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上海海洋大学的探索

“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上海海洋大学的探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21-01
版次: 1
ISBN: 9787542672919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4人买过
  •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它所倡导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需要各个高校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以便更好地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传承百年、朝气蓬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它秉承“渔界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使命而生,笃行“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而长,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的办学传统而行。新时代,它又担当起“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新的历史使命。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有传统、有特色、有创新。本书的出版能体现出上海海洋大学的一种厚重而不断创新的精神力量和学校特有的全员、全程、全方位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工作方法。 吴嘉敏,男,汉族,1961年12月生,上海人,教授,中共党员。1983年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淡水渔业专业本科毕业,2000年获得鱼类遗传与育种专业硕士学位。历任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院长,上海水产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兼任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顾问团主席,上海市水产学会理事长;现任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及繁殖,曾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闵辉,男,1971年11月生,汉族,江西安义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1993年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毕业,获法律硕士学位;2008年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博士。1993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武装部副部长、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武装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9年9月起任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思政司重大专项委托课题、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上海学校德育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上海市德育咨询决策课题等1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多部。曾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理论研究论文

    课程育人

    高校外语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三恰当原则”  外国语学院/郑 慧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育人路径研究  食品学院/邓高燕 

    农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效果调查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食品学院/蓝蔚青 谢 晶 孙晓红 金银哲 曹剑敏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提升阶梯培养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赵玲蓉 闫 咏 商利新 

    后疫情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思考  党委宣传部/蔡 霞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方法初探  食品学院/欧 杰 张 雯 

    以课程思政三维模式建设深入推进“三全育人”  外国语学院/杨德民 

     

    管理育人

    强化高校管理育人方法刍议  人事处/李毅超 

    基于“三全育人”体系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食品学院/陈 慧 123

    “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工作有效开展思考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李志强 

     “三全育人”视角下本科生导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方晨光

     

    文化育人

    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体育部/张 帆对高校文化育人中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党委宣传部/宋志方

    从档案视野谈高校文化育人  档案馆/陆 原 

     

    网络育人

    高校网络育人中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媒体融合方式探究———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食品学院/刘 源 孙红刚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胡愔愔

    网络育人“媒体困境”的审视与应对思考  学生处/刘智斌 

     

    组织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党支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以我校体育部直属党支部为例  体育部/贺越先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信息学院/吴兴识

    基于生涯教育的班级组织育人研究  食品学院/刘 鹏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的思考与实现路径探析  团委/刘星安 

    构建高校本科生“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  经济管理学院/边黎明 张 闻 周 超 

     

    服务育人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服务育人长效运行与保障机制研究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孔德星 林喜臣 蒋莉萍 

     

    实践育人

    以实践育人促进“一带一路”视域下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路径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王 翔 苑晓阳 王 婷 焦 凤 

    后疫情时代应用研究型本科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探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党委宣传部/于 林 

     

    科研育人

    大力推进“三全育人”,打造“三融一制本研贯通”育人模式  水产与生命学院/张俊玲 陈立婧 黄旭雄

     

    优秀工作案例

    管理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管理育人———加强管理队伍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建设网络培训案例人事处/李毅超 

    创建优良学风,助力学生学业发展———爱恩学院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  爱恩学院/杨妍艳 兰 璐

    坚持把握“三个着力”,持续培育优良学风  研究生院/何爱华

     

    文化育人

    润物无声,以制度和文化构筑“实验室安全”之盾———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探索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宗海青 

    普及海洋科学 探究蓝色奥秘———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文博育人案例  档案馆/刘晓丹 

    传播海洋精神,推进立德树人———海洋科学学院“海洋讲坛”  海洋科学学院/江卫平 刘丙宝 

    品百年海大风韵,读海大沧桑巨变———上海海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  团委/张亚琼 李玉铭 刘星安 何 杉 白 雪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爱恩学院/周 辉 

     

    服务育人

    创建公寓“六T”文化品牌 打造服务育人阵地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孔德星 吕 敏 

    “海燕”基层项目就业指引———培育工作室  食品学院/邓高燕 

    经世济民,战“疫”有我—“云端”就业促圆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窗口事迹案例  经济管理学院/赵玲蓉 

    构建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协同助推学生更好就业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赵国庆 

    “一心三化”工作法———“星星知我心”研究生生涯发展工作室纪实  食品学院/陈 星 

     

    实践育人

    “以知为行,以行促知”的学科特色实践育人模式———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食品学院/刘 源 

    “外语+海洋”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学院/邹磊磊 

    学有本,行有源,依托理论社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陆 烨 

    以提升创新实践技能为抓手,打造课后“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工程学院/田 卡 王世明 曹 宇 

     “农学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三融合,打造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水产与生命学院/翟思凡 张宇峰 

     

    心理育人

    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内外循环体系”———上海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会协同模式探索  学生处/秦向荣 

     

    课程育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工程图学课程跨学院跨专业“三全育人”的探索和实践  工程学院/毛文武

    精耕细作,守得花开———记日语专业张丽梅老师在“三全育人”中的探索  外国语学院/张 杰 张丽梅 

     

    科研育人

    坚持育人初心,提升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水产与生命学院/陈阿琴 

    以赛促学、学研并进 助力研究型人才培养———水产与水产与生命学院贝类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科研育人新模式  水产与生命学院/杨金龙 

     

    组织育人

    “三全育人”,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在行动! 食品学院/邓高燕 

    搭建融媒网络思政教育载体,深化党团联动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信息学院/吴兴识 

     

    资助育人

    资助伴我成长,我为资助代言———围绕资助育人目标探索资助宣传新模式  学生处/郑晓琼 

    爱心点燃希望之光,资助成就成才之路 工程学院/李陆嫔 

     

    网络育人

    易班为媒聚合力,网络迎新不一般———上海海洋大学运用“互联网+”探索网络育人新方式  学生处/刘智斌
  • 内容简介: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它所倡导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需要各个高校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以便更好地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传承百年、朝气蓬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它秉承“渔界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使命而生,笃行“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而长,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的办学传统而行。新时代,它又担当起“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新的历史使命。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有传统、有特色、有创新。本书的出版能体现出上海海洋大学的一种厚重而不断创新的精神力量和学校特有的全员、全程、全方位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工作方法。
  • 作者简介:
    吴嘉敏,男,汉族,1961年12月生,上海人,教授,中共党员。1983年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淡水渔业专业本科毕业,2000年获得鱼类遗传与育种专业硕士学位。历任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院长,上海水产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兼任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顾问团主席,上海市水产学会理事长;现任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及繁殖,曾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闵辉,男,1971年11月生,汉族,江西安义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1993年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毕业,获法律硕士学位;2008年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博士。1993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武装部副部长、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武装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9年9月起任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思政司重大专项委托课题、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上海学校德育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上海市德育咨询决策课题等1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多部。曾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 目录:
    理论研究论文

    课程育人

    高校外语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三恰当原则”  外国语学院/郑 慧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育人路径研究  食品学院/邓高燕 

    农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效果调查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食品学院/蓝蔚青 谢 晶 孙晓红 金银哲 曹剑敏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提升阶梯培养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赵玲蓉 闫 咏 商利新 

    后疫情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思考  党委宣传部/蔡 霞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方法初探  食品学院/欧 杰 张 雯 

    以课程思政三维模式建设深入推进“三全育人”  外国语学院/杨德民 

     

    管理育人

    强化高校管理育人方法刍议  人事处/李毅超 

    基于“三全育人”体系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食品学院/陈 慧 123

    “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工作有效开展思考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李志强 

     “三全育人”视角下本科生导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方晨光

     

    文化育人

    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体育部/张 帆对高校文化育人中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党委宣传部/宋志方

    从档案视野谈高校文化育人  档案馆/陆 原 

     

    网络育人

    高校网络育人中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媒体融合方式探究———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食品学院/刘 源 孙红刚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胡愔愔

    网络育人“媒体困境”的审视与应对思考  学生处/刘智斌 

     

    组织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党支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以我校体育部直属党支部为例  体育部/贺越先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信息学院/吴兴识

    基于生涯教育的班级组织育人研究  食品学院/刘 鹏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的思考与实现路径探析  团委/刘星安 

    构建高校本科生“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  经济管理学院/边黎明 张 闻 周 超 

     

    服务育人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服务育人长效运行与保障机制研究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孔德星 林喜臣 蒋莉萍 

     

    实践育人

    以实践育人促进“一带一路”视域下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路径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王 翔 苑晓阳 王 婷 焦 凤 

    后疫情时代应用研究型本科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探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党委宣传部/于 林 

     

    科研育人

    大力推进“三全育人”,打造“三融一制本研贯通”育人模式  水产与生命学院/张俊玲 陈立婧 黄旭雄

     

    优秀工作案例

    管理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管理育人———加强管理队伍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建设网络培训案例人事处/李毅超 

    创建优良学风,助力学生学业发展———爱恩学院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  爱恩学院/杨妍艳 兰 璐

    坚持把握“三个着力”,持续培育优良学风  研究生院/何爱华

     

    文化育人

    润物无声,以制度和文化构筑“实验室安全”之盾———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探索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宗海青 

    普及海洋科学 探究蓝色奥秘———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文博育人案例  档案馆/刘晓丹 

    传播海洋精神,推进立德树人———海洋科学学院“海洋讲坛”  海洋科学学院/江卫平 刘丙宝 

    品百年海大风韵,读海大沧桑巨变———上海海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  团委/张亚琼 李玉铭 刘星安 何 杉 白 雪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爱恩学院/周 辉 

     

    服务育人

    创建公寓“六T”文化品牌 打造服务育人阵地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孔德星 吕 敏 

    “海燕”基层项目就业指引———培育工作室  食品学院/邓高燕 

    经世济民,战“疫”有我—“云端”就业促圆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窗口事迹案例  经济管理学院/赵玲蓉 

    构建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协同助推学生更好就业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赵国庆 

    “一心三化”工作法———“星星知我心”研究生生涯发展工作室纪实  食品学院/陈 星 

     

    实践育人

    “以知为行,以行促知”的学科特色实践育人模式———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食品学院/刘 源 

    “外语+海洋”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学院/邹磊磊 

    学有本,行有源,依托理论社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陆 烨 

    以提升创新实践技能为抓手,打造课后“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工程学院/田 卡 王世明 曹 宇 

     “农学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三融合,打造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水产与生命学院/翟思凡 张宇峰 

     

    心理育人

    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内外循环体系”———上海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会协同模式探索  学生处/秦向荣 

     

    课程育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工程图学课程跨学院跨专业“三全育人”的探索和实践  工程学院/毛文武

    精耕细作,守得花开———记日语专业张丽梅老师在“三全育人”中的探索  外国语学院/张 杰 张丽梅 

     

    科研育人

    坚持育人初心,提升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水产与生命学院/陈阿琴 

    以赛促学、学研并进 助力研究型人才培养———水产与水产与生命学院贝类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科研育人新模式  水产与生命学院/杨金龙 

     

    组织育人

    “三全育人”,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在行动! 食品学院/邓高燕 

    搭建融媒网络思政教育载体,深化党团联动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信息学院/吴兴识 

     

    资助育人

    资助伴我成长,我为资助代言———围绕资助育人目标探索资助宣传新模式  学生处/郑晓琼 

    爱心点燃希望之光,资助成就成才之路 工程学院/李陆嫔 

     

    网络育人

    易班为媒聚合力,网络迎新不一般———上海海洋大学运用“互联网+”探索网络育人新方式  学生处/刘智斌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