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福祉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居民福祉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1-10
版次: 1
ISBN: 9787560771823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5页
分类: 社会文化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和指导,借鉴国内外对于福祉的评价研究,充分考虑本国文化背景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生活质量提升意义为取向,界定“福祉”为民众共享社会资源、不断追求生活质量提升的状态;从居民个体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福祉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为量化居民在不同生活领域中对于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体验构建一套居民主、客观福祉评估工具。其中,客观福祉旨在量化居民在各生活领域中对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主观福祉主要量化城乡居民对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的主观评价与体验。
        以山东省城乡居民为例,在检验指标体系可靠性与有效性的同时,通过各领域的客观福祉“变异”有效预测及解释各主观福祉的“变异”,量化主、客观福祉问关系,同时围绕不同人群的主、客观福祉指标特点,为提升不同生活领域居民的资源享有,促进主、客观福祉相互协调发展,为探索福祉提升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本书从民众感知获得的视角回顾“十三五”时期不同领域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效,在充分梳理和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民生建设进行展望。 邢占军,男,1968年出生,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主任,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靠前幸福指数研究组成员,《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人力资源评价、社会调查与测量、社会心理与领导心理研究。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心理科学》《社会》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赊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或转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等重量、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成果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多次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主讲《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讲座。 章  导论
      节  问题提出与综述
        一、问题提出
        二、福祉研究综述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局限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局限
    第二章  居民主―客观福祉指标体系构建
      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理论依据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原则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第二节  基于质性访谈的探索性构建
        一、典型个案访谈
        二、文本分析
      第三节  基于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一、抽样调查
        二、指标修订
    第三章  居民福祉指标体系应用
      节  测量学特性检验:福祉指标体系结构
        一、指标鉴别力与内在一致性信度检验
        二、构想效度检验:各领域福祉重要解释指标与解读
      第二节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主、客观福祉
        一、福祉指标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分布与显著差异
        二、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的主、客观福祉关系
      第三节  居民福祉指标体系在政策优化中的应用
        一、聚焦重点群体,促进福祉全面享有
        二、分析影响因素,探索福祉提升机制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部分举例)
      附录2  指标体系实证构建中的变量说明
      附录3  指标体系正式应用中的变量说明
      附录4  指标体系正式应用中的多阶分层抽样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和指导,借鉴国内外对于福祉的评价研究,充分考虑本国文化背景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生活质量提升意义为取向,界定“福祉”为民众共享社会资源、不断追求生活质量提升的状态;从居民个体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福祉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为量化居民在不同生活领域中对于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体验构建一套居民主、客观福祉评估工具。其中,客观福祉旨在量化居民在各生活领域中对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主观福祉主要量化城乡居民对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的主观评价与体验。
        以山东省城乡居民为例,在检验指标体系可靠性与有效性的同时,通过各领域的客观福祉“变异”有效预测及解释各主观福祉的“变异”,量化主、客观福祉问关系,同时围绕不同人群的主、客观福祉指标特点,为提升不同生活领域居民的资源享有,促进主、客观福祉相互协调发展,为探索福祉提升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本书从民众感知获得的视角回顾“十三五”时期不同领域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效,在充分梳理和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民生建设进行展望。
  • 作者简介:
    邢占军,男,1968年出生,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主任,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靠前幸福指数研究组成员,《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人力资源评价、社会调查与测量、社会心理与领导心理研究。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心理科学》《社会》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赊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或转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等重量、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成果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多次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主讲《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讲座。
  •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提出与综述
        一、问题提出
        二、福祉研究综述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局限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局限
    第二章  居民主―客观福祉指标体系构建
      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理论依据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原则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第二节  基于质性访谈的探索性构建
        一、典型个案访谈
        二、文本分析
      第三节  基于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一、抽样调查
        二、指标修订
    第三章  居民福祉指标体系应用
      节  测量学特性检验:福祉指标体系结构
        一、指标鉴别力与内在一致性信度检验
        二、构想效度检验:各领域福祉重要解释指标与解读
      第二节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主、客观福祉
        一、福祉指标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分布与显著差异
        二、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的主、客观福祉关系
      第三节  居民福祉指标体系在政策优化中的应用
        一、聚焦重点群体,促进福祉全面享有
        二、分析影响因素,探索福祉提升机制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部分举例)
      附录2  指标体系实证构建中的变量说明
      附录3  指标体系正式应用中的变量说明
      附录4  指标体系正式应用中的多阶分层抽样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