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5
版次: 1
ISBN: 9787505737068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32页
字数: 45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230人买过
  •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典藏本以简明的形式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对当代中国的地理、人口、民族等方面进行概述之后,白寿彝先生将中国历史划分为远古时期、神话和传说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近代的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并分别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状况进行了精要的陈述。揭示出其内在特点和规律,反映了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新思考。

      白寿彝(1909—2000),回族,河南开封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建国后,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主持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创办了史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长;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等。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
      国家教育部称他“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教书育人,誉满学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赞他“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认为他“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
    第一章 叙论
    一、陆地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1
    二、五十多个民族,十多亿人口 /4
    三、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 /8
    第二章 远古的遗存
    一、从元谋猿人到北京猿人。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16
    二、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工具的进步,装饰品的出现 /18
    三、仰韶文化所见母系氏族社会 /21
    四、龙山文化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 /24
    第三章 古老的神话和传说
    一、古老的部落 /29
    二、部落首领,神和神的儿子们 /30
    三、夏的“家天下”/32
    第四章 商周奴隶制国家
    一、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5
    二、商奴隶主王朝 /38
    三、商代的社会经济 /42
    四、周的兴起和周奴隶主王朝的建立 /44
    五、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48
    六、周由盛而衰 /50
    第五章 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一、东周初年和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52
    二、战国时期七雄的斗争 /55
    三、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58
    四、儒墨。诸子。楚辞 /62
    第六章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
    一、秦,第一个封建皇朝 /70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72
    三、西汉皇朝的建立和巩固 /75
    四、西汉的盛世 /77
    五、西汉的衰落。绿林、赤眉军大起义 /81
    六、东汉皇朝的建立和长期的动荡。黄巾军大起义 /85
    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0
    八、封建关系的成长 /93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
    一、三国鼎立 /97
    二、两晋和十六国 /101
    三、南北朝 /106
    四、隋皇朝的建立。隋末农民大起义 /114
    五、唐皇朝的盛世 /118
    六、唐中叶的变乱 /125
    七、唐皇朝的没落。唐末农民大起义 /131
    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6
    九、封建关系的发展。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 /142
    第八章 五代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
    一、五代十国 /147
    二、北宋皇朝的兴亡。王小波和方腊起义 /151
    三、辽,夏,金。它们跟北宋的关系 /156
    四、宋金的南北分立。钟相、杨么和红袄军起义 /159
    五、蒙古的兴起。夏、金和南宋的灭亡 /164
    六、元皇朝的建立。元末农民大起义 /168
    七、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74
    八、封建关系的继续发展。广大边区的封建化 /178
    九、中外交通的发展 /182
    第九章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老
    一、明皇朝的建立 /186
    二、明皇朝的中衰。流民矿徒的起义 /191
    三、明皇朝的腐朽。农民起义的继续 /194
    四、满族的兴起。明末农民大起义。明皇朝的灭亡 /200
    五、大顺农民政权。南明诸王。清初的统一活动 /208
    六、清皇朝统治的加强 /213
    七、清皇朝的衰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219
    八、封建社会的衰老。封建势力禁锢下的资本主义萌芽 /223
    九、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 /230
    第十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鸦片战争 /236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239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242
    四、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246
    五、鸦片战争以后的学术文化 /249
    六、外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员们的洋务活动 /251
    七、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 /253
    八、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 /257
    九、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260
    十、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263
    十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67
    十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270
    十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74
    十四、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 /276
    十五、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79
    十六、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文艺和科学技术 /283
    十七、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287
    第十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2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02
    三、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07
    四、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 /317
    五、国民党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始 /325
    六、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苏维埃区域的开辟 /330
    七、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 /340
    八、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统治。苏维埃革命的深入和扩大。红军的长征 /346
    九、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变化 /355
    十、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361
    十一、七七事变和全国抗战的开始。三种不同性质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370
    十二、相持阶段到来后抗战形势的演变 /381
    十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 /391
    十四、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00
    十五、各党派的建国主张。政治协商会议 /409
    十六、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国军事政治形势的根本转折 /416
    十七、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27
    十八、哲学、史学、自然科学、文学 /438
  •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典藏本以简明的形式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对当代中国的地理、人口、民族等方面进行概述之后,白寿彝先生将中国历史划分为远古时期、神话和传说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近代的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并分别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状况进行了精要的陈述。揭示出其内在特点和规律,反映了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新思考。

  • 作者简介:
      白寿彝(1909—2000),回族,河南开封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建国后,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主持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创办了史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长;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等。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
      国家教育部称他“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教书育人,誉满学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赞他“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认为他“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
  • 目录:
    第一章 叙论
    一、陆地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1
    二、五十多个民族,十多亿人口 /4
    三、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 /8
    第二章 远古的遗存
    一、从元谋猿人到北京猿人。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16
    二、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工具的进步,装饰品的出现 /18
    三、仰韶文化所见母系氏族社会 /21
    四、龙山文化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 /24
    第三章 古老的神话和传说
    一、古老的部落 /29
    二、部落首领,神和神的儿子们 /30
    三、夏的“家天下”/32
    第四章 商周奴隶制国家
    一、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5
    二、商奴隶主王朝 /38
    三、商代的社会经济 /42
    四、周的兴起和周奴隶主王朝的建立 /44
    五、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48
    六、周由盛而衰 /50
    第五章 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一、东周初年和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52
    二、战国时期七雄的斗争 /55
    三、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58
    四、儒墨。诸子。楚辞 /62
    第六章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
    一、秦,第一个封建皇朝 /70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72
    三、西汉皇朝的建立和巩固 /75
    四、西汉的盛世 /77
    五、西汉的衰落。绿林、赤眉军大起义 /81
    六、东汉皇朝的建立和长期的动荡。黄巾军大起义 /85
    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0
    八、封建关系的成长 /93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
    一、三国鼎立 /97
    二、两晋和十六国 /101
    三、南北朝 /106
    四、隋皇朝的建立。隋末农民大起义 /114
    五、唐皇朝的盛世 /118
    六、唐中叶的变乱 /125
    七、唐皇朝的没落。唐末农民大起义 /131
    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6
    九、封建关系的发展。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 /142
    第八章 五代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
    一、五代十国 /147
    二、北宋皇朝的兴亡。王小波和方腊起义 /151
    三、辽,夏,金。它们跟北宋的关系 /156
    四、宋金的南北分立。钟相、杨么和红袄军起义 /159
    五、蒙古的兴起。夏、金和南宋的灭亡 /164
    六、元皇朝的建立。元末农民大起义 /168
    七、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74
    八、封建关系的继续发展。广大边区的封建化 /178
    九、中外交通的发展 /182
    第九章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老
    一、明皇朝的建立 /186
    二、明皇朝的中衰。流民矿徒的起义 /191
    三、明皇朝的腐朽。农民起义的继续 /194
    四、满族的兴起。明末农民大起义。明皇朝的灭亡 /200
    五、大顺农民政权。南明诸王。清初的统一活动 /208
    六、清皇朝统治的加强 /213
    七、清皇朝的衰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219
    八、封建社会的衰老。封建势力禁锢下的资本主义萌芽 /223
    九、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 /230
    第十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鸦片战争 /236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239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242
    四、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246
    五、鸦片战争以后的学术文化 /249
    六、外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员们的洋务活动 /251
    七、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 /253
    八、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 /257
    九、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260
    十、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263
    十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67
    十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270
    十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74
    十四、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 /276
    十五、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79
    十六、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文艺和科学技术 /283
    十七、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287
    第十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2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02
    三、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07
    四、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 /317
    五、国民党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始 /325
    六、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苏维埃区域的开辟 /330
    七、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 /340
    八、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统治。苏维埃革命的深入和扩大。红军的长征 /346
    九、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变化 /355
    十、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361
    十一、七七事变和全国抗战的开始。三种不同性质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370
    十二、相持阶段到来后抗战形势的演变 /381
    十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 /391
    十四、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00
    十五、各党派的建国主张。政治协商会议 /409
    十六、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国军事政治形势的根本转折 /416
    十七、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27
    十八、哲学、史学、自然科学、文学 /438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史学遗产六讲/大家小书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史学遗产六讲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白寿彝文集(第5卷):中国史学史论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白寿彝文集(第7卷)·朱熹選述丛考:中国交通史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白寿彝文集:伊斯兰史存稿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白寿彝文集:历史教育·序跋·评论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白寿彝文集:论中国通史论中国封建社会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中国简明通史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中国史学史(第1卷):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回族人物志(上下)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中国史学史论集
白寿彝 著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白寿彝史学论集(共2册)
白寿彝 著