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植物与民族文化

西双版纳的植物与民族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47850978
定价: 17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118页
字数: 34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1人买过
  • 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从研究植物和人类相互关系的民族植物学角度切入,通过对200余种西双版纳植物与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工艺文化、景观文化等关系的深入研究,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植物的文化行为和实践过程,以及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系。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
    裴盛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民
    族植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云南省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伦敦林奈学会会员,印度民族植物学会会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区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植物学学科开创者,主要研究领域:民族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热带植物资源、药用植物与民族医药、生物多样性保护。曾任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
    纳热带植物园)所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资源环境部主任兼生物多样性专家;国际民族生物学会(ISE)主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技术顾问;曾兼任云南、西南林业、甘肃农业、清华教授,联合博士生导师等职。已发表学术200多篇,荣获民族植物学奖哈什伯杰奖、美国东西方协会杰出贡献奖,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许又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民族植物学、植物资源和植物药物化学研究,主持和完成20多项研究项目。已发表70多篇研究,其中SCI 50多篇。“云南热带野生蔬菜资源研究”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合作编著《中国云南热带野生蔬菜》《热带植物引种驯化实践》等专著。合作
    撰写的《热带雨林漫游与民族森林文化趣谈》入选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科普作品奖”三等奖,获“云南省科普作品”,入选“科学家推介的20年来100部科普佳作”。编导、拍摄的科教片《走进雨林》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专题纪录片二等奖。


    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 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 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 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 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 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容摘要
    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很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从研究植物和人类相互关系的民族植物学角度切入,通过对200余种西双版纳植物与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工艺文化、景观文化等关系的深入研究,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植物的文化行为和实践过程,以及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系。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

    主编推荐
    云南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很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本书作者之一裴盛基教授是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者,30年来,他带领一大批研究者对当地的植物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将多种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还有,对西双版纳生物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新资源开发,不但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发展,更需要挖掘其背后的民生和文化内涵。目前已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将要开展的工作,其科学研究的素材都在本书内有较系统的反映。

  • 内容简介:
    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从研究植物和人类相互关系的民族植物学角度切入,通过对200余种西双版纳植物与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工艺文化、景观文化等关系的深入研究,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植物的文化行为和实践过程,以及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系。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
  • 作者简介:

    裴盛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民
    族植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云南省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伦敦林奈学会会员,印度民族植物学会会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区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植物学学科开创者,主要研究领域:民族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热带植物资源、药用植物与民族医药、生物多样性保护。曾任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
    纳热带植物园)所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资源环境部主任兼生物多样性专家;国际民族生物学会(ISE)主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技术顾问;曾兼任云南、西南林业、甘肃农业、清华教授,联合博士生导师等职。已发表学术200多篇,荣获民族植物学奖哈什伯杰奖、美国东西方协会杰出贡献奖,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许又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民族植物学、植物资源和植物药物化学研究,主持和完成20多项研究项目。已发表70多篇研究,其中SCI 50多篇。“云南热带野生蔬菜资源研究”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合作编著《中国云南热带野生蔬菜》《热带植物引种驯化实践》等专著。合作
    撰写的《热带雨林漫游与民族森林文化趣谈》入选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科普作品奖”三等奖,获“云南省科普作品”,入选“科学家推介的20年来100部科普佳作”。编导、拍摄的科教片《走进雨林》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专题纪录片二等奖。

  • 目录:

    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 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 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 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 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 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容摘要
    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很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从研究植物和人类相互关系的民族植物学角度切入,通过对200余种西双版纳植物与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工艺文化、景观文化等关系的深入研究,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植物的文化行为和实践过程,以及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系。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

    主编推荐
    云南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很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本书作者之一裴盛基教授是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者,30年来,他带领一大批研究者对当地的植物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将多种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还有,对西双版纳生物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新资源开发,不但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发展,更需要挖掘其背后的民生和文化内涵。目前已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将要开展的工作,其科学研究的素材都在本书内有较系统的反映。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西双版纳的植物与民族文化
南药文化
裴盛基、张宇、赵荣华、张荣平、裴盛基、张宇 编
西双版纳的植物与民族文化
民族植物学的传奇——裴盛基
裴盛基 著
西双版纳的植物与民族文化
植物资源保护
裴盛基 著
西双版纳的植物与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裴盛基、龙春林 著
西双版纳的植物与民族文化
民族植物学
裴盛基、淮虎银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