩工程分类及判定
    5.2大松动圈软岩工程类型及支护对策
    5.2.1碎胀型软岩
    5.2.2水胀型软岩
    5.2.3复合型软岩
    5.2.4大松动圈软岩支护对策
    5.3软岩支护的工程监测
    5.3.1软岩工程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5.3.2常规观测内容及方法

    6软岩巷道的支护形式及控制方法
    6.1软岩巷道锚喷支护
    6.1.1锚喷支护原理
    6.1.2锚喷支护设计原则
    6.1.3锚杆加固设计原则
    6.2软岩巷道矿工钢支护
    6.2.1矿用工字钢
    6.2.2U形钢
    6.2.3其他矿用支护钢材
    6.2.4支架附件及配套机具
    6.2.5软岩巷道工钢支护分析
    6.3软岩巷道围岩改性增强技术研究
    6.3.1锚注改性增强机理分析与研究
    6.3.2锚注改性增强加固的力学机制
    6.3.3锚注改性增强围岩变形的黏弹性分析
    6.3.4锚注锚杆的创新研究
    6.3.5注浆工艺流程
    6.3.6注浆工作注意事项

    7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研究
    7.1现场调查和测试内容
    7.2巷道围岩强度
    7.2.1测站布置
    7.2.2测点布置
    ……
    下篇工程应用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筑面板堆石坝技术
周小文 编;蒋涛;付军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大变形力学分析:原理、软件、实例
何满潮、陈新、周永发、宋彦琦 著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隧道变形主动支护控制
汪波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地层中井筒控制冻结理论与实践
张勇、王怀华、张忠富、王清虎、石荣剑 著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特性及输水隧洞支护效果研究:以宁夏固原饮水安全水源工程为例
黄志全 著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隧道风险控制与管理
张修和 编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硬土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路新景 著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与水相互作用及吸水软化效应
张娜;王帅栋;任禹鑫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与动压巷道围岩控制
余伟健、袁越、王卫军、赵志强 编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隧洞设计与施工技术
赵长海 著;张立德;周小兵
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
软岩隧道变形特性和施工对策
陈亮 著;陈寿根;杨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