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从游牧走向定居: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社会研究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从游牧走向定居: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社会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3
版次: 1
ISBN: 9787531665298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2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50人买过
  •   蒙古草原南部,历史上就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交汇的地带。在清代,两种文化经过历史的碰撞与交融,最终使该地区成为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从游牧走向定居: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社会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这一历史过程的研究,展现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风貌,揭示其特点,并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   王玉海,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1962年生,博士。1987进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工作,2002年任内蒙古大学旅游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调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任旅游系责任教授,系主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等职。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等著作。
      
      王楚,女,蒙古族,198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国务院扶贫办。曾参与编写《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等著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农村形成的基础:农业人口的出版与农业经济的形成
    第三章 农村社会单位的出现:农业村落的形成及其初始形态
    第四章 农村的土地形态:农村土地的占有类型及使用类型
    第五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农村的阶级与阶层
    第六章 农村的社会组织:组织类型与功能
    第七章 交流与摩擦:农村的民族
    第八章 对立与调适:农村社会的矛盾运动
    第九章 兼容与互渗:农村的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蒙古草原南部,历史上就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交汇的地带。在清代,两种文化经过历史的碰撞与交融,最终使该地区成为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从游牧走向定居: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社会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这一历史过程的研究,展现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风貌,揭示其特点,并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
  • 作者简介:
      王玉海,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1962年生,博士。1987进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工作,2002年任内蒙古大学旅游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调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任旅游系责任教授,系主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等职。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等著作。
      
      王楚,女,蒙古族,198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国务院扶贫办。曾参与编写《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等著作。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农村形成的基础:农业人口的出版与农业经济的形成
    第三章 农村社会单位的出现:农业村落的形成及其初始形态
    第四章 农村的土地形态:农村土地的占有类型及使用类型
    第五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农村的阶级与阶层
    第六章 农村的社会组织:组织类型与功能
    第七章 交流与摩擦:农村的民族
    第八章 对立与调适:农村社会的矛盾运动
    第九章 兼容与互渗:农村的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