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12
版次: 1
ISBN: 9787562050797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1页
字数: 20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9人买过
  •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是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从法治话语入手来研究法治文化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将法治话语置于整个法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从中国法治话语的现状出发,从法治与话语、法治话语的科学内涵、法治话语非法制化现象的实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法治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现实意义。   宋春香,女,1975年出生,黑龙江省龙江县人,先后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现工作于中国政法大学。曾参编著作1部,公开出版《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他者文化语境中的狂欢理论》《巴赫金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论》个人专著3部,发表相关理论文章20余篇。 自序话语狂欢的迷茫与思索
    导论问题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目的
    四、理论价值
    五、实践意义

    第一章法治与话语
    第一节话语内涵的多维释义
    一、语言学层面的话语
    二、语言哲学层面的话语
    第二节法治与话语的关系
    一、学理关系:法学中的语言学转向
    二、文化关系:法治文明与话语文明
    三、话语关系:法治是一种公共话语

    第二章法治话语的币斗学内涵
    第一节法治话语的概念释义
    一、法治话语与法律语言
    二、法治话语与法治语言
    三、法治话语与法治思维
    四、法治话语与法治精神
    五、法治话语与法治理想
    六、法治话语与非法治话语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法治话语的生成条件
    一、法治话语生成的经济条件:市场经济的形成
    二、法治话语生成的政治条件:法治国家的形成
    三、法治话语生成的文化条件:法治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法治话语的主体类型
    一、精英话语
    二、官方话语
    三、法律人话语
    四、大众话语
    第四节法治话语的影响作用
    一、法治话语的正迁移影响
    二、非法治话语的负迁移影响

    第三章“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当代法治话语形态为例
    第一节“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举要
    一、淡化民主意识的独白式话语
    二、流露人治色彩的官僚式话语
    三、充满极左思想的恐吓式话语
    四、行政干预司法的特权式话语
    第二节“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原因剖析
    一、原因之一:法治信仰的淡漠
    二、原因之二:人治传统的影响
    三、原因之三:人文精神的缺失
    第三节应对“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的人文思路
    一、走出霸权式话语思维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二、强化精英话语阐释者的人文情怀,明确法科高层次人才的人文使命
    三、细化法律人话语的人文操守,增强法治实践中的人文智慧
    四、强化大众话语的法治意识,积极塑造中国公民的人文品格
    结语
    一、对话多元主体,树立在共识基础上的法治信仰
    二、优化法治机制,搭建法治话语系统的公共平台
    三、推动教学改革,拓展法学教育内容的语言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 内容简介: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是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从法治话语入手来研究法治文化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将法治话语置于整个法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从中国法治话语的现状出发,从法治与话语、法治话语的科学内涵、法治话语非法制化现象的实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法治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现实意义。
  • 作者简介:
      宋春香,女,1975年出生,黑龙江省龙江县人,先后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现工作于中国政法大学。曾参编著作1部,公开出版《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他者文化语境中的狂欢理论》《巴赫金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论》个人专著3部,发表相关理论文章20余篇。
  • 目录:
    自序话语狂欢的迷茫与思索
    导论问题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目的
    四、理论价值
    五、实践意义

    第一章法治与话语
    第一节话语内涵的多维释义
    一、语言学层面的话语
    二、语言哲学层面的话语
    第二节法治与话语的关系
    一、学理关系:法学中的语言学转向
    二、文化关系:法治文明与话语文明
    三、话语关系:法治是一种公共话语

    第二章法治话语的币斗学内涵
    第一节法治话语的概念释义
    一、法治话语与法律语言
    二、法治话语与法治语言
    三、法治话语与法治思维
    四、法治话语与法治精神
    五、法治话语与法治理想
    六、法治话语与非法治话语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法治话语的生成条件
    一、法治话语生成的经济条件:市场经济的形成
    二、法治话语生成的政治条件:法治国家的形成
    三、法治话语生成的文化条件:法治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法治话语的主体类型
    一、精英话语
    二、官方话语
    三、法律人话语
    四、大众话语
    第四节法治话语的影响作用
    一、法治话语的正迁移影响
    二、非法治话语的负迁移影响

    第三章“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当代法治话语形态为例
    第一节“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举要
    一、淡化民主意识的独白式话语
    二、流露人治色彩的官僚式话语
    三、充满极左思想的恐吓式话语
    四、行政干预司法的特权式话语
    第二节“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原因剖析
    一、原因之一:法治信仰的淡漠
    二、原因之二:人治传统的影响
    三、原因之三:人文精神的缺失
    第三节应对“法治话语”非法治化现象的人文思路
    一、走出霸权式话语思维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二、强化精英话语阐释者的人文情怀,明确法科高层次人才的人文使命
    三、细化法律人话语的人文操守,增强法治实践中的人文智慧
    四、强化大众话语的法治意识,积极塑造中国公民的人文品格
    结语
    一、对话多元主体,树立在共识基础上的法治信仰
    二、优化法治机制,搭建法治话语系统的公共平台
    三、推动教学改革,拓展法学教育内容的语言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教育学导论
任海涛 等 著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3)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 主编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论坛(2023年第2辑 总第70辑)
广州市法学会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现代化蓝皮书: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3)
公丕祥,李力,庞正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江苏建设2021年发展报告/江苏法治蓝皮书
中共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编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安徽建设年度报告(2020)
安徽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建设研究院 编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基础教程
魏胜强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钱斌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论坛(第68辑)
广州市法学会 编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传播学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系列规划教材
李昭熠 著;张秀;夏梦颖;贺小石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国家与应急视角下的国家治理
君特·弗兰肯贝格/著 黄行洲/译
法治文化论:一个法治话语的视角
法治文明溯源——中华法系经典案例解析
崔亚东等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