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4
版次: 1
ISBN: 9787516158999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2页
字数: 23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在福利现代化道路上,西方发达国家走上了福利主义之路,中国选择的是民生主义路线,《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从适度普惠视角探讨中国福利现代化问题。阐释了中国民生主义与西方福利主义的不同要义,从覆盖面、保障度、规模性、包容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社会福利评价指标,考察了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增支、扩面、提标、充权、均化、共享”,做大并分好“福利蛋糕”,解决福利总量不足及存量分配不公等问题,最大化发挥福利所蕴含的智力生产与社会投资的长期效应,建设与中等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民生社会。   刘敏,1982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深圳市社会科学专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参与和主持10余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多项成果获省级荣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何以可为?
    (一)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公平的现实需求
    (三)民生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何以可能?
    (一)经济发展水平
    (二)财政收入规模
    (三)民生基础条件
    四研究问题及其理论与政策意义

    第二章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要义
    一普惠型社会福利概念源起
    (一)社会福利类型划分
    (二)社会福利模式转型
    二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选择
    (一)社会福利本土化理论构想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界定
    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要义
    (一)“适度福利”
    (二)“弱者优先”
    (三)“基本保障”
    (四)“全民共享”
    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政策路径
    (一)确立以需为本的福利原则
    (二)建立多元责任分担机制
    (三)推动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
    (四)建立整合型大福利制度
    五福利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命题

    第三章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评价指标
    一社会福利评价指标研究
    (一)社会保障指标研究
    (二)民生指标研究
    (三)小康社会指标研究
    (四)幸福指数研究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设计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二)社会福利指标设计原则
    (三)社会福利指标评价项目
    (四)社会福利指标设计框架
    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社会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二)社会福利指数计算方法
    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分析
    (一)覆盖面指标表现
    (二)保障度指标表现
    (三)规模性指标表现
    (四)包容性指标表现
    五初步结论与启示意义

    第四章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成效与对策
    一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目标的提出
    (一)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

    第五章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误区与路径
    第六章京沪粤苏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第七章深圳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第八章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第九章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在福利现代化道路上,西方发达国家走上了福利主义之路,中国选择的是民生主义路线,《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从适度普惠视角探讨中国福利现代化问题。阐释了中国民生主义与西方福利主义的不同要义,从覆盖面、保障度、规模性、包容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社会福利评价指标,考察了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增支、扩面、提标、充权、均化、共享”,做大并分好“福利蛋糕”,解决福利总量不足及存量分配不公等问题,最大化发挥福利所蕴含的智力生产与社会投资的长期效应,建设与中等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民生社会。
  • 作者简介:
      刘敏,1982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深圳市社会科学专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参与和主持10余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多项成果获省级荣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何以可为?
    (一)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公平的现实需求
    (三)民生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何以可能?
    (一)经济发展水平
    (二)财政收入规模
    (三)民生基础条件
    四研究问题及其理论与政策意义

    第二章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要义
    一普惠型社会福利概念源起
    (一)社会福利类型划分
    (二)社会福利模式转型
    二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选择
    (一)社会福利本土化理论构想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界定
    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要义
    (一)“适度福利”
    (二)“弱者优先”
    (三)“基本保障”
    (四)“全民共享”
    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政策路径
    (一)确立以需为本的福利原则
    (二)建立多元责任分担机制
    (三)推动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
    (四)建立整合型大福利制度
    五福利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命题

    第三章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评价指标
    一社会福利评价指标研究
    (一)社会保障指标研究
    (二)民生指标研究
    (三)小康社会指标研究
    (四)幸福指数研究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设计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二)社会福利指标设计原则
    (三)社会福利指标评价项目
    (四)社会福利指标设计框架
    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社会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二)社会福利指数计算方法
    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分析
    (一)覆盖面指标表现
    (二)保障度指标表现
    (三)规模性指标表现
    (四)包容性指标表现
    五初步结论与启示意义

    第四章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成效与对策
    一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目标的提出
    (一)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

    第五章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误区与路径
    第六章京沪粤苏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第七章深圳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第八章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第九章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西夏诗文全编
刘敏 主编 聂鸿音 著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重构
刘敏 段增勇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法国教育观察(2016—2020)(扩大教育开放与国家发展丛书)
刘敏 周政 著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CorelDRAW在地图与规划制图中的应用教程
刘敏 主编;孟万忠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核生化防护技术丛书:生物检验分析技术
刘敏 著;陈高云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慢性肾脏病随访管理实用手册
刘敏 著;马登艳、马登艳、刘敏 编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青少年运动减肥及肥胖相关慢病防治实证研究
刘敏 编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档案工作实务研究
刘敏 著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从均等化到品质共享
刘敏 著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万千教育·幼儿园文案撰写规范与技巧
刘敏 著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
刘敏 著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社会发展论
刘敏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