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学(第2版)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学(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1-11
版次: 2
ISBN: 9787300145037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5页
字数: 49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4人买过
  •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学(第2版)》2007年6月出版后,承蒙同行先进的支持与广大读者的厚爱,次年即获北京市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四年来已数次重印,发行量在同类教材中名列前茅。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当初编写该教材力图体现的特色:“注重犯罪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融合知识性与学术性,努力反映犯罪学发展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在实践呼吁理性认识和应对犯罪的社会变革时期,在我国犯罪学自身尚处于进一步发展、全社会犯罪学意识亟待提升的历史阶段,能为促进犯罪学教学研究与犯罪学知识的传播作出点有益的贡献,无疑是对本书全体编写者最好的回报与鼓励。
    本次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为了及时反映理论研究新成果和突出犯罪实践问题,调整了第五章的结构顺序,并对“未成年人犯罪”与“有组织犯罪”两节进行了重写;修改和完善了第二、四、六、七、十章的部分内容;更新了部分犯罪统计数据,并对相关章节的思考问题与参考文献进行了补充。 张远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访问学者(1994.9-1995.8)、巴黎第二大学犯罪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1999.12-2000.6)。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代表性学术成果:《犯罪研究的新视野:从事实、观念到规范》(法律出版社,2010)、《犯罪学原理》(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废除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撰写本书第一、四、九、十、十一及第五章一、二节)。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犯罪学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学中的犯罪
    第三节犯罪学与其他刑事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犯罪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第二节犯罪生物学理论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犯罪社会学理论
    第五节其他犯罪学理论

    第二编犯罪现象论
    第三章犯罪现象的构成
    第一节犯罪现象概述
    第二节犯罪人
    第三节犯罪行为
    第四节犯罪被害人
    第四章犯罪现象的测量
    第一节犯罪测量的价值
    第二节犯罪测量中的犯罪黑数
    第三节我国现阶段的犯罪状况
    第五章犯罪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未成年人犯罪
    第二节有组织犯罪
    第三节网络犯罪
    第四节贪利性犯罪
    第五节暴力犯罪
    第六节无被害人犯罪

    第三编犯罪原因论
    第六章犯罪原因概述
    第一节犯罪原因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原因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犯罪原因研究的原则
    第七章社会因素与犯罪
    第一节文化因素与犯罪
    第二节政治因素与犯罪
    第三节经济因素与犯罪
    第四节大众传媒与犯罪
    第五节微观环境与犯罪
    第八章性别、年龄与犯罪
    第一节性别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二节年龄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九章时间、空间与犯罪
    第一节时间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二节空间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三节城市与农村犯罪比较
    ……
    第四编犯罪预防论
  • 内容简介: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学(第2版)》2007年6月出版后,承蒙同行先进的支持与广大读者的厚爱,次年即获北京市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四年来已数次重印,发行量在同类教材中名列前茅。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当初编写该教材力图体现的特色:“注重犯罪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融合知识性与学术性,努力反映犯罪学发展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在实践呼吁理性认识和应对犯罪的社会变革时期,在我国犯罪学自身尚处于进一步发展、全社会犯罪学意识亟待提升的历史阶段,能为促进犯罪学教学研究与犯罪学知识的传播作出点有益的贡献,无疑是对本书全体编写者最好的回报与鼓励。
    本次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为了及时反映理论研究新成果和突出犯罪实践问题,调整了第五章的结构顺序,并对“未成年人犯罪”与“有组织犯罪”两节进行了重写;修改和完善了第二、四、六、七、十章的部分内容;更新了部分犯罪统计数据,并对相关章节的思考问题与参考文献进行了补充。
  • 作者简介:
    张远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访问学者(1994.9-1995.8)、巴黎第二大学犯罪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1999.12-2000.6)。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代表性学术成果:《犯罪研究的新视野:从事实、观念到规范》(法律出版社,2010)、《犯罪学原理》(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废除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撰写本书第一、四、九、十、十一及第五章一、二节)。
  • 目录: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犯罪学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学中的犯罪
    第三节犯罪学与其他刑事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犯罪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第二节犯罪生物学理论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犯罪社会学理论
    第五节其他犯罪学理论

    第二编犯罪现象论
    第三章犯罪现象的构成
    第一节犯罪现象概述
    第二节犯罪人
    第三节犯罪行为
    第四节犯罪被害人
    第四章犯罪现象的测量
    第一节犯罪测量的价值
    第二节犯罪测量中的犯罪黑数
    第三节我国现阶段的犯罪状况
    第五章犯罪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未成年人犯罪
    第二节有组织犯罪
    第三节网络犯罪
    第四节贪利性犯罪
    第五节暴力犯罪
    第六节无被害人犯罪

    第三编犯罪原因论
    第六章犯罪原因概述
    第一节犯罪原因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原因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犯罪原因研究的原则
    第七章社会因素与犯罪
    第一节文化因素与犯罪
    第二节政治因素与犯罪
    第三节经济因素与犯罪
    第四节大众传媒与犯罪
    第五节微观环境与犯罪
    第八章性别、年龄与犯罪
    第一节性别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二节年龄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九章时间、空间与犯罪
    第一节时间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二节空间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第三节城市与农村犯罪比较
    ……
    第四编犯罪预防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