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集(汪曾祺别集17 汪朗主编)

五味集(汪曾祺别集17 汪朗主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33962685
定价: 2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32人买过
  • 《五味集》
      在大众阅读领域,汪曾祺“美食家”的身份可能更为人熟知。但他谈吃的文章,也多文化意蕴,并非老饕炫技或标榜见多识广,所以很耐读。他写的是平民化的饮食,而且是平视的,人世苦辛、人生感慨,都包含在对美食的温暖回忆中。《五味》是此类文章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台湾幼狮1980年代出版过《五味集》,但所收并非都是谈吃的文章。大陆没有用过这个书名。这个新编的《五味集》,集中了几乎所有谈吃的散文,是真《五味集》。
      本卷由杨早编选。
      杨早简介:
      杨早,《汪曾祺别集》之《鸡毛集》《五味集》编者。
      祖籍苏北,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中山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话题》系列主编,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舆论史与当代文化研究等,译著有《合肥四姐妹》《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早读过了》《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近年关注汪曾祺研究,有论文《汪曾祺的水灾叙述与士绅传统》等,主编《汪曾祺文学自传》,著有《拾读汪曾祺》,策划主持关于汪曾祺的读书会“读汪会”。 汪曾祺(一九二〇—一九九七)

    江苏高邮人。一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主要作品集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晚饭花集》、《蒲桥集》等。 目录

     

    序跋选

    《旅食集》自序 ———— 1

    《旅食与文化》题记 ———— 3

     

    书信选

    致朱德熙一九七七年九月七日 ———— 6

    致朱德熙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 7

    致王树兴一九八六年七月九日 ———— 9

     

    散文选

    五味 ———— 10

    宋朝人的吃喝 ———— 16

    四方食事 ———— 20

    果蔬秋浓 ———— 31

    故乡的食物 ———— 37

    吃食和文学 ———— 56

    昆明的吃食 ———— 67

    《知味集》征稿小启 ———— 79

    作家谈吃第一集

    ——《知味集》后记 ———— 81

    食道旧寻

    ——《学人谈吃》序 ———— 86

    《吃的自由》序 ———— 94

    鱼我所欲也 ———— 98

    肉食者不鄙 ———— 103

    手把羊肉 ———— 110

    食豆饮水斋闲笔 ———— 113

    蚕豆 ———— 126

    干丝 ———— 130

    韭菜花 ———— 133

    家常酒菜 ———— 136

    米线和饵块 ———— 144

    菌小谱 ———— 151

    贴秋膘 ———— 158

    手把肉 ———— 162

    萝卜 ———— 168

    豆腐 ———— 174

    豆汁儿 ———— 184

    栗子 ———— 187

    小乐胃 ———— 191

    辣椒 ———— 194

    清汤挂面 ————196

    寻常茶话 ————198

     

    吃什么与想什么 ————杨早 206
  • 内容简介:
    《五味集》
      在大众阅读领域,汪曾祺“美食家”的身份可能更为人熟知。但他谈吃的文章,也多文化意蕴,并非老饕炫技或标榜见多识广,所以很耐读。他写的是平民化的饮食,而且是平视的,人世苦辛、人生感慨,都包含在对美食的温暖回忆中。《五味》是此类文章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台湾幼狮1980年代出版过《五味集》,但所收并非都是谈吃的文章。大陆没有用过这个书名。这个新编的《五味集》,集中了几乎所有谈吃的散文,是真《五味集》。
      本卷由杨早编选。
      杨早简介:
      杨早,《汪曾祺别集》之《鸡毛集》《五味集》编者。
      祖籍苏北,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中山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话题》系列主编,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舆论史与当代文化研究等,译著有《合肥四姐妹》《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早读过了》《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近年关注汪曾祺研究,有论文《汪曾祺的水灾叙述与士绅传统》等,主编《汪曾祺文学自传》,著有《拾读汪曾祺》,策划主持关于汪曾祺的读书会“读汪会”。
  • 作者简介:
    汪曾祺(一九二〇—一九九七)

    江苏高邮人。一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主要作品集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晚饭花集》、《蒲桥集》等。
  • 目录:
    目录

     

    序跋选

    《旅食集》自序 ———— 1

    《旅食与文化》题记 ———— 3

     

    书信选

    致朱德熙一九七七年九月七日 ———— 6

    致朱德熙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 7

    致王树兴一九八六年七月九日 ———— 9

     

    散文选

    五味 ———— 10

    宋朝人的吃喝 ———— 16

    四方食事 ———— 20

    果蔬秋浓 ———— 31

    故乡的食物 ———— 37

    吃食和文学 ———— 56

    昆明的吃食 ———— 67

    《知味集》征稿小启 ———— 79

    作家谈吃第一集

    ——《知味集》后记 ———— 81

    食道旧寻

    ——《学人谈吃》序 ———— 86

    《吃的自由》序 ———— 94

    鱼我所欲也 ———— 98

    肉食者不鄙 ———— 103

    手把羊肉 ———— 110

    食豆饮水斋闲笔 ———— 113

    蚕豆 ———— 126

    干丝 ———— 130

    韭菜花 ———— 133

    家常酒菜 ———— 136

    米线和饵块 ———— 144

    菌小谱 ———— 151

    贴秋膘 ———— 158

    手把肉 ———— 162

    萝卜 ———— 168

    豆腐 ———— 174

    豆汁儿 ———— 184

    栗子 ———— 187

    小乐胃 ———— 191

    辣椒 ———— 194

    清汤挂面 ————196

    寻常茶话 ————198

     

    吃什么与想什么 ————杨早 20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