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传

李济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8
版次: 1
ISBN: 9787539932897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2页
字数: 3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大家传记
分类: 历史
53人买过
  •   李济是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民国史不可或缺的人物,一生串联着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众多要人。
      他与徐志摩是志不同道不合的同窗好友;他与清华国学研究院同事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和而不同,彼此辉映;他与傅斯年、陶孟和、赵元任、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曾昭炳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他与安特生、伯希和、李约瑟、费正清、费慰梅等长期保持着友谊;他视丁文江为好兄长和科学路上的引路人;他曾与胡适筹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保持了同进退的步调;他亲历了胡适的去世,但也有人认为胡适的死与他那番悲观的谠论有直接关系;他曾被中共作为统战对象,也被台湾当局作为阻止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一张牌,但他始终保持治学与政治分途的清醒……
      私密性、唯一性史料首次公开海峡两岸第一本李济传
      英国哲学家罗素大量引用并赞赏李济的论文,“得到了某些颇有启发的见解”。
      台湾文人李敖:李济是台岛“最后一个迷人的重量级的学阀”。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光直:“李济体现了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所能达到的最高学术典范。”
      郭沫若称李济是“我们中国的光荣的一面”。
      许倬云高度评价李济:“在李先生身上.我们看见了希腊精神和儒家修养的结合!” 序
    前言李济是谁
    第一章初出笼的包子
    第一节钟祥少年李顺井
    第二节优游清华园
    第三节克拉克校园“啃青草”
    第四节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第二章从南开到清华园
    第一节矿科教授与“丁大哥”
    第二节西安讲学
    第三节重返清华园
    第四节五位导师
    第五节现代考古学与安特生
    第六节中国人的西阴村
    第三章加盟史语所主持考古红
    第一节国学院的风流云散
    第二节阿卡德米与傅斯年
    第三节济之找寻彦堂首掘
    第四节出掌考古组帅印
    第四章殷墟。城子崖
    第一节殷墟初期试掘
    一、“中央”与地方
    二、“拉锯战”与“儒莲奖”
    三、分手弗利尔
    第二节转战城子崖
    一、山东古迹研究会
    二、城子崖的“求仁得仁”
    第三节回师河南
    一、“卷地毯”与后冈三叠层
    二、浚县辛村与大赍店遗址
    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四、侯家庄南地与西北冈
    五、董作宾携女友风波
    六、世界最早的档案库
    七、殷墟的最后一瞥
    第五章从北平到南京
    第一节达子营·方砖厂
    第二节无心亦无滞
    第三节轻轻的我走了
    第四节南京杨公井
    第五节福兮祸兮长别离
    第六章流寓西南
    第一节暂栖长沙
    第二节昆明两年
    一、赵元任出国风波
    二、从昆明城到龙泉镇
    三、战火催生的中博院
    四、鹤归去狼烟起
    第三节李庄六年
    一、适彼乐土
    二、祠堂里的中博院
    三、从羊街到张家祠
    四、畏友傅斯年
    五、“红颜知己”曾昭燸
    六、从李压走向田野
    七、远古器物研究
    第七章离开大陆前的最后岁月
    第一节日本之行
    第二节回到南京
    第三节会晤郭沫若
    第四节在大陆的最后光影
    第五节苍茫天地间
    第八章台岛最后一位重量级学人
    第一节初到台湾
    第二节创人类学系擘画台岛考古
    第三节主持史语所代长“中研院”
    第四节与胡适唱对台戏
    第五节在中国推进科学思想
    第六节建立科学的古器物学
    第七节撰写Anyang
    第九章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第一节骨肉分离
    第二节彼岸的批判
    第三节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
    第四节台北温州街寓所
    第五节父与子
    第六节书写历史与创造历史
    第七节最后的烛光
    尾声一个巨人消失了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李济是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民国史不可或缺的人物,一生串联着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众多要人。
      他与徐志摩是志不同道不合的同窗好友;他与清华国学研究院同事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和而不同,彼此辉映;他与傅斯年、陶孟和、赵元任、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曾昭炳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他与安特生、伯希和、李约瑟、费正清、费慰梅等长期保持着友谊;他视丁文江为好兄长和科学路上的引路人;他曾与胡适筹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保持了同进退的步调;他亲历了胡适的去世,但也有人认为胡适的死与他那番悲观的谠论有直接关系;他曾被中共作为统战对象,也被台湾当局作为阻止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一张牌,但他始终保持治学与政治分途的清醒……
      私密性、唯一性史料首次公开海峡两岸第一本李济传
      英国哲学家罗素大量引用并赞赏李济的论文,“得到了某些颇有启发的见解”。
      台湾文人李敖:李济是台岛“最后一个迷人的重量级的学阀”。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光直:“李济体现了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所能达到的最高学术典范。”
      郭沫若称李济是“我们中国的光荣的一面”。
      许倬云高度评价李济:“在李先生身上.我们看见了希腊精神和儒家修养的结合!”
  • 目录:

    前言李济是谁
    第一章初出笼的包子
    第一节钟祥少年李顺井
    第二节优游清华园
    第三节克拉克校园“啃青草”
    第四节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第二章从南开到清华园
    第一节矿科教授与“丁大哥”
    第二节西安讲学
    第三节重返清华园
    第四节五位导师
    第五节现代考古学与安特生
    第六节中国人的西阴村
    第三章加盟史语所主持考古红
    第一节国学院的风流云散
    第二节阿卡德米与傅斯年
    第三节济之找寻彦堂首掘
    第四节出掌考古组帅印
    第四章殷墟。城子崖
    第一节殷墟初期试掘
    一、“中央”与地方
    二、“拉锯战”与“儒莲奖”
    三、分手弗利尔
    第二节转战城子崖
    一、山东古迹研究会
    二、城子崖的“求仁得仁”
    第三节回师河南
    一、“卷地毯”与后冈三叠层
    二、浚县辛村与大赍店遗址
    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四、侯家庄南地与西北冈
    五、董作宾携女友风波
    六、世界最早的档案库
    七、殷墟的最后一瞥
    第五章从北平到南京
    第一节达子营·方砖厂
    第二节无心亦无滞
    第三节轻轻的我走了
    第四节南京杨公井
    第五节福兮祸兮长别离
    第六章流寓西南
    第一节暂栖长沙
    第二节昆明两年
    一、赵元任出国风波
    二、从昆明城到龙泉镇
    三、战火催生的中博院
    四、鹤归去狼烟起
    第三节李庄六年
    一、适彼乐土
    二、祠堂里的中博院
    三、从羊街到张家祠
    四、畏友傅斯年
    五、“红颜知己”曾昭燸
    六、从李压走向田野
    七、远古器物研究
    第七章离开大陆前的最后岁月
    第一节日本之行
    第二节回到南京
    第三节会晤郭沫若
    第四节在大陆的最后光影
    第五节苍茫天地间
    第八章台岛最后一位重量级学人
    第一节初到台湾
    第二节创人类学系擘画台岛考古
    第三节主持史语所代长“中研院”
    第四节与胡适唱对台戏
    第五节在中国推进科学思想
    第六节建立科学的古器物学
    第七节撰写Anyang
    第九章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第一节骨肉分离
    第二节彼岸的批判
    第三节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
    第四节台北温州街寓所
    第五节父与子
    第六节书写历史与创造历史
    第七节最后的烛光
    尾声一个巨人消失了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李济传
王世襄传
张建智 著
李济传
王国维传
陈鸿祥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李济传
李济仁经验传承 : 重视脾胃培补肾本临证实践
李艳主编
李济传
李济仁点评杏轩医案 ( 国医大师亲笔真传系列 首届国医大师经典著作 原汁原味再度震撼上市 值得珍藏)
胡剑北 编;李济仁
李济传
李济文集 安阳
李济
李济传
李济深自述
李济深 著;文明国 编
李济传
李济仁痹证通论
李济仁 仝小林
李济传
李济与清华(清华文丛之七)
李光谟 编
李济传
李济传
岱峻
李济传
李济仁新安名医医案选析.大医精要系列丛书
王惟恒 编;李艳
李济传
李济学术随笔
李光谟 李宁 编
李济传
李济仁临床医案及证治经验
李艳 著
李济传
李济仁杏轩医案并按选粹.大医精要系列丛书
王惟恒 编;李艳
李济传
李济文存(清华国学书系)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李济传
弦诵复骊歌 教会大学学人往事
岱峻 著
李济传
发现李庄
岱峻 著
李济传
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
岱峻 著
李济传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岱峻 著
李济传
发现李庄
岱峻 著
李济传
消失的学术城
岱峻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