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1
版次: 2
ISBN: 9787040310009
定价: 3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205人买过
  • 《振动力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第1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2000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教材类一等奖。第1版以起点较高、将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纳入统一的理论体系、注意反映近代研究成果等为特色。第2版以本科生教学为目标,删去针对研究生教学要求的提高部分内容。线性振动部分补充了频域分析方法和能量方法,适当增加有关连续系统振动的新内容,加强了对近似方法的理论依据和误差估计的叙述,使理论更为完整和系统。同时,保留原教材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工程中常见的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简单分析,以及随机振动和混沌振动的基本知识。适当补充了例题和习题。
    《振动力学(第2版)》系统地论述机械振动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绪论叙述振动力学的概况和简史。正文共分8章,第一、二、三章讨论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暂态响应,第四章叙述自激振动,第五、六章讨论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和近似计算方法,第七、八章讨论连续系统的振动和近似计算方法。各章均附有习题和答案。
    《振动力学(第2版)》可作为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与机械振动有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刘延柱,1936年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60年至1962年进修于莫斯科大学。1962年至197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73年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力学与实践》副主编。研究领域为陀螺力学、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著有《陀螺力学》、《静电陀螺仪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力学》、《高等动力学》、《振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充液系统动力学》、《弹性细杆的非线性力学》、《刚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等著作。曾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四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三项二等奖。
    陈立群,1963年生。199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于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1999年任教于上海大学力学系。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分析和控制等。著有《振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和《理论力学》。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项、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和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 绪论
    0.1振动和振动力学
    0.2振动的分类
    0.3振动力学发展简史
    0.4振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章自由振动
    1.1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
    1.2相轨迹与奇点
    1.3保守系统的自由振动
    1.4静态分岔
    1.5耗散系统的自由振动
    习题

    第二章受迫振动
    2.1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2.2工程中的受迫振动问题
    2.3非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2.4受迫振动的混沌性态
    习题

    第三章暂态响应
    3.1暂态响应的时域分析
    3.2暂态响应的频域分析
    3.3随机激励的响应
    3.4工程中的暂态响应问题
    习题

    第四章自激振动
    4.1自激振动概述
    4.2极限环与范德波尔方程
    4.3工程中的自激振动问题
    4.4张弛振动与动态分岔
    习题

    第五章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5.1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5.2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5.3频率方程的零根和重根情形
    5.4多自由度系统的响应
    5.5有阻尼的多自由度系统
    5.6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
    习题

    第六章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近似计算
    6.1邓克利法
    6.2瑞利法
    6.3里茨法
    6.4矩阵迭代法
    6.5子空间迭代法
    习题

    第七章连续系统的振动
    7.1弦和杆的振动
    7.2梁的弯曲振动
    7.3梁振动的特殊问题
    7.4膜和板的振动
    7.5能量原理与动力学方程
    习题

    第八章连续系统振动的近似计算方法
    8.1集中质量法
    8.2能量原理与瑞利商
    8.3假设模态法
    8.4加权残数法
    8.5传递矩阵法
    8.6有限元法
    习题

    附录拉普拉斯变换表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索引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Synopsis
    Contents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振动力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第1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2000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教材类一等奖。第1版以起点较高、将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纳入统一的理论体系、注意反映近代研究成果等为特色。第2版以本科生教学为目标,删去针对研究生教学要求的提高部分内容。线性振动部分补充了频域分析方法和能量方法,适当增加有关连续系统振动的新内容,加强了对近似方法的理论依据和误差估计的叙述,使理论更为完整和系统。同时,保留原教材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工程中常见的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简单分析,以及随机振动和混沌振动的基本知识。适当补充了例题和习题。
    《振动力学(第2版)》系统地论述机械振动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绪论叙述振动力学的概况和简史。正文共分8章,第一、二、三章讨论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暂态响应,第四章叙述自激振动,第五、六章讨论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和近似计算方法,第七、八章讨论连续系统的振动和近似计算方法。各章均附有习题和答案。
    《振动力学(第2版)》可作为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与机械振动有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刘延柱,1936年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60年至1962年进修于莫斯科大学。1962年至197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73年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力学与实践》副主编。研究领域为陀螺力学、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著有《陀螺力学》、《静电陀螺仪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力学》、《高等动力学》、《振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充液系统动力学》、《弹性细杆的非线性力学》、《刚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等著作。曾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四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三项二等奖。
    陈立群,1963年生。199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于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1999年任教于上海大学力学系。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分析和控制等。著有《振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和《理论力学》。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项、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和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
  • 目录:
    绪论
    0.1振动和振动力学
    0.2振动的分类
    0.3振动力学发展简史
    0.4振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章自由振动
    1.1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
    1.2相轨迹与奇点
    1.3保守系统的自由振动
    1.4静态分岔
    1.5耗散系统的自由振动
    习题

    第二章受迫振动
    2.1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2.2工程中的受迫振动问题
    2.3非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2.4受迫振动的混沌性态
    习题

    第三章暂态响应
    3.1暂态响应的时域分析
    3.2暂态响应的频域分析
    3.3随机激励的响应
    3.4工程中的暂态响应问题
    习题

    第四章自激振动
    4.1自激振动概述
    4.2极限环与范德波尔方程
    4.3工程中的自激振动问题
    4.4张弛振动与动态分岔
    习题

    第五章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5.1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5.2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5.3频率方程的零根和重根情形
    5.4多自由度系统的响应
    5.5有阻尼的多自由度系统
    5.6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
    习题

    第六章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近似计算
    6.1邓克利法
    6.2瑞利法
    6.3里茨法
    6.4矩阵迭代法
    6.5子空间迭代法
    习题

    第七章连续系统的振动
    7.1弦和杆的振动
    7.2梁的弯曲振动
    7.3梁振动的特殊问题
    7.4膜和板的振动
    7.5能量原理与动力学方程
    习题

    第八章连续系统振动的近似计算方法
    8.1集中质量法
    8.2能量原理与瑞利商
    8.3假设模态法
    8.4加权残数法
    8.5传递矩阵法
    8.6有限元法
    习题

    附录拉普拉斯变换表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索引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Synopsis
    Contents
    作者简介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
袁行霈、聂石樵、李炳海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刑法学(第八版)
高铭暄、马克昌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第四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袁行霈、黄霖、袁世硕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阎石、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数学分析 第四版 上册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数学分析 第四版 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民法(第七版)
魏振瀛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化学(第6版)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
唐朔飞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2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袁行霈、罗宗强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第3版)
包世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破碎磨碎机械 设计·分析·试验·仿真·实例
赵月静 著;侯书军;秦志英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与波:概论(第二版)
(美)理查德·菲茨帕特里克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力学——线性振动
李银山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测试理论与实践
陈忠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运动与振动疗法
[德]约恩·瑞推格(J.rn Rittweger) 主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理论与声学原理
于亚婷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系统的逆谱问题
魏朝颖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理论及应用(力学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高行山、刘伟、秦卫阳 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试验技术疑难解析
杨蔚原、孙建亮、任杰安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测试、信号分析与应用
赵寿根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力学
邢誉峰 主编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研究与实践
王火明;张东长;陈飞;徐周聪;龙丽琴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非线性振动(第二版)
刘延柱,陈立群,编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力学(第3版)
刘延柱 陈立群 陈文良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趣味刚体动力学(第二版)
刘延柱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中的混沌
刘延柱、陈立群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理论力学(第3版)
刘延柱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陀螺力学(第2版)
刘延柱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趣味刚体动力学
刘延柱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刚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刘延柱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弹性细杆的非线性力学:DNA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刘延柱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非线性振动
刘延柱、陈立群 著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高等动力学
刘延柱
振动力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振动力学
刘延柱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