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2-10
版次: 1
ISBN: 9787301334621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4页
分类: 社会文化
  • 自语言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M. A. K. Halliday于2006年正式提出“适用语言学”的概念以来,其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涉及的领域持续拓展。适用语言学强调理论和适用的协同发展,同时强调理论的社会担当和解释力。本文集展示了适用语言学的理念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推进学术繁荣、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理据与效用。本文集设汉语研究、话语研究、多模态研究、司法语言研究、教育语言研究等专题,收录20篇文章。这些专题文章既是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也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研究成果。本文集的作者大多数是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专家,如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胡壮麟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等;此外,还有国际知名学者利物浦大学Kay O’Halloran教授,香港城市大学Jonathan Webster教授、刘美君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Louise Ravelli副教授等。众多知名学者济济一堂,确保了本文集的卓越质量和学术价值。 目 录

    第一部分 汉语研究

    今后汉语研究的走向刍议……………………………………… 陆俭明(3)

    1.汉语研究既古老又年轻 ……………………………………… (3)

    2.汉语研究要走与别的学科融合交叉之路 …………………… (5)

    3.今后汉语研究要走数字化之路 ……………………………… (6)

    4.要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 …………………………………… (9)

    5.结束语——寄希望于年青一代 ……………………………… (10)

    中文的国际知识供给问题 …………………………………… 李宇明(13)

    1.推进中文成为世界公共产品 ………………………………… (13)

    2.中文的外语角色 ……………………………………………… (14)

    3.增加中文的科技含量 ………………………………………… (16)

    4.全面增强中文的功能 ………………………………………… (19)

    中文动词语义研究——“安慰”的跨类现象与构式语义 ………… 刘美君 薛时蓉(27)

    1.中文动词语义研究 …………………………………………… (27)

    2.跨类动词之一———汉语致使-置放类动词

    (caused-positionverbs)研究概述…………………………… (31)

    3.汉语心理动词“安慰”的跨类现象 …………………………… (34)

    4.结论 …………………………………………………………… (48)

    教材话语体系中的人物形象与形容词使用——以新中国首套中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 苏新春(51)

    1.引言 …………………………………………………………… (51)

    2.形容词话语功能的分析模式 ………………………………… (52)

    3.形容词与话语体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 (54)

    4.结语 …………………………………………………………… (66)

    第二部分 话语研究

    语用学和隐喻研究——西方古典隐喻中的语用学思维 …………………… 胡壮麟(71)

    1.引言 …………………………………………………………… (71)

    2.荷马 …………………………………………………………… (72)

    3.苏格拉底 …………………………………………………… (73)

    4.柏拉图 ………………………………………………………… (74)

    5.亚里士多德 …………………………………………………… (76)

    6.西塞罗 ………………………………………………………… (78)

    7.昆体良 ………………………………………………………… (79)

    8.结束语 ………………………………………………………… (80)

    “语录体”的源起、分化与融合考论…………………………… 祝克懿(84)

    1.“语录”与“语录体”…………………………………………… (84)

    2.“语录体”的互文路径与语体特征 …………………………… (89)

    3.“语录体”的源起与系统生成 ………………………………… (95)

    4.“语录体”的语体分化 ………………………………………… (97)

    5.“语录体”的语体融合 ……………………………………… (104)

    6.结语 ………………………………………………………… (110)

    The Influences behind “Discovering How Language Works in a University Setting”……………………… Jonathan J. Webster(114)

    1.Introduction ………………………………………………… (114)

    2.Raising Grammatical Awareness with the SLATE Rubric……………………………………………………………… (116)

    3.Construing Experience as Process-Participant-Circumstance……………………………………………………………… (118)

    4.Choosing How to Begi n the Message …………………… (120)

    5.Grammatical Metaphor …………………………………… (122)

    6.Teaching Learning Cycle— Deconstruction …………… (124)

    7.Writing Intentionally ……………………………………… (124)

    8.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 Joint Construction ……… (127)

    9.Writing Persuasively ……………………………………… (127)

    10.Teaching Learning Cycle: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 (129)

    11.Conclusion ………………………………………………… (130)

    “战疫”报道中的概念隐喻………………………… 赵 雪 牛良彤(135)

    1.引言 ………………………………………………………… (135)

    2.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37)

    3.“战疫”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识别 …………………………… (138)

    4.“战疫”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分析 …………………………… (139)

    5.“战疫”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动因 …………………………… (146)

    6.余论 ………………………………………………………… (148)

    第三部分 多模态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否需要分析多模态语法……… 张德禄 赵 静(153)

    1.引言 ………………………………………………………… (153)

    2.什么是语法 ………………………………………………… (156)

    3.是否需要分析多模态语法的决定因素 …………………… (157)

    4.结语 ………………………………………………………… (168)

    多模态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王伊蕾 冯德正(170)

    1.引言 ………………………………………………………… (170)

    2.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三个视角 ……………………………… (171)

    3.视觉语法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 (173)

    4.超文化传播的多模态分析 ………………………………… (175)

    5.结语 ………………………………………………………… (180)

    Persistence and Decay of Trends: Dynamics of News and Social Media as COVID-19 Emerged and Spreads…………………………………Gautam Pal, Kay L. O‘Halloran, Minhao Jin(183)

    1.Introduction ………………………………………………… (183)

    2.State of the Art Socia lMedia Analysis Platform ……… (185)

    3.Feature of the Proposed MAP Platform ………………… (187)

    4.Information Discovery and Data Collection from Social and News Media………………………………………………… (188)

    5.Indexing and Semantic Annotation ……………………… (190)

    6.Search and Interactive Report …………………………… (192)

    7.Motivating Case Study …………………………………… (193)

    8.Growth Dynamics ………………………………………… (193)

    9.Experimental Evaluation ………………………………… (197)

    10.Discussion ………………………………………………… (208)

    11.Conclusion ………………………………………………… (209)

    Introducing Spatia lDiscourse Analysis: A Multimoda lCase Study of a University Library in China………………………………………Xiaoqin Wu, Louise Ravelli(214)

    1.Introducing Spatial Discourse Analysis ………………… (214)

    2.Contextualizing the Research: Library History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 (218)

    3.Data and Method…………………………………………… (221)

    4.Description and Metafunctional Analyses ……………… (227)

    5.Conclusion ………………………………………………… (245)

    第四部分 司法语言研究

    提升法律语言应用能力,推进语言应急法制建设 ………… 张法连(255)

    1.应急语言能力建设中需强调法律语言应用能力 ………… (255)

    2.应急语言的法律语言标准 ………………………………… (257)

    3.关于建设语言应急法制的建议 …………………………… (259)

    法治国家视域下我国司法领域语言问题及其规划………… 董晓波(263)

    1.引言 ………………………………………………………… (263)

    2.语言规划的理论基础 ……………………………………… (264)

    3.司法领域语言规划的内容 ………………………………… (267)

    4.司法领域语言规划的研究分析框架 ……………………… (273)

    5.结语 ………………………………………………………… (280)

    庭审叙事中的认知语境因素分析………………… 余素青 朱铭雪(284)

    1.引言 ………………………………………………………… (284)

    2.庭审语境的制度性特征 …………………………………… (284)

    3.庭审的传统语境因素 ……………………………………… (285)

    4.庭审的认知语境因素 ……………………………………… (285)

    5.问卷分析 …………………………………………………… (291)

    6.结论 ………………………………………………………… (297)

    高危话语与极端活动:基于评价性语言的心理实现性讨论

    ………………………………………………… 王振华 李佳音(299)

    1.引言 ………………………………………………………… (299)

    2.评价性语言的心理现实性 ………………………………… (300)

    3.评价理论与行为预警 ……………………………………… (304)

    4.案例分析 …………………………………………………… (307)

    5.结语 ………………………………………………………… (311)

    第五部分 教育语言研究

    云南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民族多语接触共生关系…………… 李 强(317)

    1.引子 ………………………………………………………… (317)

    2.独特的地缘空间 …………………………………………… (317)

    3.多语接触共生 ……………………………………………… (319)

    4.和谐生态的语言生活 ……………………………………… (320)

    5.结语 ………………………………………………………… (323)

    语言动力学中的经典文本误读问题研究………… 王庆奖 许炳梁(324)

    1.引言 ………………………………………………………… (324)

    2.另一种语言动力学 ………………………………………… (325)

    3.误读再认识 ………………………………………………… (326)

    4.经典文本误读中的“编”与“变” …………………………… (332)

    5.结语 ………………………………………………………… (337)

    三语教育生态条件下的云南藏族聚居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 彭庆华 原一川 冯智文 夏百川(339)

    1.引言 ………………………………………………………… (339)

    2.研究方法 …………………………………………………… (340)

    3.云南藏族聚居区三语教育生态 …………………………… (341)

    4.藏族聚居区外语教育质量寓于科学合理的语言教育政策………………(344)

    5.结语 ………………………………………………………… (350)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原 源 万向兴 冯智文 原一川(353)

    1.本研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 (353)

    2.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 (355)

    3.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359)
  • 内容简介:
    自语言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M. A. K. Halliday于2006年正式提出“适用语言学”的概念以来,其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涉及的领域持续拓展。适用语言学强调理论和适用的协同发展,同时强调理论的社会担当和解释力。本文集展示了适用语言学的理念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推进学术繁荣、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理据与效用。本文集设汉语研究、话语研究、多模态研究、司法语言研究、教育语言研究等专题,收录20篇文章。这些专题文章既是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也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研究成果。本文集的作者大多数是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专家,如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胡壮麟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等;此外,还有国际知名学者利物浦大学Kay O’Halloran教授,香港城市大学Jonathan Webster教授、刘美君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Louise Ravelli副教授等。众多知名学者济济一堂,确保了本文集的卓越质量和学术价值。
  •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汉语研究

    今后汉语研究的走向刍议……………………………………… 陆俭明(3)

    1.汉语研究既古老又年轻 ……………………………………… (3)

    2.汉语研究要走与别的学科融合交叉之路 …………………… (5)

    3.今后汉语研究要走数字化之路 ……………………………… (6)

    4.要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 …………………………………… (9)

    5.结束语——寄希望于年青一代 ……………………………… (10)

    中文的国际知识供给问题 …………………………………… 李宇明(13)

    1.推进中文成为世界公共产品 ………………………………… (13)

    2.中文的外语角色 ……………………………………………… (14)

    3.增加中文的科技含量 ………………………………………… (16)

    4.全面增强中文的功能 ………………………………………… (19)

    中文动词语义研究——“安慰”的跨类现象与构式语义 ………… 刘美君 薛时蓉(27)

    1.中文动词语义研究 …………………………………………… (27)

    2.跨类动词之一———汉语致使-置放类动词

    (caused-positionverbs)研究概述…………………………… (31)

    3.汉语心理动词“安慰”的跨类现象 …………………………… (34)

    4.结论 …………………………………………………………… (48)

    教材话语体系中的人物形象与形容词使用——以新中国首套中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 苏新春(51)

    1.引言 …………………………………………………………… (51)

    2.形容词话语功能的分析模式 ………………………………… (52)

    3.形容词与话语体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 (54)

    4.结语 …………………………………………………………… (66)

    第二部分 话语研究

    语用学和隐喻研究——西方古典隐喻中的语用学思维 …………………… 胡壮麟(71)

    1.引言 …………………………………………………………… (71)

    2.荷马 …………………………………………………………… (72)

    3.苏格拉底 …………………………………………………… (73)

    4.柏拉图 ………………………………………………………… (74)

    5.亚里士多德 …………………………………………………… (76)

    6.西塞罗 ………………………………………………………… (78)

    7.昆体良 ………………………………………………………… (79)

    8.结束语 ………………………………………………………… (80)

    “语录体”的源起、分化与融合考论…………………………… 祝克懿(84)

    1.“语录”与“语录体”…………………………………………… (84)

    2.“语录体”的互文路径与语体特征 …………………………… (89)

    3.“语录体”的源起与系统生成 ………………………………… (95)

    4.“语录体”的语体分化 ………………………………………… (97)

    5.“语录体”的语体融合 ……………………………………… (104)

    6.结语 ………………………………………………………… (110)

    The Influences behind “Discovering How Language Works in a University Setting”……………………… Jonathan J. Webster(114)

    1.Introduction ………………………………………………… (114)

    2.Raising Grammatical Awareness with the SLATE Rubric……………………………………………………………… (116)

    3.Construing Experience as Process-Participant-Circumstance……………………………………………………………… (118)

    4.Choosing How to Begi n the Message …………………… (120)

    5.Grammatical Metaphor …………………………………… (122)

    6.Teaching Learning Cycle— Deconstruction …………… (124)

    7.Writing Intentionally ……………………………………… (124)

    8.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 Joint Construction ……… (127)

    9.Writing Persuasively ……………………………………… (127)

    10.Teaching Learning Cycle: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 (129)

    11.Conclusion ………………………………………………… (130)

    “战疫”报道中的概念隐喻………………………… 赵 雪 牛良彤(135)

    1.引言 ………………………………………………………… (135)

    2.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37)

    3.“战疫”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识别 …………………………… (138)

    4.“战疫”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分析 …………………………… (139)

    5.“战疫”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动因 …………………………… (146)

    6.余论 ………………………………………………………… (148)

    第三部分 多模态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否需要分析多模态语法……… 张德禄 赵 静(153)

    1.引言 ………………………………………………………… (153)

    2.什么是语法 ………………………………………………… (156)

    3.是否需要分析多模态语法的决定因素 …………………… (157)

    4.结语 ………………………………………………………… (168)

    多模态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王伊蕾 冯德正(170)

    1.引言 ………………………………………………………… (170)

    2.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三个视角 ……………………………… (171)

    3.视觉语法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 (173)

    4.超文化传播的多模态分析 ………………………………… (175)

    5.结语 ………………………………………………………… (180)

    Persistence and Decay of Trends: Dynamics of News and Social Media as COVID-19 Emerged and Spreads…………………………………Gautam Pal, Kay L. O‘Halloran, Minhao Jin(183)

    1.Introduction ………………………………………………… (183)

    2.State of the Art Socia lMedia Analysis Platform ……… (185)

    3.Feature of the Proposed MAP Platform ………………… (187)

    4.Information Discovery and Data Collection from Social and News Media………………………………………………… (188)

    5.Indexing and Semantic Annotation ……………………… (190)

    6.Search and Interactive Report …………………………… (192)

    7.Motivating Case Study …………………………………… (193)

    8.Growth Dynamics ………………………………………… (193)

    9.Experimental Evaluation ………………………………… (197)

    10.Discussion ………………………………………………… (208)

    11.Conclusion ………………………………………………… (209)

    Introducing Spatia lDiscourse Analysis: A Multimoda lCase Study of a University Library in China………………………………………Xiaoqin Wu, Louise Ravelli(214)

    1.Introducing Spatial Discourse Analysis ………………… (214)

    2.Contextualizing the Research: Library History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 (218)

    3.Data and Method…………………………………………… (221)

    4.Description and Metafunctional Analyses ……………… (227)

    5.Conclusion ………………………………………………… (245)

    第四部分 司法语言研究

    提升法律语言应用能力,推进语言应急法制建设 ………… 张法连(255)

    1.应急语言能力建设中需强调法律语言应用能力 ………… (255)

    2.应急语言的法律语言标准 ………………………………… (257)

    3.关于建设语言应急法制的建议 …………………………… (259)

    法治国家视域下我国司法领域语言问题及其规划………… 董晓波(263)

    1.引言 ………………………………………………………… (263)

    2.语言规划的理论基础 ……………………………………… (264)

    3.司法领域语言规划的内容 ………………………………… (267)

    4.司法领域语言规划的研究分析框架 ……………………… (273)

    5.结语 ………………………………………………………… (280)

    庭审叙事中的认知语境因素分析………………… 余素青 朱铭雪(284)

    1.引言 ………………………………………………………… (284)

    2.庭审语境的制度性特征 …………………………………… (284)

    3.庭审的传统语境因素 ……………………………………… (285)

    4.庭审的认知语境因素 ……………………………………… (285)

    5.问卷分析 …………………………………………………… (291)

    6.结论 ………………………………………………………… (297)

    高危话语与极端活动:基于评价性语言的心理实现性讨论

    ………………………………………………… 王振华 李佳音(299)

    1.引言 ………………………………………………………… (299)

    2.评价性语言的心理现实性 ………………………………… (300)

    3.评价理论与行为预警 ……………………………………… (304)

    4.案例分析 …………………………………………………… (307)

    5.结语 ………………………………………………………… (311)

    第五部分 教育语言研究

    云南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民族多语接触共生关系…………… 李 强(317)

    1.引子 ………………………………………………………… (317)

    2.独特的地缘空间 …………………………………………… (317)

    3.多语接触共生 ……………………………………………… (319)

    4.和谐生态的语言生活 ……………………………………… (320)

    5.结语 ………………………………………………………… (323)

    语言动力学中的经典文本误读问题研究………… 王庆奖 许炳梁(324)

    1.引言 ………………………………………………………… (324)

    2.另一种语言动力学 ………………………………………… (325)

    3.误读再认识 ………………………………………………… (326)

    4.经典文本误读中的“编”与“变” …………………………… (332)

    5.结语 ………………………………………………………… (337)

    三语教育生态条件下的云南藏族聚居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 彭庆华 原一川 冯智文 夏百川(339)

    1.引言 ………………………………………………………… (339)

    2.研究方法 …………………………………………………… (340)

    3.云南藏族聚居区三语教育生态 …………………………… (341)

    4.藏族聚居区外语教育质量寓于科学合理的语言教育政策………………(344)

    5.结语 ………………………………………………………… (350)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原 源 万向兴 冯智文 原一川(353)

    1.本研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 (353)

    2.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 (355)

    3.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359)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形式、语义、概念框架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张继文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意义·世界:语言哲学简史
王维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
李艳 著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服务研究(第四卷 第一辑)
司显柱 陈义华 主编;徐珺 执行主编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人文与编程(Python版)
李雁翎、胡学钢、林坤、翁彧、黄真金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课例设计丛书)
吴忠豪 薛法根 曹爱卫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美]阿曼达·蒙特尔/著李辛/译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文明与社会治理
方小兵,徐大明 等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基因和考古--以甘青地区为中心的跨学科探索
[法]徐丹 主编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表达基础(第二版)
李凌,曾致,林谦 编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语言学视角(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
(法)Corine Astésano,(法)Mélanie Jucla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语言与世界:洪堡哲学思想述评(欧洲学术丛书)
赵劲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300GHz目标电磁散射模拟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王振华 编著;邓俊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先进化工材料关键技术丛书--锂二次电池原理、关键材料及应用
王振华 编著;中国化工学会 组织编写;孙克宁;张乃庆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法律语言研究:语篇语义视角
王振华 著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矿语:矿业焦点问题法律实务
王振华 编著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新疆特色林果滴灌节水关键技术研究
王振华;何新林;李文昊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作为系统的语篇:语篇语义研究
王振华 著;彭宣维、黄国文 编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中国古史韵文
王振华 著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超声波清洗技术/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
王振华 著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荔枝花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残励志读本)
王振华、窦洪涛 著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以文说物
王振华 编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财务管理实训
王振华 著
语言学的适用研究 王振华 王品
尖子生学案:数学6年级(上)(新课标)
王振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